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基(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研究复习资料1、土石坝:
特点:
①坝体是柔性的,由散粒体材料碾压堆筑而成,允许产生较大的变形,对地质条件要求低;
②坝体断面和底宽均较大,对地基的压应力较小,抗滑稳定问题不突出;
①对渗透稳定性要求高,防渗墙很重要;
②坝顶不能溢流:a 对近坝库段稳定要求高:防止库区涌浪漫顶,b 对两岸
地形要求高:i 高山峡谷:应选择弯曲河段,凸岸可布置洞群及建筑物;
ii 丘陵:建筑物布置在两岸,选择合适的垭口布置溢洪道;iii 平原:建筑物布置在河岸。
总体上看,对坝基要求低,但应注意研究如下问题:
①坝肩边坡较陡时,应注意坝体与地基岩体的接触问题;
②当坝基分布有深厚砂砾石层时,应注意渗漏和渗透稳定;
③当坝基分布有软土层时:承载力低,沉降大;厚度变化大时,不均匀沉降问题突出;
④当坝基分布有黄土时,应注意湿陷性问题;
⑤当坝基分布有疏松砂土及少粘性土(粘粒含量<15%)时,应注意液化问题(静力和动力);
⑥当坝基分布有岩溶时,应注意渗漏和塌陷问题;
⑦当坝基分布有断层破碎带以及强透水带或泥化夹层时,应注意渗透变形、抗滑稳定问题;
⑧应注意含有可溶岩类的岩土体;
⑨透水坝基下游坝趾处分布有连续的、透水性较差的覆盖层时,应注意扬压力和流土问题;
⑩需有丰富的、满足质量要求的天然建材。
2、重力坝
特点:
①坝体刚度大,坝基不允许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变形,对地质条件要求高;
②坝体断面和底宽相对较大,压应力也较大,所以对坝基的承载力和抗滑稳定要求均较高;
③坝顶可布置泄洪建筑物,坝内可布置发电、泄洪建筑,所以对两岸可无
布置洞群的要求,对地形适应性好;
④以自身重量维持稳定。
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抗滑稳定性,能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
②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且要求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③坝基、坝肩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渗透稳定性,不产生大量渗漏和过大的扬压力;
④峡谷区近坝库段和坝肩稳定性好;
⑤采取坝顶泄水方案时,坝下游河床具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
⑥坝址区附近应有足够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骨料或石料。
3、拱坝
特点:
①通过拱的传力作用将水荷载等水平推力传至坝肩,其稳定性主要依靠坝肩维持;
②拱坝的稳定性对坝的整体性和形态很敏感;
③断面和底宽较小;
④属整体结构,其抗震性能好。
要求:
①对河谷断面形态要求高:对称、狭窄(V 型、U 型)、宽高比小(1.5~2 理想,
最好≯3.5,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放宽,可大至十几);
②两岸坝肩要求:完整、均匀、新鲜、稳定、强度高、耐风化;
③由于底宽更小,所以对抗渗性和渗透稳定性要求更高。
4、面板堆石坝
特点:抗滑稳定性好,坝坡陡、断面小、枢纽布置紧凑,透水性好,施工导流方便,施工受雨季影响小。
要求:适用于河床覆盖层较薄、下覆基岩平整,两岸基岩完整的坝址,要求混凝土
防渗面板趾板置于弱风化岩体上,堆石坝体可放于河床覆盖层上,但要
做好反滤与排水措施。
5、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①理论计算方法:极限荷载法、容许应力法;
③原位试验法;
④范查表法;
⑤经验类比法;
⑥特征值的确定。
6、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类型
表层滑动、浅层滑动、深层滑动、混合滑动。
7、常见的滑动面
软弱夹层、断层面、片理面、层理面。
8、滑动边界条件
滑动面、切割面、临空面。
10、坝基受力类型
坝体及滑体自重、永久设备重量、水压力、扬压力、淤泥压力、地震力、波浪压力及冰压力。
11、安全系数
滑裂面上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
计算方法:块体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地
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12、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地质因素
(1)岩性、完整性、风化程度差异大、变形模量相差悬殊;
(4)地下水的不均匀分布。
13、渗漏管道:指的是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岩土体,如透水层、透水带、岩溶管道。
14、渗透变形:是指土体或岩体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其颗粒发生移动或被带出、颗粒的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15、渗透变形的类型
(1)管涌:是指砂土等无粘性土中的细颗粒或可溶成分在渗透水流作用下沿粗颗
粒间的孔隙通道发生移动或被带出的现象。
(2) 流土:是指在渗透水流逸出处,当渗透动水压力超过土体自重时,土体产
生翻砂冒水、隆起或整体抬动的现象。
(3) 接触冲刷:当渗流方向平行于两种渗透系数不同的土层接触面或建筑物
(含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时,沿接触面带走细颗粒的现象。
(4) 接触流失:在层次分明、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土层中,当渗流垂直于层面,
将渗透系数小的土层中的细颗粒带到渗透系数大的土层中的现象。
16、管涌与流土的区别:
(1) 管涌只发生在砂性土中,流土在砂、粘性土中均可发生;
(2) 流土只发生在渗透水流上升区(逸出处), 管涌在渗水逸出处、入渗处和渗
流区均可发生;
(3) 管涌土体较松散,颗粒大小不一,且粘结力弱;流土体较密实,颗粒大小均一,
且具一定粘结力。
17、坝基处理方法:(1)清基;(2)加固:灌浆处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接触灌浆)、锚固(锚杆(系统锚杆)、预应力锚杆(锚索)、大直径砼管桩)、断层
破
碎
带和软弱夹层的处理;(3
)
防
18
、坝基岩体的质量分类:五类,P135 页。
19
、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评价 (
1) 受力条件分析:坝体及滑体自重、永久设备重量、水压力、扬压力、淤泥压力、地震力、波浪压力及冰压力。
(
2) 抗滑力分析 ①
滑动面的阻滑作用:滑动面:含软弱、易膨胀、易溶矿物,空隙多,胶结差,结构面发育→c、f 低。
②
颗粒组成:粘粒含量→软夹分为泥型、泥夹碎屑型、碎屑夹泥型、岩块碎屑型; 矿物成分:含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抗剪强度逐渐减小。
③
含水量、固结程度夹层上下界面的形态及错动面特征、夹层厚度及充填情况;夹层延展性、连续性。
(3)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
①安全系数的定义:滑裂面上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
②计算方法:1)块体极限平衡法;2)数值分析法;3)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③计算模式及安全性判别(重力坝):
1)按抗剪强度(纯摩强度)计算:基本组合:K≥1.05~1.10;特殊组合K≥1.0~1.05。
2)按抗剪断强度(剪摩强度)计算:基本组合:K’≥3.0;特殊组合:K’≥2.3~2.5。
(4)计算公式:1)表、浅层滑动;深层滑动:单滑面、双滑面(剩余推力法,被动抗力法,等K 法)。
19、广义地基稳定性问题评价的基本内容
承载力、变形和不均匀变形、抗滑稳定、渗透稳定。
20、水力梯度:水力梯度也称为水力坡降,即某点水位与另一点水位的差值除以两点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