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关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意见

学校关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意见

xx学校
关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学常规是对教师遵照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原则性指导意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制定计划、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外辅导、实验教学、质量监测等环节展开工作。

为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常规要求
(一)制定教学计划
1.各年级学科备课组,要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各任课教师同时安排好教学进度,报教务处和年级部备案。

2.学期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确定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2)设计基本教法和主要教学措施。

(3)确定本学期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课题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划。

(二)备课
1.备课首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教学任务的确定要清晰、完整、准确、到位,确保教学工作不留“夹
生饭”。

要在了解分析学生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不备课不能上课。

2.备课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备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单元、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2)备学生: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心态,预见学生的学习动向,设计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措施。

(3)备教法:全面贯彻“235”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特别是要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

要突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备练习、作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把握好作业量。

(5)备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都要精心准备,力求准确无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科学性。

3.教师要提前一周完成“课时教案”。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练习与作业等基本内容。

青年教师要写详案。

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4.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下大气力抓好每大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着力抓好教师的二次备课。

(三)课堂教学
1.教师进课堂要有整洁、大方的仪态。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感染学生。

2.抓好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实现课堂全流程“组织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3.按照“235”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讲授要准确、严密、科学;对学生要求要严格、规范、一丝不苟。

努力提高学生当堂的吸收率、巩固率,向45分钟{40分钟)要质量。

4.要把握课堂节奏,发挥板书的引导作用,用普通话教学。

(四)练习与作业
1.随堂练习和课下作业是帮助学习巩固和运用知识的必须措施,练习和作业量要足够,适量。

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练习作业。

2.编排练习、作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要扣准知识点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杜绝题海战术。

3.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的批改要及时、细致。

注意分类搜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

4.同年级各班的练习和作业,在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实验班和优秀生要“开小灶”,适当提高训练强度。

(五)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

只管讲课,不抓辅导
不可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教师应利用自习课和课下零星时间对学生进行及时、有计划的辅导。

禁止在自习课时间讲课。

2.辅导要培优、辅差同时抓。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迅速提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打好基础。

3.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等校本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相关学科的重要教学手段。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做到应开尽开,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出率。

2.教师演示实验。

要在课前预演,保证课上一次成功。

演示的操作、讲解、板示、分析必须准确、规范。

3.学生分组实验。

要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规范完成实验步骤,写好实验报告。

(七)质量监测
1.用好“月考”“周练”、期中期末考试等,切实做好单元、章节过关,对“教”和“学”及时进行质量监测,做到“周周清”“月月清”。

必要时,可以安排二次过关,坚决避免“夹生饭”。

2.严格考试规程,严肃考场纪律,培养学生对考试的“敬畏感”“仪式感”。

作好试卷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及时研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指导学法,分类辅导的方法措施,全面优化教学策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
1.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应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勇于并善于解剖与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重视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从中获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提升专业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反思。

每位教师每个教学单元都要写一篇完整的教学反思,用红色笔写在自己的教案上。

二、常规检查
1.各级部要对全体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全面检查,要建立专门的检查机构和检查机制,要和对老师的绩效考核挂钩。

原则上每月检查一次。

2.对备课和作业情况的检查:在学校组织的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中,教学成绩位于同学科前三分之一的教师实行教案和学生作业免查,位于中间三分之一的教师实行教案和学生作业抽查,位于后三分之一的教师实行教案和学生作业必查的制度。

相关老师的教案和学生作业将由级部和学校共同检查。

3.学校将把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和合同聘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2022.10.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