深圳公明中英文学校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8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加热的时0123456间/min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 /℃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均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____;(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了数据,利用=∆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公式Q c m t籽油的热值。
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_,为什么?________。
【答案】B A质量、初温煤油不可靠燃料燃烧的热量有损失(或煤油菜籽油不能完全燃烧)【解析】【分析】【详解】(1)[1][2]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需要先根据酒精灯外焰调整B的高度,再根据温度计调整A的高度,所以要先固定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A的位置。
(2)[3]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质量、水的初温。
(3)[4]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甲杯水温上升快,故甲杯水吸收的热量多,由Q qm =放知,相同时间内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煤油。
(4)[5][6]不可靠。
煤油、菜籽油不可能完全燃烧,且伴有热量损失,故结果不准确。
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A 、B 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分别装入初温、质量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分别接入甲、乙两段电阻丝,实验中记录下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
(1)要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为保证A 、B 两物质能吸收相同的热量,对甲、乙两段电阻丝的阻值要求R 甲______R 乙(选填“>”、“=”或“<”)。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由乙图分析可知______(选填“A ”或“B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若A 的比热容为34.210J/(kg C)o ⨯⋅,则B 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C)o ⋅。
【答案】秒表 = A 32.110⨯【解析】【分析】(1)实验中需要测量通电的时间;(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和电阻的大小有关;(3)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4)根据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得出加热5分钟A 、B 升高的温度,根据Q c mt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从而求出B 的比热容。
【详解】 (1)[1]实验中需要测量导体通电的时间,所以需要用到秒表。
(2)[2]为保证A 、B 两物质能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甲、乙两段电阻丝的阻值要相同。
(3)[3]根据描绘出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知,加热相同时间,A 液体升温小,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A 的吸热能力强;(4)[4]根据描绘出的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知,加热5分钟(吸热相同),B 液体升高的温度为B 50C 10C 40C t ︒︒︒∆=-=A 液体升高的温度为A 30C 10C 20C t ︒︒︒∆=-=根据Q c m t=△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故B 的比热容 ()()33A B A B 20J 4.210 2.11040kg J kg t c c t =⨯=⨯⨯=⨯⋅⋅℃℃℃℃ 3.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该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的推力______越多,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________.(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 、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4)若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自由释放推动同位置的木块,则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初始重力势能的大小.【答案】质量做功越大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不能小球与木块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能【解析】【分析】【详解】(1)[1][2][3]图甲两个小球质量不一样,下落时高度一样,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一样.该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的推力做功越多,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越大;(2)[4]图乙的情景能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5][6]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那么木块就会一直运动下去,不能比较谁的动能大,不能得出结论;(4)[7]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证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斜面光滑,没有能量损失,那么动能大小等于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也大,故能判断小球初始重力势能的大小.4.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阳用同一实验装置,让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硬纸盒,如图甲、乙所示。
请完成以下实验。
(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得出:质量相同时,物体的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对比甲、乙两次实验还可以得出:质量相同时,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________。
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做图乙实验时,硬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硬纸盒损坏,改进图乙实验再与图甲实验对比。
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应采用以下________方法。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C.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D.换用一个较重的硬纸盒(3)若要採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另一因素,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4)小阳在原硬盒的上表面粘上砝码,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採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有关。
【答案】速度越大相同 C 相同压力大小【解析】【分析】(1)[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知道,两球质量相同,释放的高度不同,即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根据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以得出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对比甲、乙两次实验还可以得出:质量相同时,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受滑动摩擦力相同。
(2)[4]做图乙实验时,为了防止造成硬纸盒掉落造成损坏,可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这样小球的动能减小,撞击纸盒后前进的距离变小,就不会掉落了,同时还控制了质量和接触面相同,故C正确,应选C。
(3)[5]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若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具体操作方法是:选择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4)[6]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阳在原硬纸盒的上表面粘上砝码,改变了压力的大小,可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所以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为了完成实验,应使小车在水平面刚开始运动时具有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速度,而让小车在不同的物体表面运动,目的是使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2)实验中小明记录了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时间,发现实验①中小车运动运动时间最短,实验③中小车运动运动时间最长,可以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慢”或“快”)。
由此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______运动状态;(3)完成上面的实验后,小明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乙:在④、⑤两次实验中,小车的动能是由______能转化而来的;通过④、⑤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当______一定时,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如果在实验④的木板上铺上毛巾,实验⑤的木板上铺上棉布,那么通过该实验______(选填“仍能” 或“不能”)得到正确结论。
【答案】相同不同慢匀速直线重力势能质量不能【解析】【分析】(1)[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为了能够完成实验,应该使小车到达水平面刚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同,应该让小车在不同的物体表面运动。
(2)[3][4]实验①中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运动时间最短,实验③中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运动时间最长,可以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由此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有的速度沿直线一直运动下去,即匀速运动状态。
(3)[5]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实验中,是将小车的重力势能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6]由图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同,运动到水平面具备的速度不同,则获得的动能不同,由④、⑤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当质量一定时,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7]实验④物体具备的初始动能比实验⑤的大,初始速度要大,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应的,所以要求木块所受摩擦力相同,即应该选择相同材料的接触面,而毛巾对物体的阻碍作用比棉布大,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得到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