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期报告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专家研究表明,3-12 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好处。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目前我们年组的很多孩子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进行此项研究很有必要。
我们小组把本年级孩子作为实验对象并开展了如下实验活动:1)培养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领到新书以后,要爱护书籍,并且指导帮助学生把书包好,教育学生不要在书上乱涂乱画,用完书要整齐地放到书包里。
在课堂上鼓励多种方式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做出恰当的互评。
表扬优秀的鼓励良好的带动稍差的。
开展朗读竞赛和读书汇报会。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读书热情。
还要求学生读读喜欢的书,并把书里的内容将给同学听。
此外请求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回家后既要读读在校学过的课文,还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所选择的课外读物要与孩子的年龄认识水平相当,与学校的教育内容有联系。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多数学生读书习惯初步形成。
但是学生的个人读书感悟和对书籍的爱护仍需要长期训练和督促才能逐步完善。
基本解决了孩子不爱读书的问题。
2)培养规范写字的习惯。
学校对学生的写字要求是姿势正确,笔画规范,有一定的速度,其中书写合乎规范是基本要求。
家长可以随时注意孩子的书写姿势,正确姿势是身体坐正,本子放平,做到三个一:一尺(眼离书本),一拳(身离桌子),一寸(握笔处离笔尖)。
写字不能急于求成,告告知家长如果能参加一些有系统指导的书法培训班也是很好的,不参加的话,平时每天适量定时练练字是必要的。
目前学生的写字习惯日渐规范。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但仍有个别学生不重视写字姿势,尤其期末复习这一段时间,学生比较疲劳,变得懒散不重注写字姿势。
老师也忙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这方面的要求与督促,使学生的读书姿势又有所“走形”。
加强要求形成习惯,至关重要。
3)培养听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比如,听课时一句没有听懂,就急于问别人,接下来都听不好,听的内容没有联系,就听不懂。
这样的孩子即使在平时的聊天中也经常出现插嘴情况,对生活常识的认识学习也容易一知半解。
再比如听写,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提示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应该要求孩子专心听,听仔细,听懂主要意思,没听清楚的地方记一下,听完后再问。
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听说训练,要求学生认真听记,鼓励学生听后发言,并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答。
这样使学生上课插言既影响他人,也耽误自己学习的情况得以改善。
学生能养成较好的听话习惯。
但我班有个学生是个“问题专家” 他仍十分热衷半路提出自己的问题,我只有为他讲清道理并严格要求。
这样的学生是个性问题,需要治标的同时治本。
4)培养敢问、肯问的习惯,不懂的问题要弄懂,疑问不积压。
例;一学生低年级时上课有不懂不问,回家作业做不出靠父母辅导,到了五、六年级,有些应用题家长也不会做,叫孩子去问老师又不肯,后再三鼓励,总算问了,问题就是“这道题怎么做?”这“个填空填什么?”而从小习惯提问的同学一方面基础扎实,一方面也以养成了主动探究,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提问。
家长平时也要鼓励孩子主动提问,孩子放学回家后问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老师了没有,平时和孩子一起观看影视,读书的时候也鼓励孩子有疑要问。
这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每节课在解决了字词之后,都要求孩子交流自己不懂得问题和疑问之处。
学生能够大胆问,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自动生成。
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敢问敢说敢做不积压问题的好习惯。
但是有时也出现了问题较多较滥较不着边际的现象。
下一步在想如何能让学生既大胆提问又问得恰到好处。
我只想出应该做出合适的背景介绍和创设好的情境导入,引导孩子把问题问得巧问得妙。
5)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同样问问题,孩子们的问题内容有深有浅,程度相差很大。
因为有的孩子提问是不假思索的,有的孩子是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思考以后提出来的。
培养观察能力是随处可以进行的。
比如我们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是怎样的。
例子:看到一公园里的形象标志“小金鱼”,不仔细观察的小朋友只能说出这是一条红色的小金鱼,如果有意识地问问,他就会进一步去观察金鱼的嘴、眼睛、尾巴的样子,还有制作材料等,再进一步问问,为什么这里有很多这样的小金鱼装饰品呢?为什么要选金鱼形象作标志等引孩子思考。
经常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会自然地从色彩、形状、材料、功用等多方面形成较完整的形象,善于观察思考了。
这对孩子写作和认识生活都有很大好处。
例如为孩子讲作文时要求孩子先观察生活,后下笔写作文。
并为孩子讲了“买土豆“等许多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小例子。
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情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长此以往让学生自己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观察事物并发现其中道理,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发现或是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但多数孩子观察思考习惯仍没有养成,习惯于听老师的话,缺少个人观察与思考。
这种能力的培养仍需长期关注。
6)完成作业的习惯。
首先,给孩子限定一定的时间认真完成作业限定时间是很重要的。
每次检查作业对作业完成质量好的给予表扬和“奖赏”。
其次,要训练孩子养成专心做作业的好习惯,不要一边写作业,一边玩玩具,或者一边看电视。
再次,要让孩子养成想好再落笔,看清题目再解答的习惯。
书写整洁,不乱涂、画。
年级增高,不要用修正液什么的,会有依赖。
第四是要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检查完作业再收拾好书本,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多数学生完成作业能保质保量完成,少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极个别学生长期不完成作业,致使本来学习基础就不好的孩子在学校取得的那点学习成果也付之东流。
这样的孩子是问题家庭的孩子,转化很有难度,但仍不会轻易放弃,将继续努力教化孩子。
7)培养预习习惯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 ,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新课标从中年级开始提出“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
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
强调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如果预习与复习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则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也许是三年级刚起步,最开始我们也没太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此方面能力和习惯较差。
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只是回家看看书写写字,没有在书上作必要的圈点勾画,没有必要的批注。
下一步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好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8)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
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课后及时分类整理知识。
较多学生在老师长期指导下,知道如何分类对知识进行专项整理复习并主动于老师探讨自己的收获。
此项习惯的培养仍需坚持进行以让更多的学生走过来与老师进行探讨。
并形成自己主动的复习习惯。
9)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应该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看作是“终身伴侣” 。
但现有的学生往往怕麻烦,从不主动使用工具书。
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等等不许问同学答案,要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
有时上课碰到吃不准的读音,我就带头和同学一起查字典,并且比一比谁快。
我认为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这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知道老师有时也很忙,他们会自己主动查找工具书。
不再认为问老师知识,老师回答是理所应当的了。
会自己利用工具书寻找问题的答案。
并感受到自己通过工具书获取新知识的喜悦,同时把这种喜悦同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10) 培养积累的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见作文就头痛,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
积累可以从语言积累和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
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 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 首古诗,以及我们本溪县特色的古诗文诵读篇目,还有每课的好词佳句。
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
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则马上摘录在固定的一本笔记本上。
我在班级就要求整理了一个好词佳句记录本,并定期检查交流和评比。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这促进了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又让学生确实有所收获。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部分学生在收集知识的同时,逐渐喜欢上了语文。
会感受这些好词佳句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受。
会积极主动的收集交流和评比。
但是多数学生没达到这种程度。
他们仍停留在为完成老师作业的层面上。
需要鼓励学生坚持此项活动并作出定期汇报评比,以激励学生把这中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下几方面也很重要:1)榜样是无声的,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教师平时加强自身学习、自我提高,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