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PPT课件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PPT课件
• (2)语言风格
• 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 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 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 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 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 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 规范。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 界定词语
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着眼 诗歌的用词用语。高考试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设题:炼字 (词)的角度和语言风格的角度。
考点1“炼字”艺术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 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 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的本义和在句中的含义, 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 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诗歌的结构形式 : 起、承、转、合
诗歌的结构技巧 :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过渡、铺 垫、伏笔等。
1.考点要求
考纲要求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查角度 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或特色
2.解读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 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 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3)分析诗歌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 快、朦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
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 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在这里 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 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要回答此 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 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 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 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Βιβλιοθήκη 3.命题规律 (1)炼字题型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 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 境情感来分析。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对×字进行赏析。 ④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平淡、工丽、直率、委婉、 自然、清幽、雄奇、奔放、 悲慨、沉郁、清新、苍凉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 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注】 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 铜柱,上有铜人, 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 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 草。
(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 凉”中“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答案:(2)“似”,是说重阳时节,对 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 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 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 人 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 “换”,
--陶渊明《归园田居》
平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 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 裾的动态,表现出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 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 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 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 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 悲凉,清歌莫断肠!
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 回乡的悲凉,然而却无法忘记,主观上 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 人对故乡的思念深沉而强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 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 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 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之时,诗 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意境,抒 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
解析 寒山是唐朝的诗僧,长期住在天 台山寒岩。诗中描写寒岩附近高山深壑的 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达了诗人超然 物外的冷淡心情。后两句才直接表现诗人 情怀,让人联想起“山中无历日,寒尽不 知年”的意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 答案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 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 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 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至分辨不出春 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 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 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