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经验——我的辛酸调剂路文|孙XP/凯程高分网课班学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农村教育专业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19年的考研儿,本科是山东省的三本学校,现在已经被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专业拟录取,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初试成绩是379分,英语69分,政治64分,740教育综合246分。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考研时光。
下面我将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心理准备、信息收集,初试备考、复试备考和调剂这几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在择校择专业方面,建议大家先选专业再选择学校。
我当初是因为特别喜欢大学里青春的氛围,我特别想留在大学任教,所以报考了教育原理方向,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是因为我想寻求一种突破。
我特别想知道如果我付出我的努力我能不能上一所最有名气的大学,所以不管周围的人说我飞蛾扑火也好,说我不自量力或者说我不能考上,我都想要奋力一搏。
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吧,我的北师大的梦破碎了。
至于我为什么要跨专业,先说一下我的本科专业是生物科学。
我觉得是一种宿命,我在大二的时候就觉得我不能再学理科了,我要转战文科,另外再加上一些实习的经历,我选择了教育学专业。
在这一方面,我在嘱咐大家一点,关于跨专业考研,如果你真的是不喜欢原来的专业(不要以就业不好为理由,每个专业学好了都好就业),如果你真的很想从事教育教学专业,我才建议大家报教育学专业,因为就我来看我觉得这个专业竞争真的是太大了,虽然它的国家线不高,但是若想考名校最低的分数线也要360分吧。
二、心理准备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当你选择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否是别人考我就得考?我是否一定要考上,我是否为了能考上会全力以赴?首先要有信心,在这里奉劝大家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树立一定能考上的信心,并且一定要一志愿考上,就那今年来说,调剂b区分数线炒的比a区还热。
其次要坚持,刚刚说了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所以要想考得上,就不能搞突击,不要想着最后一个月复习就行了,那样真的很冒险,当然也不必把战线拉得过长,建议大家从七月份就着手复习第一遍,而且专业课最好复习5轮以上。
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做计划,而且要做留有余地的计划,要切实完成,方便克服自己的拖延症。
三、信息收集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听了几场考研的讲座决定考研,但是如果说真的全心全意的准备应考是在大四开学时。
考研市场信息战,它不同于高考,所以一定要勤于联系学长学姐,勤于关注招生网站的信息。
这里给大家推荐“徐影老师”,我觉得徐影老师真的是教育学界最负责最良心的老师了,考研期间从考研的脱白、如何看教材、如何背书、教育热点推送、加油打气甚至到初试如何拆封试卷、初试准备什么等等应有尽有。
另外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教育思想网”,也是讲一些热点和教育类的思考。
后期看论文的话,一定要关注中国知网(给大家介绍一种免费用知网的方法:搜索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点击电子注册,然后就能免费下载了)。
此外一定要注意关注报考学校研究生官网的信息,关注它的招生名额、考试大纲等。
四、政治备考所用资料:肖大大全套政治我是从7~10月份开始学习的第一遍,11月份第二遍,12月份第三遍。
政治分为近代史纲要、思想基础与法律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还有时事政治。
关于政治的复习其实我复习的属于比较粗糙的,基本上属于复习了一遍两遍没什么印象那种,而且每一遍复习用的材料还都不一样,我第一遍用的是1000题,第二遍是8套卷,第三遍是肖4,我希望大家在这里不要学我,我总结一下政治复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吧!7月份马原的理解学习,马原共分为8章,我认为的难点章节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大家可以在这几章多费些时日,基本上维持3~4天一个章节,注意知识体系的建构,注意第二天复习一下昨天的东西再学习新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不去巩固昨天所学才真的浪费时间)。
