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组织行为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起着突出作用的是()A.认知B.情感C.意向D.行为2.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A.行为科学B.组织科学C.微观组织行为学D.宏观组织行为学3.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是()A.趋势分析B.抉择分析C.相关分析D.因素分析4.把能力分为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其划分的标准是()A.差异性B.倾向性C.适应性D.独立性5.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A.社会性B.系统性C.主动性D.管理性6.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选用。
这体现了领导决策应坚持() A.择优原则B.随意原则C.衡量原则D.平衡原则7.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A.四个B.五个C.六个D.七个8.“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
提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霍莱特B.霍兰德C.薛恩D.罗斯9.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A.正式B.非正式C.异质D.工作10.在人的个性特点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因素是()A.外貌B.聪明C.热情D.能力11.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A.外部环境B.群体规模C.群体构成D.群体任务l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的倾向被称为()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从众效应13.群体决策有多种方法,其中决策速度最慢的决策方法是()A.头脑风暴法B.命名小组法C.德尔斐法 D.电子会议法14.了解人际关系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社会测量法C.关系分析法D.参照测量法15.管理群体间互动有许多办法,其中功能性最强,但代价最高的办法是()A.设计联络员角色B.建立工作团队C.成立特别工作组D.构建综合部门16.一般地,人们把冲突源概括为沟通变量、个人变量与()A.层次变量B.结构变量C.类型变量D.行为变量1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综合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与()A.被领导者的工作成熟度B.被领导者的性格C.被领导者气质D.被领导者个性特点18.领导过程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A.决策的合理性B.决策的创新性C.决策的正确性D.决策的民主性19.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这表明了需要具有()A.再生性B.交替性C.转移性D.发展性20.美国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奥德弗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将员工需要分为三类较为合理,它们是()A.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合群需要B.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C.生理需要、尊重需要、权力需要D.生存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21.吉林羊毛衫厂在实施全员塑形法过程中设立了“三奖”,这“三奖”具体是指()A.增益奖、增辉奖、增效奖B.增辉奖、增效奖、争先奖C.增效奖、增益奖、争先奖D.增益奖、增辉奖、争先奖22.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或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称,被称为组织成员的( ) A.认同感B.协同性C.参与度D.和谐度23.根据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方法,为开创组织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降低变革压力的强度B.增大变革压力的强度C.增大变革阻力的稳定性D.把变革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阻力24.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一个新的组织管理科学理论,它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这一理论是()A.行为科学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C.组织文化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25.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和宝洁公司为其成员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并安排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
这种组织文化属于典型的()A.学院型B.俱乐部型C.棒球队型D.堡垒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在调查法中,一般采用的具体的调查方法有()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案例追踪法D.问卷调查法E.心理测验法27.下列属于莱维特所说的组织和群体中正式沟通网络基本形式的有()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全方位沟通E.圆式沟通28.领导权的分配应坚持的原则有()A.量才适用,德才兼备原则B.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C.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D.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E.保权授责,科学授权原则29.途径—目标理论的补充者和发展者豪斯教授提出的领导方式有()A.指令型B.独裁型C.支持型D.参与型E.成就型30.在下列激励理论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有()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期望理论D.ERG理论E.公平理论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工业心理学32.事业生涯的设计33.群体思维34.冲突35.职业生活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文化的功能。
37.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条件。
38.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
39.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容。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麦克里格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42.试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着重如何设计适合每一个人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的学科是( )A.工业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劳动心理学D.人事心理学2.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 )A.行为科学B.组织科学C.微观组织行为学D.宏观组织行为学3.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范围是( )A.+1到0B.0到-1C.+1经过0到-1D.+1不经过0到-14.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 )A.态度B.性格C.信念D.理想5.激励人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是( )A.理想B.信念C.世界观D.价值观6.