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知识树2015.8一、众创空间是什么?1、概念提出: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2015年1月4日,因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创客”进入大众视野,并被赋予了代表创新前沿的标签。
在深圳视察的过程中,李克强特意强调,“全民创新,万众创业,深圳能不能起一个表率作用!”并建议科研机构不要闭门造车,学习民间创新,聆听市场需求。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2、服务对象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3、平台定位‘众创空间’是一个统称的名词,是一类创新服务机构的总称。
旨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4、特点开放与低成本:面向所有公众群体开放,采取部分服务免费、部分收费,或者会员服务的制度,为创业者提供相对较低成本的成长环境。
协同与互助:通过的沙龙、训练营、培训、大赛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和圈子的建立,共同的办公环境能够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达到协同进步的目的,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
结合:团队与人才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
便利化:通过提供场地、举办活动,能够方便创业者进行产品展示、观点分享和项目路演等。
此外,还能向初创企业提供其在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便利,比如金融服务、工商注册、法律法务、补贴政策申请等,帮助其健康而快速地成长。
全要素:提供创业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和设施。
5、表现形式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甚至科技媒体等,都是众创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
6、区分:创客空间VS众创空间创客做东西的最初目的通常都是“好玩”,是通过解决智力上有挑战的问题而获得乐趣。
他们做的事情既不一定是创新,也不见得最后会创业。
因为这些创客在做事情之前都不会去查资料,他们也不关心做出来的东西是否属于创新;同样他们也不会去做市场调研,也无法保证做出来的东西是否具有商业价值。
对“创客”们来说,创新是一种兴趣、一种生活习惯。
少数创客能够解决一些以前从没被人解决过的问题,或者用以前从没出现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形成了创新。
其中,如果这些创客用能被市场接受的成本,成功解决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实际问题,那么就获得了创业的基础。
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的区别也同样如此,创客空间的目的性不强,而众创空间则更强调创业的实操性。
就目前而言,创客经济直接推动的创新创业还相当有限。
因此继个人,企业和学校之后,政府也满腔热情地扑进来了。
二、众创空间需要什么?1、硬件要素:办公设施等2、软件要素:融资、商业运作、法律顾问、关系网络、技术创新等各种专业辅导3、政府支持:政策扶持①适应“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等特点,简化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目前改革先行先试的中关村正探索工商登记“四证合一”,并认证了一大批集中办公区,不要求每家公司都有门牌号,一张桌子也可以是一家企业。
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资金扶持①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②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完善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
三、众创空间面临什么问题?1、内部创业条件青年创业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包括:一是融资难,二是创业团队缺少经验,三是跟市场的对接问题,四是场地等问题。
数据显示,全国现在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在孵的企业8万多家,就业人数170多万。
但是,这些创业孵化器仍多以零散的状态出现,聚集资源的能力并不强。
与硅谷的创业孵化器相比,创业文化、竞争体系、投资人数量、创业信用等都是国内的创业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
2、外部与地产结合房企为消化库存,为写字楼镀金目前,涉足众创空间的地产商都靠租金和物业收入获利。
很多房企只是希望借助众创空间消化库存,借助创业大潮为自己的写字楼”镀金”,继而抬高租金创收。
这种模式也可以盈利,但已经与打造众创空间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些众创空间被地产商绑架,成为盘活存量、租售地产的噱头。
几间房子、几张办公桌、一个时髦名字,一些地产摇身一变成为众创空间。
2008年至今,我国商业地产投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却一路上扬,如何消化库存成为地产商的头等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有地产商率先推出号称众创空间的商业地产,其他地产商则纷纷跟进。
这样的众创空间显然难以提供实质性的服务。
还有一些众创空间虽然不是地产商办的,但因为缺少专业性服务,已成为单纯的“物业公司”。
比如一些号称是平台类、中介类的众创空间,没有专业的天使投资人资源,没有金融运作、商业模式的专业辅导服务,只能提供一般性服务,如注册、优惠办公费用、法务财务咨询等等,久而久之成为“物业公司”。
租金水平比周边要高拥有场地优势的地产商,并没有在租金方面给出多大优惠。
