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海南天利科昌江25MWp光伏农业项目35kV送出工程架线工程施工方案工程编号:HNDL2014-05-004编制人:何旭单位: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日期:二〇一四年十月目录第一章说明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第三章工程施工及劳动力组织 (1)第四章放线施工 (6)第五章架线施工技术要点 (11)第六章架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7)第一章说明1.1 编写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KV输变电工程导地线架设工程。
1.2 本作业指导书执行的规范标准1)《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3)《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35kV天利科光伏电厂——十月田35kV变电站段单回线路;沿新建35kV线路架设一根OPGW光缆;线路长度:单回路7.65km。
杆塔型式及数量:新建单回路杆塔30基,其中铁塔29基,门型杆1基(直线塔25基、转角、终端塔5基)。
第三章工程施工及劳动力组织3.1 技术准备:1.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合理选择牵张场,确定具体的牵张场布置方案。
2.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进行重点交叉跨越测量,确定施工方案、编制特殊跨越施工方案。
3.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发放架线工程作业指导书、各区段布置方案、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附件安装图等技术资料。
4.由专职安全员和质检员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并考试。
5.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施工方案和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
3.2 人员组织:1.按照架线施工流程要求,投入架线准备队、放线队、紧线附件队,各队施工任务及劳动力组织如下:架线准备队人员组织及施工任务紧线、附件队人员组织及施工任务2.对高空作业、机械操作、安全监督、架子工和起吊指挥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在立塔工作中已取得上岗证的人员,重新进行一次考核,考试合格的可持原证上岗。
3.对未参加立塔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体检,不合格者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3.3工具准备:3.3-1 放线准备队主要工器具3.3-2 放线队主要工器具:3.3--3 紧线、附件安装队主要工器具表第四章放线施工4.1 挂滑车1.本工程施工中导线放线滑车采用挂胶滑车和尼仑滑车两种。
挂滑车应对放线滑车做如下检查:滑轮转动是否灵活;包胶式滑车胶层是否有脱落现象;吊板、穿钉、滑车边缘等受力部位是否有裂纹或严重磨损,以及轴承变形、轴瓦磨损严重的现象。
2.滑车悬挂方式:直线塔和直线兼角塔应将滑车与绝缘子串联结,一同悬挂于导地线挂点上;耐张塔和耐张转角塔用φ21.5钢绳套将放线滑车直接挂在横担下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挂双放线滑车:(1)耐张转角塔;(2)滑车轴所受垂直荷载超过滑车的承载能力,即铁塔垂直档距较大时;(3)压接管或护甲过滑车时的荷载超过其允许荷载(通过试验确定),可能造成压接管弯曲时;4.2搭设跨越架:导引绳展放前对施工区段内所跨的电力线、通讯线、公路等跨越物应搭设牢固的跨越架,具体要求见《交叉跨越作业指导书》及《特殊跨越施工措施》。
4.3 导线展放:1.放线通讯联络安排共投入:对讲机和望远镜各若干部。
具体安排如下:(1).在以下位置设望远镜和对讲机:各放线滑车处,尤其是转角滑车处。
越线架处。
导线距离地面最近处。
居民区、未搭设越线架但通行行人的乡道处。
其它特殊需要监护的地方。
2.导线压接采用爆压压接的方式:4.4 紧线1.紧线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导线在放线滑车中的位置,消除跳槽现象。
(2)检查导线是否相互绞动,如绞动需打开后再收紧导线。
(3)检查直线压接管位置,如不合适,应处理后再紧线。
(4)导线损伤应在紧线前按技术要求处理完毕。
(5)现场核对弛度观测档位置,复测观测档档距,设立观测标志。
(6)中间塔放线滑车在放线过程中设立的临时接地,紧线时仍应保留,并于紧线前检查是否仍接地良好。
2.确定导线紧线顺序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导线应对称收紧,尽可能先收紧位于放线滑车最外边的导线。
使滑车保持平衡,避免滑车倾斜导致导线滚槽。
(2)宜先收紧张力较大,弛度较小的导线。
(3)宜先收紧线档中间搭在其它导线之上的导线。
(4)根据风向,尽量避免在紧线过程中导线因相互驮线而绞动。
(5)同相导线应基本同时收紧,收紧速度不宜过快。
3.直线松锚升空作业前,上一紧线段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已装好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
(2)除锚线塔外其它塔上已装好线夹。
4.直线松锚升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松锚前先压接相邻两施工段的导地线。
