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_多样的情趣 多彩的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多样的情趣 多彩的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多样的情趣多彩的生活》教学设计内容标准一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三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成长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进入中学生活阶段的特点,设计了“情趣与兴趣”、“情趣的雅与俗”、“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等内容。

试图在引导学生培养生活情趣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丰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提升情操,让生命更有意义。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兴趣带来的快乐,以高雅情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结合自身或身边榜样的高雅情趣,体验感悟生活情趣是丰富多彩的,增强追求高雅情趣的主动性。

【能力目标】: 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

【知识目标】:1.通过图片和视频感悟,懂得生活处处有情趣,认识高雅情趣并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身边人、名人培养高雅情趣的方法,积极培养高雅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活情趣贵在高雅。

难点:追求高雅情趣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情境分析法教学活动过程【课前情景创设】:展示校园生活图片音乐相册引起学生对生活片段的回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导入新课】美文欣赏《陋室铭》,学生思考:你能发现刘禹锡他有哪些兴趣爱好呢?请学生们再次朗诵。

师:虽然居住陋室,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有这些兴趣爱好,依然可以快乐生活。

可见,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处处有情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多样的情趣,多彩的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发现和用心灵感受咱们生活中的情趣之美。

【新授过程】活动一:生活回望1.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的同时,回顾自己的生活。

2.结合图片,总结兴趣与情趣的关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图片入手,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情趣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分享与探究1.走近同学生活中你有哪些高雅情趣?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交流感悟与体会。

2.走近名人案例展示,思考:广泛的情趣对她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3.生活指南:认识情趣有雅俗之分,高雅情趣是健康、文明、向上的情趣,体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认识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不利于身心发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他人一起分享拥有情趣的快乐,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资料,引导学生切身感受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活动三:案例展示1.播放视频《十九大代表--航天英雄景海鹏》及材料,认识高雅情趣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2.榜样再现:展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及袁隆平的快乐生活,通过材料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广泛,合作探究他们的高雅情趣对生活、工作有什么重要影响。

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设计意图:选择典型代表性的资料,进一步感受高雅情趣对身心健康,对学习、生活、工作及事业的影响,培养学生追求高雅情趣的主动性。

活动四:行动在线1.通过两组材料,学会正确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追求高雅的生活。

2.分享快乐,向同学推荐你最喜欢的文化活动。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培养高雅情趣的正确途径,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生活会更美—我的高雅情趣发展计划从今天开始,请同学们建立高雅情趣集锦录,记录自己在各方面的高雅情趣,制成卡片方式与大家交流。

学情分析新课改基本理念认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但现在的初中生缺少接触新生活的实践与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积极性高,易于调动。

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本节课内容全部融入到不同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再现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1、学生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在激烈的讨论中,明辨是非,感受丰富文化生活的充实和美好,从而端正态度,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方法与途径。

2、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已有的行为。

3.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思维灵活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重指导学生践行。

教材分析高雅的生活情趣需要培养和引导,本课从学生成长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进入中学生活阶段的特点,设计了“情趣与兴趣”、“情趣的雅与俗”、“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等内容。

试图在引导学生培养生活情趣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丰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提升情操,让生命更有意义。

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同时与高雅的情操、人生的理想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在新的学习阶段全面健康的成长。

评测练习(1)案例一:董卿从小就喜欢读书,作文成绩很好。

同时她是体育爱好者、演讲比赛、唱歌跳舞都喜欢。

听古典音乐,看影碟是董卿闲时的兴趣。

直到今天阅读是董卿睡前的必修课。

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结束工作回家,然后上网浏览新闻,包括大事、小事、逸闻和趣谈,以保持自己对时事的敏感度。

董卿有句经典名言,可以很好地形容读书对她的重要性:“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她始终相信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自己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力量的,它更能给人以快乐。

思考:广泛的情趣对她的成长有什么作用?(2)材料分析:“神农”的快乐生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就像一粒种子,身体要健康,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对于如何保持身体健康,袁隆平有他一套理论。

首先是要心态好。

其次,生活要有规律,要讲究健康的生活。

第三,注意身体锻炼。

年轻时一度终年游泳,现在仍然坚持夏季游泳,每天做早操和打气排球。

周末有时要下下象棋,袁隆平还喜欢拉小提琴,音乐给他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读一小时书,不断从书籍中汲取着精神营养;经常锻炼使他有着超级健康的身体,他经常说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始终充满了活力。

思考:袁隆平的高雅情趣对他的生活、工作有什么重要影响?(3)判断下列现象哪些是理智从众,哪些是盲目从众?当我走进教室看见同学在认真学习,也认真学习起来。

看见别人改校服,自己也把校服改成九分裤。

看到别的同学染头发、扎耳钉,自己也照样做。

看到别的同学在听MP4,自己也想买。

看到其他同学下课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自己有不懂的问题也去问。

课后反思优点:1.本堂课注重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利用精彩图片、案例分析、视频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体会、感悟、探究和实践,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转变观念,内化为行为。

3.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思维灵活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重指导学生践行。

缺点:1、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分工不够具体,导致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2、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方式还有待于改进。

3、教学过程中存在重复拖沓的问题,有些环节的设计过于形式化。

4、教师引导过于程式化,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拓展的空间不大。

课标分析:本课主要课程标准内容:一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通过典型事例的感染和身边事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提高知识素养,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性格,充实生活情趣。

三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好奇心特别旺盛的阶段。

出于好奇和个性上渴望独立,学生会去了解或尝试各种自己认为新奇的事情。

但要引导学生明白:好奇心如果不与年龄相符,不与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相符,不与家庭情况相符,不与自己的驾驭能力相符,就会出现偏差,造成伤害自己的负面效应。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现象的很好说明。

初中生的社会阅历浅、经验少,独立判断能力欠佳,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在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中,由于希望自己被群体接纳和认可,渴望受到群体的保护和尊重,会出现从众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