很多地产商打造的众创空间租金水平比周边要高。
如天河软件园整租的价格为80元/平方米,若打造成众创空间联合办公,平摊下来租金可能就到了200元/平方米。
而宣称要打造“全球办公社区”的酷窝租金则低于周边水平,酷窝在珠江新城的办公室一个人的位置收1500元/月,而周边的价格在2000元以上。
盈利模式受到质疑如果地产商打造众创空间还停留在提供办公物业,却没有培育、引导创业者们如何创业,那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对于创业者而言,借助地产型众创空间可能在创业前期节省了开支,但却没有真正得到创业孵化上的帮助。
并且,这种众创空间位置较偏远,未必适合创业。
一旦真的要做孵化器,如何盈利是地产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万科云城在这方面有比较长远的打算,除了租金,物业使用权,通过产权置换创业公司的股权也是他们设想的盈利方式。
房企不一定非要从孵化器本身上赚钱。
孵化器和地产结合有它的好处,可以用地产的销售和租赁收入来“养”孵化器。
同时,孵化器可以营造园区氛围和创业环境,聚集人气,形成相互联动的效益。
尽管蓝图描绘得很美好,但在业内看来,地产商还处于交学费的阶段。
房地产商做这个事首先要打个问号,因为不仅是地产商,大部分企业做孵化器项目都是亏本的。
做孵化器成功的核心不是硬件,而是运营、资源方面的软件。
地产商做孵化器属于跨行业经营,有风险,应该跟专业的、有互联网投资经验和资源的公司合作。
3、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众创空间的本质是一个资源集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创业者得到更多的是软件服务,比如融资、商业运作、技术创新等各种专业辅导、扶持服务,而不仅是办公设施等硬件服务。
创业创新的成功率其实比较低,就像大浪淘沙,能成功的创业者一靠自身能力,二靠外部给力,因此软件服务尤为重要。
从国外经验看,众创空间主要靠导师提供专业服务,他们懂投资、商业运营、金融运作、技术指导等,能让创业者快捷对接资源,把创业成本降到最低。
尤其在初创阶段,项目需要融资,最好是天使投资;需要摸索合适的商业模式,适应社会需求;科技成果需要转化上市等等。
众创空间应该在这些方面提供完备的专业服务。
总结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联合办公空间以及创业咖啡馆的持续盈利是难题。
与WeWork的模式不同,创业咖啡馆缺乏持续盈利的能力,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
如何减少亏损或者保本运营,让咖啡馆不至于最终倒闭成为这些创业咖啡馆经营者思考的问题。
需要扩张以形成规模效应,管理运营队伍需扩大。
但在规模扩大之后,受限于管理团队自身的认知和管理水平,也会带来问题。
场地成本普遍较高,难以产生盈利。
创业服务机构希望获得政府财政扶持的意愿比较强烈。
非集中办公区难以为初创企业注册,集中办公区登记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众创空间集中办公的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创业服务机构相对密集的区域推进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四、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1、众创空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2015年3月23日,北京市科委对首批“北京市众创空间”中的11家进行了授牌,同时授予中关村创业大街“北京市众创空间集聚区”的称号。
这11家创业服务机构分别为:北京创客空间、创客总部、东方嘉诚、科技寺、融创空间、极地国际创新中心、京西创业公社、DRC创億梦工厂、北大创业孵化营、乐邦乐成、清华x-lab。
5月4日,北京市科委再次对14家创业服务机构授予“北京市众创空间”的称号,分别是36氪、亚杰汇、Binggo咖啡、3W咖啡、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IC咖啡、创业家、车库咖啡、天使汇、飞马旅、联想之星、硬创邦、虫洞之家、因果树。
这使得目前“北京市众创空间”的数量达到25家。
除北京以外,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武汉、苏州、成都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也都逐渐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
比如上海的新车间,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杭州的洋葱胶囊,南京创客空间等等。
众创空间是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现有的孵化器、创客空间是目前众创空间主要的两种业态。
从孵化器的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科技孵化器在大众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据国家科技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仅就北京市而言,各类孵化机构超过150家,国家级孵化机构50家,入驻企业超过9000家。
中关村创业大街目前共入孵400多个孵创业团队,获得融资的团队超过150个。
从另一种主流业态——创客空间的视角来看,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的创客空间已达数千家,而国内只有70余家。
2、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现在社会环境比以前更加宽容,创业氛围更好,创业服务机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形态出现。
创业领域的投资会越来越多,会进一步促进创业人员和创业服务机构的增多。
未来政府的“制度红利”比“人口红利”要更大,创业将会成为更多的人的选择。
未来的创业服务机构会越来越多,但所有的事情不会像现在这么热,商业最后还是会回归本质,供的是什么服务,对用户来说是否有价值。
在中国地产界,在毛大庆等明星效应的带动下,可能会在短期内有大量的人和资本涌入这一领域,争做中国版WeWork,甚至吹起一个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