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带电作业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带电作业

• 3)中间电位法的表达方式为:接地体→绝缘体→人体→绝缘体→带电体。作业人员通过两部 分绝缘体与接地体和带电体分离。两部分绝缘体起着流经人体电流的限制作用。
• 技术条件: • 必须保证最小组合间隙(66kV 0.8m; 220kV 2.1m; 500kV 4.0m) • 对邻相也要保持《安规》规定的距离(66kV 0.9m; 220kV 2.5m; 500kV 5.0m) • 中间电位法作业时人体体表场强相对较高,要采取电场的防护措施。
的一种方法。带电作业就是不停电的检修作业。 • 1.2带电作业必修严格保证的技术措施 • 流过人体的电流 小于1毫安 • 人身所受到的电场强度 小于240Kv/m • 在可能产生的最高电压情况下(应认为每次带电作业都可能产生)确保安全距离、确保工具
的有效绝缘长度
二.带电做作业方法
• 根据《安规》的规定,按带电作业人员作业时,所处的电位高低,对带电作业方法进行分类,把人体、 带电体、绝缘体、接地体四者之间组成不同的作业方式分为:地电位法、中间电位法以及等电位作业 法。这三种方法,可以概括所有带电作业方法。
带电作电业压时等的级(安kV全)距离不得小于下表 66 220 500
人体与带电体最小安全距离(m)
0.7 1.8 3.2
等电位作业人体对地安全距离(m)
0.7 1.8 3.2
最小相间安全距离(m)
最小组合间隙(m)
最短绝缘 有效长度(m)
0.9 2.5 5.0
0.8 2.1
4
操作杆 1.0 2.1
• 5)技术条件: • 人在绝缘装置上,必须对地保持安全距离(500kV,3.4m 220kV 1.8m 66kV,0.7m) • 对邻相也要保持《安规》规定的距离(66kV,0.9m 220kV,2.5m 500kV,5.0m) • 由于带电体周围空间电场强度十分强烈,所以作业人员必须采用可靠的电场防护措施,使体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 带电作业
目录
A
一.带电作业原理和基本方法
B
二.带电作业方法
C
三.带电作业安全防护
D
四.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一.带电作业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 1.1带电作业 • 带电作业指工作人员接触带电部分的作业,或工作人员持操作工具、设备或装置进入带电作
业区域的所有作业。 • 带电作业是采取严格的技术措施,在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下,对带电设备进行检修等作业
• 3)地电位作业法的作业方式:可表达为:接地体→人体→绝缘体→带电体。人体和接地体基 本上处于同一电位上。人体通过绝缘工具与带电体接触。
• 4) 技术条件: • 人体与带电体必须保持《安规》规定的安全距离(66kV 0.7m 220kV,1.8m 500kV,3.4m) • 由于人体处于地电位所处电场强度不高,因此大多数地电位作业不采取电场防护措施。但在
表场强不超过人的感知水平。不论哪个电压等级都要电场防护。这样等电位作业安全就得到 保证。
• 2.3中间电位法 • 1)中间电位法是作业人员通过绝缘工具与大地绝缘,又与带电体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用
绝缘工具对带电体进行作业。作业人员所处的电位,低于带电体,高于地电位。
• 2)中间电位法时人体所处电位高于地电位,低于带电体电位。可以用较短的绝缘工具接触带 电体的一种作业方法。沿绝缘子串进入强电场的过程或在绝缘子串中间作业均属中间电位法。 中间电位法无论从电位高低和接触特征看,它都具有双属性。从原理上看与地电位和等电位 作业法的技术条件是一致的
330kV以上的设备,因电场强度较高,应采取电场防护措施。 • 要保证绝缘工具的有效绝缘长度
• 2.2等电位作业法
• 1)等电位作业法是指带电作业人员通过绝缘体(空气、绝缘子、绝缘工具等)对大地绝缘、 与带电体电位相等。
• 2)作业人员和带电体处于同一电位,即在二者电位相等的情况下进行作业。等电位作业与地 电位作业不同之处在于人体在作业时,往往是占据部分净空尺寸使带电设备净空尺寸变小, 而带电部分的尺寸变大,并使电场分布畸变,放电电压降低。
三.带电作业安全作业防护
•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电压防护、电流防护和电场防护。 • 3.1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电压的防护 • 3.2进行带电作业前为确保人身安全应清楚两件事:一是作业点可能出现的电压种类,大小、及其特
点,二是绝缘本身的耐受能力。 • 3.3电压的种类: •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一般分为工作电压(额定电压)、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三种。内部过电压主
• 在带电作业中,地电位电工与带电体、等电位电工与接地体,带电体与接地体之间能保持不 同电位,不产生电气连接也是通过绝缘的作用得以保证。
• 3.7 绝缘介质的类型
• 绝缘介质按被击穿后能否恢复其绝缘性能来区分,有自恢复绝缘(如:空气)和非自恢复绝
四.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确定