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社会、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这是指创造性行为的( )A.有效性B.有用性C.适应性D.首创性7.组织内部的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是事业生涯的( )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向核心变动D.斜向变动8.不属于...霍兰德六种“个性定向”的是( )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管理型D.创造型9.规定了每个角色的行为期待的是( )A.角色期待B.角色知觉C.心理契约D.角色定式10.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11.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因而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A.霍曼斯B.劳勒C.伦林D.舒兹1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 )A.交际关系B.利害关系C.心理关系D.互动关系13.群体间的互动行为所涉及的群体至少有(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14.下列不属于...领导服务功能的是( )A.工作服务B.心理咨询服务C.信息服务D.沟通服务15.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 )A.创新能力B.社交能力C.激励能力D.决策能力16.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是( )A.决策的科学化B.决策的民主化C.决策的法制化D.决策的合理化17.基于个体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理性动机是( )A.物质动机B.原始动机C.习得动机D.精神动机18.根据需要的对象是如何得到,可将需要分为( )A.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B.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C.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D.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19.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也称为ABC公式,其中字母A指的是( )A.产生行为的前因B.行为本身C.行为的过程D.行为的后果20.“7S”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 )A.战略、结构和制度B.战略、人员和风格C.结构、制度和技能D.战略、人员和制度21.为组织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责任感,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 )A.保健激励B.情感激励C.成就激励D.责任激励22.下列不是..现代组织结构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A.巴纳德B.西蒙C.钱德勒D.韦伯23.在组织变革过程中,人们担心变革失败威胁自身的安全,因而就抵制某种变革的实施,这是( )A.求全性心理B.习惯性心理C.恐惧性心理D.安全性心理24.被称为美国组织文化理论代表作的是( )A.《企业的人性面》B.《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C.《工作与人性》D.《工作和激励》25.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的办公室的大小与摆设、交通工具以及组织部门的建筑格局等属于组织文化的( )A.文字和标识表现形式B.仪式表现形式C.物质象征表现形式D.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表现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度量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标准差D.上数E.集中数27.影响人际吸引的交往因素有( )A.邻近B.相似C.互动D.互惠E.互利28.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特点有( )A.示范性B.激励性C.互动性D.引导性E.环境适应性29.决策的实验实证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有( )A.验证方案是否可行B.个别地方是否需要修改C.科学地评估方案D.判断决策方案的有效性E.初步组织实施方案30.组织文化理论把组织中的个体看作是( )A.社会人B.文化人C.观念人D.经济人E.机器人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行为32.事业生涯管理33.群体压力34.激励机制35.组织决策体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37.简述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
38.简述现代企业家的能力素质。
39.试用示意图说明人类行为的基本心理模式。
40.简述主观不公平感的含义及产生主观不公平感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42.结合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克服阻力,实施组织变革。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而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B.组织行为学mC.社会心理学D.行为科学2.主要表现为多学科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这两个方面特性的是( )A.系统性B.边缘性C.层次性D.立体性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A.能力B.个性C.气质D.性格5.“信息就是资源”这是一种( )A.个人价值观B.集体价值观C.政治价值观D.国家价值观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创造性能力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性格D.创造性气质7.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是职业生涯的( )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向核心变动D.斜向变动8.事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在于( )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9.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是( )A.角色B.角色知觉C.角色期待D.心理契约10.关于从众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容易从众B.服从性和受暗示性弱的人容易从众C.自信心强的人容易从众D.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容易从众11.心理学家舒兹将基本的人际反应特质划分为( )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12.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个性特征B.需要与动机C.态度与情感D.人生观13.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A.竞争程度B.合作程度C.工作绩效D.凝聚力14.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与组织之间竞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是( )A.领导者的组织管理能力B.领导者的有效创新能力C.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D.被领导者的有效创新能力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不包括以下哪种领导类型?( )A.指令式领导B.独断式领导C.说服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6.决策程序中,真正的“决策”阶段是( )A.拟定和评估备选方案阶段B.选择和决定方案阶段C.实验实证阶段D.评估和选择方案阶段17.组织行为学中,把饥饿、口渴、睡眠、性欲等这类动机称为( )A.原始动机B.一般动机C.习得动机D.衍生性动机18.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