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晶晶十七年文学,长篇小说

晶晶十七年文学,长篇小说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 但也如同“五四”时代任何一个叛逆女性的结局一样, 林道静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很快遇到了麻烦。 ►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 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 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道静生活在这么个 狭窄的小天地里,„„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 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 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 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并不 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 风度在时间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他原来是个自私的、 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傍晚,欢笑着的海洋喷吐着白沫敲打着松软的 沙滩,翱翔在空中的水鸟掠过薄暮的浮云,不 时传来“啊,啊”的叫声。斜阳射在一大块嶙 峋的岩石上,在它靠近海水的一小块平坦的地 方,坐着林道静和余永泽„„ ►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着岩 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可是这两个年 轻人还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着、谈说着。 林道静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种青春的喜悦,一 种绝处逢生的欣幸。对余永泽除了有着感恩、 知己的激情,还加上了志同道合的钦佩。短短 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 物了„„(38-40页)
梁 斌,《红旗谱》 杨 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
抗美援朝类:
杨 朔,《三千里江山》 陆柱国,《上甘岭》;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
3、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1)、纪实性的品格。 (2)、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林道静对卢嘉川说: “卢兄,替我想个办法吧! 这生活实在太沉闷了,憋得出不来气 „„你介绍我参加红军,或者参加共产 党,行吗?我想我是能够革命的!”
——这种动机和请求清晰地表露出30 年代的青年是怎样把爱情和革命搅拌到 一起的。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仿佛这青年身上带着一股魅力,他可以毫不费 力地把人吸在他身边„„道静立刻被他那爽朗 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 持和沉默„„(48页) ►这是林道静初次见到学运领袖卢嘉川时留下的 印象,“魅力”是什么?革命!革命给了林道 静的东西是余永泽给不了的,两个来自不同文 化阵营的知识分子的差异瞬间就被敏感的林道 静捕捉到了: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生活在后“五四”时代的林道静,决心不再重 蹈前者的覆辙,她在经历了短暂的“沉闷、窒 息”之后,果断地对余永泽、对那个已经转轨 和出现新机的时代大声宣告:“要独立生活, 要到社会上去做一个自由的人!”(75页)。 ►难怪余永泽面对林道静的“喜新厌旧”那般痛 苦、悲愤、委屈,甚至做出无可奈何的迂腐而 滑稽的举动(如写给共产党人兼情敌卢嘉川的 那封信),因为他由此意识到了自身的贬值和 遭受到的历史的戏弄!
2、人物 林道静,是30年代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 道路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
(1)写林道静的不幸遭遇和个性反抗的软弱无 力 (2)写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3)写林道静入党后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典型意义: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个进步知识分 子的成长历程。
其他知识分子形象: 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 王晓燕、白莉萍、戴愉。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林道静为什么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就
把余永泽“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因 为她和他都是“五四”文化培养的“新人”, 所谓的“志同道合”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生 发的,是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谱系把两人 连在了一起,这从下面两人交谈的内容中可 以得到充分的确认。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学生,他和余永泽可大 不相同。余永泽常谈的只是些美丽的艺术和动 人的缠绵的故事;可是这位大学生却熟悉国家 的事情„„(48页) ►林道静初次见到卢嘉川时正在同余永泽热恋, 也就是说当时这个女高中生的视野还比较狭窄, 她所拥有的知识和思想还都沉浸在原初的“五 四”文化当中,对于新的“革命形势”知之甚 少。若从小说的写作技巧来分析,此次会面是 一个典型的“伏笔”,是为日后两个人的“革 命﹢恋爱”作铺垫。
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 青,《创业史》 浩 然,《艳阳天》; 陈登科:《风雷》
3.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1)人物脸谱化 (2)正中反人物冲突结构。 (3)语言通俗,不加修饰。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这是对十七年期间重要的8部长篇小说 的概括。具体指《红旗谱》、《红 日》、《红岩》、《创业史》、 《青 春之歌》、 《山乡巨变》、《保卫延 安》、《林海雪原》。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余永泽对林道静的仰慕和赞美是由衷的,颇似 涓生在听到子君那句著名的“我是我自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林道静的好友王晓燕也曾这样夸赞林道静: “对家庭、对生活你全够大胆的,„„”抗婚、 出走、自杀、与刚刚结识的男人自由恋爱、不 久后又秘密同居,林道静确实不逊色于“五四” 时代任何一个叛逆的女性!
