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乡的野菜》有感
周作人的散文多冲淡平和,隽永幽雅。
他的审美标准表现为崇尚自然、爱好简朴,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与审美理想,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审美理想所以周作人作品中的情感往往是淡淡存在于字里行间,所以他的文章往往有一种深切的情谊在流淌。
《故乡的野菜》通过对于三种野菜的描写,细致的描写了浙东的一些风土民俗人情,虽然在文章中没有明确的写出自己的怀乡之情,但是文中那些对浙东风土人情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周作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童年的眷念。
第一段使用了淡淡的笔触来掩盖浓浓的乡情,周作人在开始说“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但是对于“故乡”、“家乡”
的界定已经很明确了,在不经意间已经激起了周作人的怀乡之情。
第二段从周作人妻子从西单买菜归来,说起有荠菜在卖,从而引发了周作人对故乡的追忆。
关于荠菜,吴地和浙东的风俗传说都不一样,从而体现出了故乡的个性。
故乡中,孩童关于荠菜的童谣,拥有及其丰富的地域色彩。
第三段和第四段详细的描写了关于黄花麦果的各种用途,例如有关黄花麦果糕的制作以及关于浙东使用茧果的特殊风俗,还借用许多年未见黄花麦果的惆怅来表达了一种追忆过往的故园情。
第五段描写紫云英的白花可以治疗痢疾的民间传说,这种民间传说自然是来自于故乡,在文章的各个地方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的怀念。
调皮活泼的孩子听到了上坟船的鼓吹声以及发现棚窗下的紫云英和
杜鹃,就会带着好奇的心情去追看等等行为,都反映了一种浓浓的生活情趣,也写出了周作人浓烈的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童年的想念。
全文的叙事手法十分简洁。
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修辞,平铺直叙的写出了搜寻马兰头、荠菜的劳作等等日常的生活场景。
对于介绍黄花麦果和茧果的时候,介绍得也是简洁明了,尽可能的使用精简的语言来描写事物。
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先是将在北京买的荠菜与浙东的荠菜对比,从而引出下文。
又将清明扫墓时使用的茧果与在日本时吃过的草饼进行对比,用来突出对童年时期吃到的茧果的喜爱与想念。
还将故乡人采摘紫云英与《俳句大辞典》中日本女人采摘紫云英的习俗进行对比。
这些对比不仅仅讲事物描写得十分详细,而且还把事物的神韵也描写了出来,将自己的感情寓于对这些平常事物的描写中。
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因为散文的旨趣本在于写情、见性,所以对于事物的描写就不能不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周作人对故乡的野菜情有独钟,所以写得形神兼备,富有诗的韵味。
在他眼里,故乡的荠菜花、马兰头和紫云英,是那么诱人,那么明丽鲜艳,足以引你亲近,使你跃动。
以致全篇神情并出,融情于景。
正是以爱故乡、恋故乡之情贯穿全文,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才使得文章更加耐读。
语言朴素平实,笔调清新自然,这与周作人一贯的主张十分契合。
他主张文章只要真实简明就好,而这篇《故乡的野菜》正是这样的一篇散文,使用平实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清新的氛围,故乡最真实也是最为平常的生活情景就这么跃然纸上,给读者一种亲切感,似乎文
中那一幕幕的情景就再现于眼前。
周作人的散文在后期往往是冲淡平和的,而这篇《故乡的野菜》就充分的表现了这一点。
全文的氛围清新轻松,周作人用一种真实自然的态度将故乡的种种风土人情描写得活灵活现。
也体现出他作为散文大家的深厚功力。
姓名:李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