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内因: 外因:
1.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1.长期震动; 2.过度负荷;
3.外伤;
4.妊娠;
5.不良体位。
髓核的脱水和蛋白 多糖的丢失 进行性原纤维形成
髓核失去弹性
椎间盘结构松弛及高度减 低 髓核、纤维环或终板移 位
纤维环完全径向破裂
1、长期震动:如汽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 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 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突 出。 2、过度负荷:当腰部负重时,髓核向 后移动,引起后方纤维环破裂。如长期 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煤矿工人、建筑工 人。
1. 卧硬板床 卧位时椎闻盘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降低 50%,故卧床休息可减轻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 力,缓解疼痛。 2.佩戴腰围 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对腰椎起到保 护和制动作用,卧床3周后,戴腰围下床活动。 3.保持有效牵引 牵引前,在牵引带压迫的髂缘部位加 减压保护贴,预防压疮。牵引期间观察病人体位、 牵引线及重量是否正确。经常检查牵引带压迫部位 的皮肤有无疼痛、红肿、破损、压疮等。
4.有效镇痛 因疼痛影响入睡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等药物, 缓解疼痛,保证充足睡眠。
5.完善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戒烟、训练床上排便,根据对手术 的了解程度,向病人解释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疼痛、麻木等,告知其医护人员将采取的措施,增加其对 手术及术后护理的认知度。 6.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多与家属交流,使家属能够帮助他们克 服困难,介绍病人与病友进行交流,以增加自尊和自信心。
4.功能训练:功能锻炼的最大特点是患者能自我积极主动地 参与治疗过程,有利于调动患者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 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
(1)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 (2)直腿抬高训练; (3)腰背肌锻炼; (4)行走训练.
A
D
B
E
C
F
1.指导病人采取正确卧、坐、立、行和劳动姿势, 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
(3)间歇性踱行:行走时随距离增加(一般为 数百米左右)而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 麻木感加重,蹲位或坐位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缓 解,再行走症状再次出现。 (4)马尾综合征:突出的髓核或脱 垂的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出现 鞍区感觉迟钝,大小便功能障碍。
(1)腰椎侧凸:腰椎为减轻神经根受压而引起 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脊柱侧弯与缓解神经根受压的关系
(2)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向均有不同程度 的障碍,表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3)压痛、叩痛:在病变椎间隙的棘突间,棘突旁侧 1cm处有深压痛、叩痛,向下肢放射。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由于神经根受损,导致其 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如皮肤麻 木、发凉、皮温下降等,部分病人出现膝反射或跟腱 反射减弱或消失。
3.佩戴腰围 脊髓受压的病人,可佩戴腰围,直至神
经压迫症状解除。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
炼可以锻炼腰背肌,增加脊柱稳定性。参 加剧烈运动时,运动前应有预备活动,运 动后有恢复活动,切忌活动突起突止,应循 序渐进。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出科讲课
腰椎间盘突出
昆明学院医学院 2011级护理实习
蓬云琅
2014.0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 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 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 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 综合征,是腰腿疼痛最常见 的原因之一。
多发生在脊柱活动度大,承重较大或活动较 多的部位,以腰4~5及腰5骶1多见,发生率 占90%。
(3)合理应用人体力学原理:如站位举起重物时,高于 肘部,避免膝、髋关节过伸;蹲位举重物时,背部伸直勿 弯;搬运重物时,宁推勿拉;搬抬重物时,弯曲下蹲髋膝, 伸直腰背,用力抬起重物后再行走。 (4)采取保护措施:腰部劳动强度过大的工人、 长时间开车的司机,佩戴腰围保护腰部。
2.加强营养 加强营养可缓解机体组织及器官退行性变。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重要手段。
X线平片 脊髓造影 CT扫描 MRI
绝对卧床休息 骨盆牵引 物理治疗 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髓核化学溶解
•躯体活动障碍 与疼痛、牵引或手术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疼痛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
(1)保持正确坐、立、行姿势:坐位时选择高度合适、有扶手的靠 背椅,保持身体与桌子距离适当,膝与髋保持同一水平,身体靠向椅 背,并在腰部衬垫一软枕;站立时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腰、提臀; 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利用腹肌收缩支持腰部。 (2)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 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疲劳。长时间伏案工作者,积极参加 课间操活动,以避免肌肉劳损。勿长时间穿高跟鞋站立或行走。
3、外伤: 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急性损 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 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 出。 4、妊娠:妊娠期间体重突然增长,腹压增高,而 韧带相对松弛,易使椎间盘膨出。
5、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 更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 各种非生理性姿势,这就要求脊椎及椎间盘应 随时承受各种不同的外来压力。如超出其承受 能力或一时未能适应外力的传导,则可 遭受外伤或累积性损伤。
1.观察病情 包括生命体征、下肢皮肤温度、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观 察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液及渗出液的颜色、性状、量等,渗湿后及时 通知医师更换敷料,以防感染;观察病人术后有无疼痛,疼痛严重者 予以镇痛剂或镇痛泵。 2.体位护理 术后平卧,2小时后轴线翻身,即翻身时指导病人双手交 叉于胸前,双腿自然屈曲,一名护士扶肩背部,另一名护士托臀部及 下肢、同时将病人翻向一侧,肩背部及臀部垫软枕支撑。 3.引流管护理 防止引流管脱出、折叠,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 量、有无脑脊液流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腰痛:超过90%的病人有腰痛表现, 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范围主要是下腰
部和腰骶部,多为持久性钝性疼痛。
(2)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为刺痛,伴麻木感。 典型表现为:
从下腰部→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部
腰椎间盘突出多在一侧,故病人多表现为单侧疼痛。(中央 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双侧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