杨沫(1914—1995),原名 杨成业。出生于北平,祖籍湖南 省湘阴县。
《 青 春 剧 之 照 歌 》
作品分析
1、情节 取材于30年代北平的学生运动。 (1)逃婚(2)绝处逢生(3)成家(4) 除夕晚会(5)参加游行(6)分手(7) 第一次被捕(8)乡下教书(9)第二次 被捕(10)学生运动 林道静通过2次出走,2次思想上的决裂, 完成了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先锋战 士转变的过程。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平心而论,余永泽没有做错什么。他勤勉好学、 生活俭朴,是个好男人;他感情细腻、温柔体 贴,是个好丈夫;他温文尔雅、性情适中,也 称得上是个谦谦君子。可这些曾经吸引林道静 的东西如今再也唤不起林道静的丁点兴趣了。 从根子上讲,不是余永泽变了,而是林道静变 了,或者也可以说不是林道静变了,而是林道 静苦苦寻觅、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载体变了。 林道静已从旧的文化之舟跳到新的文化之舟, 顺流而下,而余永泽原地不动,二者无形中自 然拉开了距离。
第四章 十七年文学之小说
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晶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概述
一、十七年小说的分类概述 (一)、军事题材的小说。
1.十七年时期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丰富 的原因。
(1).这首先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为成立 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创造英雄、充满 奇迹的历史,这是可歌可泣的壮烈的历史, 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创 作素材。 (2).好多作家是从这一伟大斗争中走过来 了,对那艰苦的战斗历程有深切的感受。 (3).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新的时代的要 求,它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人民的呼声,对 巩固新生政权,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起了很 大作用。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小说接下去写林道静尽管一夜未睡, 但回到住所毫无倦意,耳边不断地 回响着卢嘉川的热切的召唤: ►小林,在这个狂风暴雨的时代,你 应当赶快从个人的小圈子走出来, 看看这广大的世界——这世界是多 么悲惨,可是又是多么美好……你 赶快走出来看看吧!”(100页)
(二)、农村题材小说:
1.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原因: (1)社会现实的关照:农业合作化运 动的进行。 (2)政治时代的需求。 (3)文学指导方针的支配。
2.代表作品
短篇代表作品: 赵树理的《登记》 谷 峪的《新事新办》 马 烽的《结婚》 高晓声的《解约》 李 準 ,《李双双小传》等

长篇代表作品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边革命边恋爱——或者为了革命而恋爱, 或者为了恋爱而革命,是30年代的一种 时尚,这种时尚反映在当时的文学创作 当中就是著名的“革命﹢恋爱”模式的 泛滥。 ►对于林道静而言,最初的动机无疑是对 婚姻的失望,换句话说她是为了“恋爱” (解决感情问题)而接近革命的。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
《青春之歌》的复杂性在于多种话语并存, 所以近年来的解构性重读把它拆解得四分五裂。 如果我们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立足于文本的 具体分析,并把文本置于30年现代文学的框架和 流程里加以考察,会发现“一女三男”——林道 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的情爱纠葛,是小说 众多话语当中的元话语,其他话语都是在此基础 之上的繁衍和再生。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林道静 的“情史”其实浓缩了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 从“五四”到30年代再到40年代,爱情至上、革 命+爱情、情归革命的三部曲形态尽在其中。
►余永泽不慌不忙地谈起了文学艺术,谈起托尔 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谈起雨果的《悲惨世 界》,谈起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海涅、拜伦 的诗;中国的作家谈起曹雪芹、杜甫和鲁迅 „„说到最后,他把话题一转,又转到了林道 静的身上:“林,你一定读过易卜生的《娜拉 》;冯沅君写过一本《隔绝》你读过没有?这 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 的独立的。可是我觉得你比她们还更勇敢、更 坚决。你才十八岁是不是?林,你真是有前途 的、了不得的人!”(39页)
► 林道静与余永泽毕竟是自由恋爱结合的,两人有过难忘 的非常浪漫的热恋,何况余永泽对林道静还有过救命之 恩! ► 于是我们听到了革命者另一种超越个人欲望的高尚无私 的话语:卢嘉川看看对他流露着无限期望的一屋子青年, 也向林道静那儿望了一眼,就用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说: “你们想找出路么?对,咱们大家都在找出路——整个 中国也都在找出路。那么,出路在哪儿?我想出路就在 反抗,出路就在斗争,出路也就在把咱们个人的命运和 国家、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 国知识分子能有什么出路?今天,我们首先就要求得中 华民族的解放,然后才有我们个人的出路和解放„„” (96页)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这从林道静对余永泽“老里老气”的穿着打扮 的讽刺里可以得到佐证:“夏天,他穿着纺绸 大褂或者竹布大褂、千层底布鞋;冬天是绸子 棉袍外面罩上一件蓝布大褂,头上是一顶宽边 礼帽,脚底下竟穿起了又肥又厚像小船一样的 “老头”靴。”(86页)从两年前的情人眼里 的潇洒倜傥的青年学子,到两年后的妻子眼里 的“老里老气”的“老头”,这象征性地说明 了“五四”爱情的过时和短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