• 4.1作业距离(d) 带电作业中操作人员处于某一具体作业位置时,与带电体(或等电位时与接地体)能保持住的 最小距离,称为作业距离(d)。 作业距离是通过在现场实测到的,每一个具体作业项目中的每个操作人员所处的作业位置是不 会相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操作全过程中,作业距离也非一成不变的,因此测量作业距离时, 只能用一个最近的作业位置为代表进行。 4.2安全距离(s) 带电作业时遇到最大过电压不发生放电,并有足够安全裕度的最小空气间隙,称为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是一个尺度,是用以判断带电作业是否安全可靠的技术标准。安全距离的数值只取决 于设备的电压等级,是按照一定程序(试验、验算、推荐、批准)纳入规程中的法定标准。 判断一个人作业是否安全,就看他作业全过程所有d1、d2…是否满足d≥s。衡量一个作业项目 是否安全,就要看全部作业人员的作业距离,在全过程中是否都能满足d≥s。
操作过电压系数
电压 系数
• 3.6过电压防护
66 kV 4
220 kV 3
500 kV 2.18
• 绝缘的作用是将电位不等的导体分隔开,使导体没有电气连接,从而能保持不同的电位。没 有电气连接就是不产生电流,而绝对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是没有的,但绝缘材料电阻率十分高 (109—1022Ω.cm),在一般电场作用下,通过其中泄漏电流极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从而能 起到绝缘作用。
• 2.1地电位作业法 • 1)地电位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站在杆塔或大地上,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操作杆、检测杆、水冲杆、
绝缘绳索等)对带电体进行作业。 • 2)地电位作业法的技术条件 • 作业人员处于地电位,使用绝缘工具间接接触带电设备的作业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作业人员可以
在带电设备周围进行工作,不占据(或改变)设备原有的空间尺寸。因此,无论带电设备净空尺寸 是大还是小,这种方法都能适用。
4
绝缘绳 0.7 1.8 3.7 Nhomakorabea THANKS
以客为尊 服务领先
各电压等级条件下电压升高系数
额定电压
UH
66 kV
220 kV
500 kV
Kr
1.15
1.15
1.1
• 3.5 内部过电压 当电力系统内进行开关操作或者发生事故使系统内部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力系统将由一种稳定 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在这个工程中,系统由于内部参数变化而引发电磁能量的震荡、 传递和积累,并导致在某些设备上或系统中出现很高的过电压叫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分为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两大类,其中操作过电压可达到系统最高相的运行 电压峰值的2~4倍。
• 4.3有效绝缘长度 绝缘工具的绝缘水平,在材料确定后,由它的有效绝缘长度决定。绝缘长度的有效部分在使用 过程中遇到最大过电压不发生闪络、击穿,并有足够安全裕度的绝缘尺寸。叫有效绝缘长度。 4.4良好绝缘子个数 在绝缘子串附近带电作业,绝缘子串本身的绝缘水平也在影响着人身安全。各电压等级设备使 用的绝缘子串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其整串绝缘的干闪电压有相当的裕度,即使绝缘子串中少 量绝缘子串失效,有时仍能维持安全运行的最低水平,所以,在某一电压等级下,绝缘子串在 最大过电压下不发生干闪络,并有足够安全裕度的绝缘子个数,定义为“良好绝缘子个数”, 只有满足这个起码的个数,作业人员在绝缘子两端(接地端或导线端)工作才是安全的。 检测绝缘子应从接地侧开始逐片进行,如果一串绝缘子中检测出的零值绝缘子片数已经达到 《安规》规定的片数,必须立即中断测量工作,否则检测工作本身将可能引发绝缘子的闪络事 故。
波动,这是正常的波动,是可以保证安全运行的范围。
• 最高工作电压:制造厂根据该设备的绝缘条件,保证它可以长期稳定运行的相电压(或线电压) 的有效值。
最高工作相电压 Uxg=Kr×UH 其中:Uxg - 最高工作电压 Kr - 电压升高系数 UH - 不同电压等级,其电压升高系数也不同,我国规定如下:
• 各电压等级应保证的良好绝缘子片数
电压等级(kV) 良好绝缘子片数
66 kV 3
220 kV 8
500 kV 22
• 4.5带电作业是一项既要严肃认真,又要细致准确的工作,所有参加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必须
保持在最佳状态,工作负责人必须严肃认真和极其负责地对待每一项操作,发现不好的兆头就
应高度警惕,绝不能违反“安规”规定。
• 3)等电位作业法的最大特点是由于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带电设备,极大地简化了作业工具和操 作程序,特别是作业复杂,难度较大的作业项目,用1-2个人即可代替一个作业组的工作。 因此,等电位作业法工作效率是很高的,电压等级越高,等电位更为方便,功效也越高。
• 4)等电位作业法的表达方式为:接地体→绝缘体→人体和带电体。人体通过绝缘体与接地体绝 缘起来以后,人体就能直接接触带电体进行工作。绝缘工具仍然起限制流经人体电流的作用。
要是由正常操作和故障跳闸引起的,外部过电压主要是由雷电放电引起的。 • 在《安规》规定“……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不准进行带电作业”。因此,带电作业
中一般只考虑工作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 3.4工作电压 • 任何一个电压等级的线路上的电压都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变化范围在1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