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教学设计
1、《做尺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如拃、小方块、小木棍、硬纸条等)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设计、制作测量工具),并完成任务。
2.技术和工程
能口述制作尺子的需求目的;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口述做尺子的想法;能模仿或按图示方法学做一把尺子。
3.科学态度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自己的尺子,培养创新意识。
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尺子的发明史,了解尺子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方块、小木棍、硬纸条(长短不一样若干)、木条、塑料条、记号笔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读一读:比高矮,测短长,做尺子,来帮忙。
(二)新课学习
1.测量桌面的长度
(1)学习古人,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用手测量课桌,看看有几拃。
(2)讨论:大家量的都一样吗?为什么呢?
(3)思考: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
(4)引导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的含义。
(5)出示小方块和小木棒,各小组可自行选择测量单位,测一测,量一量。
(6)思考:怎样做才方便测量?
2.制作尺子
(1)明确任务:用小方块或小木棒制作尺子,十个刻度作为一尺。
(2)制作指导:把10个小方块或10根小木棍放在硬纸板上连直,以1个小方块的边长或1根小木棍的长度为一个刻度,在硬纸板上依次画出十个刻度,用小剪刀减去硬纸板上多余的部分。
(3)展示尺子。
3.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科学书的长和课桌长,并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用“×个小方块”或“×根小木棍”表示。
(2)讨论:大家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己制作尺子,并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科学书的长和课桌长,一定很高兴吧。
但有没有思考我们所做的尺子准确吗?
(四)课后延伸
找一找长度测量的不同工具并进行比较。
改进尺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自制测量工具尺子)提出改进建议。
2.技术和工程
能在实际测量中改进尺子
3.科学态度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自己的尺子,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了解“米”的国际规定和认识生活中各种尺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方块、硬纸条、木条、软纸条或塑料条(作软尺用)、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尺子实物或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小方块和小木棒的单位长度为标准,做出来的尺子不一样,应该怎样改进尺子呢?
(二)新课学习
1.做统一标准的尺子
(1)引导学生回顾做尺子的经历。
由完全不统一的手测量,到用小方块或小木棒测量,采用同一种测量单位做出来的尺子,测量结果相同。
(2)思考:怎样让全班同学的尺子统一呢?
(3)引导学生理解“统一标准”的含义。
(4)思考:怎样让全校同学的尺子统一呢?
(5)指导学生统一用小方块制作尺子。
(6)用全班统一的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交流。
例如测量黑板底边的长,垃圾桶的周长。
(7)评一评:我们的尺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例如:全班的测量结果能互相交流(优点)。
尺子有误差,且不能弯曲(缺点)。
2.国际单位“米”
(1)展示教材P38的尺子图片,学生自行阅读。
(2)学生分享用过的不同尺子,例如三角尺、卷尺、软尺等。
3.做软尺
(1)展示软尺,并介绍软尺常用于测量不规则的物体,如测量人的腰围。
(2)你能怎样改进软尺?
(三)整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