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沿D 触发器:
负跳沿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在正跳沿前加入输入信号。
如果在CP 高电平期间输入端出现干扰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触发器的状态出错。
而边沿触发器允许在CP 触发沿来到前一瞬间加入输入信号。
这样,输入端受干扰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干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边沿D触发器也称为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
电路结构: 该触发器由6个与非门组成,其中G1与G2构成基本RS触发器。
D触发器工作原理:
SD 与RD 接至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分别就是预置与清零端,低电平有效。
当SD=0且RD=1时,不论输入端D为何种状态,都会使Q=1,Q=0,即触发器置1;当SD=1且RD=0时,触发器的状态为0,SD与RD通常又称为直接置1与置0端。
我们设它们均已加入了高电平,不影响电路的工作。
工作过程如下:
1、CP=0时,与非门G3与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同时,由于Q3至Q5与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Q5=D。
2、当CP由0变1时触发器翻转。
这时G3与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与Q4的状态由G5与G6的输出状态决定。
Q3=Q5=D,Q4=Q6=D。
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D。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
这就是因为G3与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3与Q4的状态就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就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 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与阻止触发器变为1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0维持线,置1阻塞线。
Q4为0时,将G3与G6封锁,D端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也被封锁。
Q4输出端至G6反馈线起到使触发器维持在1状态的作用,称作置1维持线;Q4输出至G3输入的反馈线起到阻止触发器置0的作用,称为置0阻塞线。
因此,该触发器常称为维持-阻塞触发器。
总之,该触发器就是在CP正跳沿前接受输入信号,正跳沿时触发翻转,正跳沿后输入即被封锁,三步都就是在正跳沿后完成,所以有边沿触发器之称。
与主从触发器相比,同工艺的边沿触发器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与更高的工作速度。
功能描述
2、特征方程 Qn+1=D
3状态转移图
脉冲特性:
1、建立时间:由下图维持阻塞触发器的电路可见,CP信号就是加到门G3与G4上的,因而在CP上升沿到达之前门G5与G6输出端的状态必须稳定地建立起来。
输入信号到达D端以后,要经过一级门电路的传输延迟时间G5的输出状态才能建立起来,而G6的输出状态需要经过两级门电路的传输延迟时间才能建立,因此D 端的输入信号必须先于CP的上升沿到达,而且建立时间应满足: tset≥2tpd。
2、保持时间:由下图可知,为实现边沿触发,应保证CP=1期间门G6的输出状态不变,不受D端状态变化的影响。
为此,在D=0的情况下,当CP上升沿到达以后还要等门G4输出的低电平返回到门G6的输入端以后,D 端的低电平才允许改变。
因此输入低电平信号的保持时间为tHL≥tpd。
在 D=1的情况下,由于CP上升沿到达后G3的输出将G4封锁,所以不要求输入信号继续保持不变,故输入高电平信号的保持时间tHH=0。
3、传输延迟时间:由图工作波形图不难推算出,从CP上升沿到达时开始计算,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传输延迟时间tPHL与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传输延迟时间tPLH分别就是:tPHL=3tpd tPLH=2tpd
维持与阻塞D触发器的电路与动态波形
4、最高时钟频率:为保证由门G1~G4组成的同步RS触发器能可靠地翻转,CP高电平的持续时间应大于 tPHL,时钟信号高电平的宽度tWH应大于tPHL。
而为了在下一个CP上升沿到达之前确保门G5与G6新的输出电平得以稳定地建立,CP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门G4的传输延迟时间与tset之与,即时钟信号低电平的宽度tWL≥tset+tpd,因此得到:
在实际集成触发器中,每个门传输时间就是不同的,并且作了不同形式的简化,因此上面讨论的结果只就是
一些定性的物理概念。
其真实参数由实验测定。
综上所述,对边沿D触发器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边沿D触发器具有接收并记忆信号的功能,又称为锁存器;
2、边沿D触发器属于脉冲触发方式;
3、边沿D触发器不存在约束条件与一次变化现象,抗干扰性能好,工作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