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苏争锋说课稿

美苏争锋说课稿

《美苏争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美苏争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来说教材。

一、说教材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基本史实,辨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理解、感悟历史;通过用表格归纳美苏争锋的表现,要求学生学会用表格罗列知识点。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围绕核心知识大胆取舍,通过有力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我希望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见证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渗透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主流理念。

同时在理性层面上要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其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理由】:第一,“美苏争锋”横跨半个世纪,牵动世界神经,它的形成过程是美苏由盟友到对手步步惊心的博弈过程,是探讨当今世界格局何去何从的必要前提。

第二,美苏冷战对于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不仅是总结了冷战局面下的时代阵痛,而且提炼出在两极格局下孕育的多极化种子。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理由】:在本节课中,相较于过程与影响,冷战的背景在教材中提及甚少且不直观,不仅需要将以往知识与课堂内容相互糅合,而且要将其提到适当高度。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尤其应培养他们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说教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我非常重视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法,探究学习法。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本课的教学程序如下:五、教学过程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教学过程 1.导入:(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我将采用直观导入法,给同学们演示二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的图片,进而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幸存者,你所憧憬的战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从而再提出问题:二战后人类是否能够迎来真正的和平呢?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冷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新课: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将以划分组块的方式,化繁为简,把本课分为三个组块,分别是昔日盟友今成仇,针锋相对两阵营,紧张缓和交相映。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①昔日盟友今成仇(二)自主探究,突破难点:第一个难点即冷战出现的背景。

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和课本来分析美苏反目为仇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②针锋相对两阵营(三)梳理过程,突出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将结合视频、材料、图片,加上自己的讲述来逐个突破本课的重点。

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

在讲述之前,通过课本的《知识链接》带领学生先理解冷战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冷战的过程。

首先,播放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是发表演说的视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对视频的解读,让学生知道这是美国冷战发出的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则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回答:“自由国家人民”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第三,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有人评价马歇尔计划是黄鼠狼给鸡拜年,那么美国控制欧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将给同学们展示一张图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总结得出: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想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欧洲加强美国对苏联的力量,从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目的。

在此,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难道苏联就无动于衷吗?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

对于这个重点的预习,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并以抢答的方式来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以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表格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表格来罗列知识点,还可以让繁琐的知识简明化,让不同史实间的对比更具针对性。

(四)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紧张缓和交相映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之后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别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讨论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当时国际关系的总体局势是: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对于这一重难点的学习我主要结合图片、地图通过我自己的讲授来完成。

德国分裂:二战结束后,德国被英美法、苏联四国分区占领,在美国、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一堵柏林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古巴导弹的危机:将人类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学生通过观察这张掰手腕的图片,可以知道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在美苏的支持下,以北纬38度分裂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南北朝鲜为了祖国的统一爆发了内战,美国出兵干涉,同时出兵台湾,我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加上金日成的强烈要求,派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最终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在越南军民的积极反击下,美国在越南战场中损失惨重。

美苏冷战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并讨论可以得出: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五)巩固总结,课后探究: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他们在头脑中有一条主线和清晰的思路。

并且提出课后探究题,结合当今世界局势,中国应当以及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课堂巩固:课堂巩固部分,我以多种练习的方式,以选择题、材料题结合简答题,全方位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地查漏补缺。

5.板书设计: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纲要式的板书,可以将所学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又达到了重难点突出、构建整体知识框架的目的。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 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