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
据此能够看出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B. ③②④①C. ②③④①D. ④①③②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
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
”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
材料直接反映了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
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民主法治,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社会观念,碰撞转型9.近年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C.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D.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10.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
”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B.全国抗战首传捷报C.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D.正面战场浴血奋战11.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
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12.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
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
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
”这一致辞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 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13.右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1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16.右图是1890年英国杂志刊登的题为《放下方向舵》的时事漫画,讲述的是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辞职的大事。
根据当时德国政治体制,你认为最有可能让他辞职是A.皇帝 B.内阁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17.有人这样描述如今希腊公务员的工作状态:上午九点上班,下午两点半下班,每天工作不超过五小时,每年休假不少于一个月,拿14个月薪酬,比私企高一倍,三天两头还能拿些奖金。
所以有俗语说,“宁为希腊公务员,不做华尔街银行家。
”这一现象意在说明希腊A.扩大了社会消费 B.缩小了贫富差距C.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D.缓和了社会矛盾18.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关于这一改革,说法不准确的是A.针对问题,苏联经济特别是农业形势严峻B.创新突破,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C.下放权力,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物质刺激,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20.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
SDR是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解决国际金融市场美元供应不足而进行的一种补充货币,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因此被称为“纸黄金”。
从二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到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出现,本质上说明A.世界金融秩序亟待稳定 B.国际贸易体系的规范化C.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3分。
21.(12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
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
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法的通行做法。
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
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材料二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
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
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材料三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
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
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
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
——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4分)(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
(4分)(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有何不同?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4分)22.(13分)统制经济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要经济政策,它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了沿海工厂的内迁。
作为我国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经济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随着大批军公教人员和难民的涌入,政府财政支出迅速扩大,而收入则由于东南沿海的沦陷急剧锐减。
——摘编自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
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