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区政府领导班子工作总结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区政府领导班子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任期内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05.6亿元增至170亿元,年均增长10.0%。
财政收入由6.6亿元增至15亿元,年均增长17.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700元、10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1.7%。
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努力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转化为务实管用的思路举措,着力破解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实践活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区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为推动xx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
认真谋划xx跨越发展,充分抓住推进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发展机遇,精心编制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构建我区“一轴、三带、六个增长极”的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二、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加快平台建设,强化核心带动。
全力以赴加快示范园区、xx经济开发区、南山新区三个核心增长极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征地4.5万余亩,拆迁180多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10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修建道路150多公里,312国道升级改造、六舒三路升级改造、金裕大道及东延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通车,合六南通道xx段基本完成,迎宾大道南延年底通车,三个核心增长极之间实现连接贯通。
同步推进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洪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毛坦厂古镇名校特色区三个特色增长极建设,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狠抓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始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着力推动项目工作提质提效。
五年来,累计引进项目566个,合同引资957.8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04.8亿元,利用外资16534万美元。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年均增长17%,列入省“861”项目205个、完成投资197.85亿元。
中植新能源、江天新能源汽车、大别山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六安异域风情小镇、六安海洋大世界、京东方光伏发电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南湖村酒店、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快速推进,悠然蓝溪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三)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7.6亿元以上,解决1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粮食生产连年增收。
成功晋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木南园区全面升级,九棵松、九月等园区特色鲜明。
xx脆桃、皖西白鹅、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颁证到户率100%,位居全省前列。
10月11日,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
全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8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
积极推进土地规范、有序、高效流转,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累计流转土地45.6万亩,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增至769家。
(四)突出工业核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
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坚持区级领导联系、区直部门帮扶,累计为企业办实事600多件,帮助企业融资数十亿元。
加大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重大项目独立选址用地工作力度,努力缓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用地等难题。
全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的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推动企业升级和技改创新,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
五年来,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6.5亿元,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6家增至110家,亿元企业由23家增至50家。
(五)加快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主动融入六安茶谷建设,大力推进九十里山水画廊、悠然蓝溪两大旅游板块协同发展。
九十里山水画廊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特色美食、田园客栈”农家乐示范户创建初显成效,六东路景观节点、大裂谷温泉度假村一期等项目基本建成,悠然蓝溪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
“四季游xx”系列节庆活动反响热烈,五年来,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商贸服务业活力增强,红达·义乌大市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六安羽绒制品电商园一期建成投用。
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7.9亿元增至136亿元,翻了一番以上。
(六)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城乡面貌。
全力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市、区重点工程征迁。
五年来,累计完成征地35730亩、拆迁房屋546万平方米。
全区农村道路通车总里程达2430公里。
启动新一轮小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68个,投入资金32.1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
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9个、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3个、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6个。
深入开展“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张店镇入选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创”。
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和林荫工程,全面完成国家森林城创建任务,被列入巢湖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截至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
(七)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由2012年的7.67亿元增至2016年的17.33亿元,年均增长40%。
实施城区义务段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人民路学校南校区、人民路小学东校区、梅山路小学分校等5所学校建成使用。
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区验收。
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翁墩等乡镇卫生院竣工投用。
认真落实单独二孩政策,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更加扎实。
群众性文体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举办区第三届体育大会。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认真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双包”和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机制,减少贫困人口 4.5万人。
率先在全市推行敬老院“医养结合”一体化试点,城乡低保工作代表省接受国家绩效评价考核,荣获第一。
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部署,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接管工作。
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定期向人大、政协和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
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完善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专题工作会议等议事和决策机制。
在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重大决策安排上,严格执行《xx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规定,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召开专题会、座谈会、咨询会,广泛征求上级部门、班子成员、区直单位、基层同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共同商定,促进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切实改进作风,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基层困难问题焦点、群众关注热点,深度挖掘,认真研究,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千人评”活动,率先在全市实施“效能点评”制度,大力发扬高效快捷、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着力提高会议的实效性和文件的针对性。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积极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对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区级领导和乡镇街、部门负责人身上,明确职责要求、细化工作措施、限定完成时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严肃查处影响行政效能和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
(三)坚持廉洁自律,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责任分解机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全面排查廉政风险,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源头预防腐败工作水平。
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强化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管。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三十条”规定和市委市政府“二十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禁楼堂馆所建设。
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建设中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亟待突破;工业招商大项目不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有待加快;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等。
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聚焦全面建成小康xx总目标,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在发展中解决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加快工作进程,切实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为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美丽xx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