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
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力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
C抓.实题现眼了王题室干对说地明方周的初直分接封控将制周的统治范围从关中一D带.确扩立张了到贵河族南世、袭山东特、
权北京一带,文化制度随之而至。
找错点 “君主专制”始于秦;分封制非“直接控制”;“贵族世袭”确
立于宗法制。
(4)教育: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 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 列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的突出历史现象 (1)传统兵役制破产 “兵农合一”和“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等规范的存在取决于血缘宗法 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存在。春秋中期由于晋、鲁、郑等国相继打破传统的国、 野界限,征召野人当兵,使得传统的兵役制度面临破产。 战国以后,这个趋势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覆灭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之下的 兵役制。
抓题眼
找错点 答案
考向押题 1.命题点:分封制对西周诸侯“国家观”的影响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 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 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汉承秦制;汉代形 丝绸远销亚洲、欧 章算术》《黄帝内经》
成的“中外朝制度 洲;东汉烧制出成 《伤寒杂病论》和《氾
”使君主专制得以 熟的青瓷
胜之书》等重要论著
强化
两汉时期( 公元前202 至公元220 年)
(3)商业:专供贸易的 (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 (3)选官制度:
“市”出现,但时间 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汉武帝实行
真题导练
3.命题点:战国时期墓葬级别所反映的社会转型
(2013·课标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
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
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2.分封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分封制有利于政治疆域和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 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3.商周政治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商汤的“德政”、西周建构的分封体制及与其配套的观念成为儒家思想 的政治渊源。 (1)商汤“德政”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商汤讨伐暴虐的夏桀、灭夏后建立商朝。商汤以仁德治国,他对内减轻 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任用贤臣。“网开三面”的历史典故反映 了商汤仁德治国的思想。这成为儒家“仁”和“仁政”思想的历史渊源。
和地点都受到政府的 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 察举制,举
严格限制;推行重农 名的赋作家 孝廉成为士
抑商政策,商业发展 (4)艺术:楷书也称正书, 大夫做官的
艰难;西汉时开通了 形成于汉末,字体方正, 主要途径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规矩严整
时段特征 政治方面: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 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方面: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 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 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 了很大发展。 文化方面: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 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专题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内容索引
通史知识整合 高频考向突破 压轴大题导练
通史知识整合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 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武帝颁布“推恩令 及,出现了耧车, 治”到“罢黜百家,
”,解决了王国问 代田法和二牛一人 独尊儒术”,治国思
两汉时期 题,并设立刺史, 犁耕法;兴建了漕 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
(公元前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 渠等水利工程
的需要
202至公 察
(2)手工业:开始 (2)科技:蔡伦改进了
元220年) (2)君主专制的强化: 用煤做燃料冶铁; 造纸术;出现了《九
高频考向突破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18卷Ⅱ,24;17卷Ⅰ,24;16卷Ⅱ,27; 16卷Ⅲ,24;14卷Ⅱ,24
18卷Ⅰ,24;18卷Ⅲ,24;17卷Ⅱ,24;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7卷Ⅲ,24;15卷Ⅰ,24;13卷Ⅰ,24
18卷Ⅱ,25;17卷Ⅰ,25;17卷Ⅲ,25;
母戊鼎
(1)分封制:以同姓宗
(1)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
族为分封主体,周王为
具,实行井田制
西周(公元 “天下共主”
(2)手工业:“工商食官”,
前1046~ (2)宗法制:以血缘关
——
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前771年) 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
(3)商业:商人由政府统一
承制为核心,形成“家
管理
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找错点 题干材料意在“说明”商汤成功原因,“经济”“生态”不符合
其主旨;夏桀的暴虐,商汤的仁德导致了“夏商更替”。
抓题眼
找错点 答案
2.命题点:分封制的文化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夏朝(约公元前2070 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
王位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
——
制定《夏小正》
商朝(约公元前1600 年至公元前1046年)
开始出现原始瓷器; 神权与王权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 甲骨文是比较成 相结合,初
时期,著名的青铜 熟的文字,汉字 步建立地方
器有四羊方尊、司 形成完整体系 管理制度
秦朝 (公元前221 ~前207年)
六国,建立秦朝
统一货币、度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 量衡等措施有
度、三公九卿制,在全 利于加强各地
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经济交流
儒学受到沉重打 击,禁锢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2)小篆和隶书均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开始流行
(1)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 (1)农业:牛耕普 (1)思想:由“无为而
(2)编户齐民制的出现 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国之间的扩军备战直接 促使一家一户小家庭成为独立的社会单元,社会组织形式也因此由血缘 宗法关系走向地缘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是服务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基层民众组织形式,是新制度之下国 家对全国财产赋税和人力控制的有效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只关注血缘大家族“正夫”做法,而以小家庭一家一户 组织人口,它不仅是地缘乡里制度以及建立在乡里制度之上的郡县制度 的基础,也是战国时期普遍征兵制度的基础。
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解析 答案
考向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认知深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 (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 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 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 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 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真题导练 1.命题点:商汤的“德政”
(2018·课标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
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
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动
B.捕猎是夏商时的主要经济活
C抓.商题朝眼已经“注网重开生三面态”环反境映保了护商汤的“仁德D”.资思源想争,夺商是汤夏因商此更获替诸的侯主拥因护。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维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 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 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 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3)宗法和政治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宗族不但是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且与国家 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宗法文化。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分封制崩溃,但其核心的宗法观念与家 国一体的传统,逐渐嬗变成为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 家长制等封建制度。“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 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这种同质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
770年~ 进行商鞅变法;(2)手工业:官营、民 筹计数法
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 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 (3)文艺:《诗经》《离
)
一全国
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骚》等文学杰作,帛画
(3)商业:官营局面被 《人物龙凤图》等艺术
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珍品
(1)公元前221年,秦灭
(1)焚书坑儒,使
(1)农业:井田制破坏, (1)思想:儒家、法家和
土地私有制形成;铁犁 道家等思想,在“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