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民阅读的调查报告.doc

全民阅读的调查报告.doc

全民阅读的调查报告
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一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

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

1%
据了解,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二次。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

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

0%,较20XX年的57。

8%上升了0。

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

1%,较20XX年的52。

7%上升了2。

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

3%,较20XX年的38。

3%上升了2。

0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

1%,较20XX年的50。

1%上升了8。

0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各媒介,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8。

6%,较20XX年的76。

7%上升了1。

9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和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均表示,相关统计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

56
此外,20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

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

03期(份)和6。

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

22 本。

与20XX 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XX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

56本,与20XX年的4。

77本相比,减少了0。

21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65。

03期(份)和6。

07期(份)。

与20XX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下降了5。

82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增加了0。

56期(份)。

魏玉山表示,这与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的发展相关。

手机阅读
成年国民接触率
首次超过50%
调查显示,20XX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

8%,较20XX年的41。

9%上升了9。

9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时长稳步增长,在20XX年首次超过了半个小时,达33。

82分钟。

20XX年成年国民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56。

2%,与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56。

9%)基本持平。

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

微信阅读
聊天、看朋友圈
比例均超80%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据调查,有34。

4%的成年国民在20XX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

4%)进行过微信阅读。

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

从微信阅读时长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

11分钟,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

22分钟,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

98分钟。

聊天、查看朋友圈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均超过80%。

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

9%、67。

1%和20。

9%。

徐升国认为,社交阅读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利推手,同时,内容上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不能取代传统纸书阅读在内容上深刻和系统性的需求,浅阅读与深阅读,碎片化阅读与系统化阅读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延伸解析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人均阅读量
不同国家“人均每年读几本书”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此,昨天徐升国也表示,对于此前媒体上盛行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读60多本书的说法并不准确。

当然经了解,以色列的阅读量确实比较高,图书馆分布、借阅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经过他们的调查并没有看到以色列人均阅读量调查的有关数据。

在国际上人均
阅读数量是一个比较通约的指标,就其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

20XX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

56本,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二
在20XX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昨天下午亚马逊发布《20XX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受访者比例高达40%。

同时,电子阅读普及率比例连续三年增长,高达84%的受访者表示会阅读电子书,同比高出6%。

男性偏爱深度阅读女性偏爱浅阅读
阅读方式上,男性偏爱深度阅读,女性偏爱浅阅读。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每天通过社交媒体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比例为45%,而女性则高达55%;男性每天读书时间高于1小时的比例为41%,而女性仅为36%。

在各年龄段中,“60后”“00后”更爱深度阅读,“80后”“90后”更爱浅阅读。

“80后”“90后”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每天通过社交媒体阅读超过1小时的比例分别高达50%和54%,而每天读书超过1小时的比例则为35%和41%。

“00后”和“60后”每天读书超过1小时的比例分别为46%和37%,比社交媒体阅读超过1小时的比例高出约12%。

在阅读时段上,80%受访者选择在睡前读书。

其中,天津受访者喜欢在午休和睡前读书,不爱在通勤时段读书,通勤时段进行阅读的受访者占比(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约6%,午休时间进行阅读的受访者占比(25%)高出全平均水平约(20%)约5%,睡前进行阅读的受访者占比(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9%)约4%。

纸质书阅读完成率略高于电子书
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受访者的纸质书阅读完成率在50%以上,只有44%的受访者电子书阅读完成率在50%以上;同时,只有8%的受访者的纸质书阅读完成率低于10%,而电子书则有18%的受访者完成率低于10%。

其中:天津受访者阅读电子书时完成率(50%)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约6%。

“来不及阅读”成为阅读完成率不够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数据也显示,付费购书对电子书读书完成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付费额度
越高,完成率也越高。

“业余爱好”“职业知识储备”是两大目的
读什么书?通过对受访者的调查发现,在读书的品类上,文学小说高居阅读题材榜首,其次是社科和经管类图书,心理励志和哲学也跻身前五名。

同时,阅读目的群体性特征表现明显:男性阅读的实用性比女性更强,数据显示69%的女性是为了业余爱好而阅读,高于男性的59%,而32%的男性是为职业规划和储备知识读书,高于女性的21%;学历越高,阅读的实用性越强,博士及以上受访者为工作、考证及职业规划而读书的比例达到39%,高于本科(33%)和高中以下学历(31%);从年龄段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读书的品类体现了其所处人生阶段的特殊需求,比如,社科、哲学类更受“60后”受访者的欢迎,而“80后”更偏爱经管和孕产育儿类,社会新人“90后”则更青睐文学和心理励志类书籍。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