(2)以同时松锚法松锚:在上一紧线段的导地线自身临锚前方与本紧线段放线临锚后方安装卡线器,接入牵引滑车组或其它牵引工具,收紧该滑车组或其它牵引工具,至上述两临锚受力方向均已由顺导地线方向改变成偏于向上时,用压线滑车压住导地线,同时拆除两临锚,缓松压线滑车使导地线升空。
(3)也可用分别松锚法松锚,当上述两临锚相距较远或余线较多时,也可先松两锚中的任意一个,后松另一个,作业方法与同时松锚法相似。
(4)应对称松锚,使放线滑车保持平衡。
(5)松锚时注意避免导线相互驮线,造成绞劲。
(6)余线较多时,不宜一次松完,应分几次交替放松各导线,导线可能落地时,应配合进行本紧线段紧余线,以保持导线架空。
(7)直线松锚升空时,上一紧线段只松导线自身临锚,不松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
自身临锚拆除后,由过轮临锚平衡上一紧线段导线张力,由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保证上一紧线段导线应力变化的独立性。
待本紧线段中临近上一紧线段的观测档的弛度接近但稍大于标准值时,松上一紧线段的过轮临锚,使其不影响本紧线段弛度调整。
反向临锚保留至相邻两紧线段附件及间隔棒全部安装完毕后松锚。
(8)本紧线段紧线应力达到标准后,保持紧绕应力不变,在紧线段内所有直线塔和耐张塔上同时画印。
不完成画印,不得进行锚线作业。
4.紧线操作端的锚线方法如下:(1)画印后,首先在紧线场以紧线底滑车地锚作锚线地锚,对各导线分别作自身锚线,拆除紧线工具。
(2)在紧线操作塔上对导线作过轮临锚,过轮临锚与导线自身临锚所用工具相互独立。
5.锚线作业应注意如下问题.(1)导线自身临锚和过轮临锚的临锚工器具按承受全部紧线张力选择,反向临锚按承受1/4紧线张力选择;(2)锚线时不应使紧线操作塔上的印记窜动过多;(3)锚线方向应基本符合线路方向;(4)锚线布置应便于松锚作业;6.紧线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耐张塔作为紧线塔时,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45°。
(2)锚线塔和紧线塔的临时拉线挂点应设在横担端部的安装孔或结点上。
(3)耐张塔挂导线过牵引量不得超过0.2米,挂地线过牵引量不得超过0.15米。
4.10 弛度观测与调整:1.观测档的选择原则:(1)观测档位置应分布均匀,相邻两观测档相距不应超过4个线档;(2)观测档应具有代表性,如较高悬挂点的前后两侧,相邻紧线段的结合处,重要被跨物附近等;(3)宜选档距较大,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4)宜选对临近线档监测范围较大的塔号做测站;(5)不宜选临近转角塔的线档做观测档;(6)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在6~12档在靠近两端各选一档;在12档以上时在靠近中间和两端各选一档。
2.弛度调整程序及操作方法:(1)以观测档和紧线场气温的平均值为观测气温。
(2)收紧导线,调整距紧线场最远的观测档的弛度,使其合格或略小于要求的弛度;放松导线,调整距紧线场次远的观测档的弛度,使其合格或略大于要求的弛度;再收紧使较近的观测档合格,依此类推,直至全部观测档调整完毕。
(3)同一观测档同相导线应同为收紧或同为放松调整,否则可能造成非观测档导线弛度不平。
(4)同相导线用经纬仪统一操平,并利用测站尽量多检查一些非观测档的弛度情况。
(5)弛度调整发生困难,各观测档不能统一时,应检查观测数据和观测档档距,发生紊乱时,应放松导线,暂停一段时间后重新调整。
4.11 耐张塔平衡挂线:1、平衡挂线操作步骤:(1)在耐张塔两侧同时对称地即平衡地进行空中锚线;(2)在锚线卡线器间适当位置割断导线,将导线松下,安装耐张金具及、绝缘子等;(3)在操作塔两侧以平衡挂线法或半平衡挂线法挂线;(4)安装其他附件。
2、空中临锚的操作方法:(1)锚线卡线器与铁塔的距离:当地面安装耐张线夹时取1.5倍挂线点高,当空中安装耐张线夹时取耐张线夹外3米;(2)以横担挂线板上的施工孔为锚线孔,在卡线器与锚线孔间布置临锚工具,按次序为:卡线器、旋转连接器、卸扣、临锚套、手扳葫芦、卸扣、锚线孔。
(3)两侧同时收紧手扳葫芦,使临锚工具逐渐受力,导线逐渐松弛。
收紧时应保持操作塔对称平衡受力。
根据收紧过程中导线是否向操作塔一侧移动,判断操作塔受力是否对称平衡。
割断导线前,在卡线器后侧0.5~1.0米处用棕绳将导线松绑在锚套上,防止松线时导线出现硬弯。
割断后用棕绳将导线松下。
在空中安装耐张线夹、耐张绝缘子串和耐张金具时的操作方法:(1)将耐张绝缘子和耐张金具在地面联成耐张串,吊装到横担挂线孔上;(2)在耐张串的近线端和临锚卡线器间布置滑车组;收紧滑车组,对接耐张线夹和耐张串。
如下图:第五章架线施工技术要点5.1施工技术要求1)导地线接续管、耐张线夹采用爆压压接方式施工。
各类耐张线夹、接续管应在架线前做压接拉力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2)耐张转角塔导线外角侧耐张串应根据实际转角大小调节其长度。
3)耐张绝缘子串在施工时应实测其长度。
4)登塔人员及工器具总重量不得超过以下数值:安装避雷线:200kg安装导线:直线塔400kg,转角塔:600kg 。
5.2 金具连接工艺要求1、金具串连接螺栓、穿钉穿向:(1)、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含跳线及双串)①顺线路方向者:向大号侧穿;横线路方向者:两边线由内向外穿;中线由左向右穿。
②垂直方向者:由上向下穿。
(2)、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含直线双串)①水平方向者:向内对穿②垂直方向者:由上向下穿③双串绝缘子与二联板相连的碗头挂板,穿向与螺栓、穿钉水平方向穿向一致。
(3)、地线螺栓方向:①水平方向者:由内向外穿②垂直方向者:由上向下穿③顺线路方向者:向大号侧穿。
(4)导线引流联板螺栓:由上斜面穿入。
(5)、线束上的穿钉、螺栓穿向:由线上侧向内穿。
2 导线防震锤:由线束外侧向内穿;顺线路方向者向大号侧穿。
3 开(闭)口销子:(1).水平方向者:向大号侧穿;(2).垂直方向者:由上向下穿;注:A型开口销须双腿开口,开口夹角为60°~90°;R型闭口销须单腿(直腿)开口,开口夹角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