这一时期推荐使用肖1000题和知识点精讲,以1000题的背诵为主,知识点精讲辅助构建知识体系就行不用都背诵。
8-9月份复习近代史纲要、思想基础与法律修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建议:这三门课属于记忆性的知识,注意加强记忆。
毛中特共14章,5、6、7三章略复习,第2、10、11章知识点多注意多分配时间;史纲共11章,注意历史脉络;思修与法基这门课最简单一共六章,维持1~2天一章就可以。
复习计划建议:可以先易后难,先是思修与法基2天一章,然后是史纲2天一章,毛中特第一章用一天,第二章用2天,第3~4章一天一章,第5~7章一天完成,第8~11章2天一章,第12~14章一天一章,共计51天完成,剩余9天留出伸缩余地。
所用资料及用法同上。
当然第一轮的复习顺序也可以是7~8月份思修与法基,史纲,然后毛中特,9月份马原,因为9月份天气凉爽些,记住马原真的很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理解复习。
10-11月份政治第2轮复习,所需资料1000题。
标出易记混记错的知识点,方便第三轮复习。
12月份政治22天冲刺复习,所用资料1000题,肖8,肖四,注意肖四的每个选择题一定要会,每个大题一定要会背,我就只背了肖4的题,你们要是有时间的话,推荐背肖8再背小黄书。
总结:政治的复习所用参考书不宜多,宜精宜深。
五、英语备考所用资料:刘晓燕老师的全套、扇贝单词我说一下我的英语基础,六级478分。
英语大三上学期开始学单词、学语法,用到的资料是刘晓燕老师的《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然后在大三下学期实习的时候,开始停停顿顿的学,那个时候我真的一点学习的思路都没有。
后来到7月份听老师讲做题的方法听老师讲作文基础课,7~8月份做2006年到2012年真题,做完了就一篇一篇的背里面的生单词分析里面的长难句做全文翻译,以及每个题答题的思路,后来到9月份因为专业课的学习学习的一塌糊涂,就将英语和政治停了一月。
10月份开始用扇贝单词在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背单词,做2012年到2016年真题并背诵;11~12月份做2017~2018年真题并背诵,考前一个星期每天2篇传统阅读、2篇新题型练手。
总结:前期大家一定要注意背单词、学习分析长难句,而且英语的学习一定要趁早学会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我在听课时老师对我们说,对于真题一定要感觉能把真题磨出光来)。
英语备考建议:买两套真题一套用来刷题,一套用来学习和背诵关于单词:从现在开始~12月份背单词,不要用大块大块的时间背单词,一定要合理利用零散时间背单词,单词可以是单词软件上的,也可以是真题上的,背单词的时候最好结合相应的语境来背诵。
关于长难句:推荐使用刘晓燕老师的书和课程,刘晓燕老师讲的语法真的很好懂,长难句的学习差不多用两三个星期就能学完。
关于真题:7-8月份推荐将2004年-2014年真题按照题型从传统阅读到完形填空好好做,总结做题思路文章主题以及段落主题,注意全文翻译,这样一共有55篇文章一天一篇就行了,9月份推荐2015年~2019年的传统阅读加完形填空按以上要求来做。
关于新题型:一定要学习方法,这种题型对于单词语法要求不高,但是很要求篇章的分析思维,所以这一阶段要注意方法类的学习还要注意训练,新题型的题目不多做完之后注意有一套自己的做题思路。
关于翻译从2004年到2019年真题共16*5=80个句子,自己翻译一遍(一定要落实到纸笔)对照答案找出不足再翻译一遍。
10月份推荐将真题从2004年到2019年共16年真题共计112篇文章(不推荐太过于早的真题,如果时间有限在这阶段可以从2010到2019年复习近10年真题共计70篇文章)刷第二遍,背里面的生单词和长难句,对于选项当中的词一定要都记住,对于定位句要没有生单词生句式,每个段落首句没有生单词没有生句式。
每道题知道每个选项正确与错误原因。
这一阶段的进度大概是两天一套题。
11月份-12月份推荐将第二轮复习的真题刷第三遍,学习方法同上。
这一阶段每天注意练题感。
每天背2篇作文,初试前每一个话题要背过相关的文章,要有自己的大小作文“魔”板。
六、教育综合备考所用资料:徐影老师的全套资料,凯程在线全程网课关于专业课的学习我觉得下面这句话能概括我的复习历程:前期没脑子,中期慢慢缓过神来感觉脑子不够用,后期脑子够用了,时间不够用学习进度:2月份~8月份摸索阶段,说实话这一阶段的时光都让我浪费了,我在这一阶段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明明有凯程的网课就是不知道用,偏偏倔强到自己学习,结果可想而知了,我一个跨专业的学习的真的特别费力而且效率特别低,在这一阶段看了两三遍教材,听了一遍基础课,按着自己的思路背了一遍,可以说什么也没记住。
9月份-10月份正式第一遍复习,在这一阶段听凯程的强化班课程,而且是加班加点的听,其他政治英语都不学了,每听完一两节甚至一章就立马进行背诵大概是中国教育史用了7天,外国教育史用了7天,教育心理学用了7天,教育学原理用了13天,教育研究方法用了3天,到10.3号那天完成第一遍复习。
10月份第二遍复习,这一阶段中国教育史用了5天,外国教育史用了7天,教育心理学用了7天,教育学原理用了13天,教育研究方法用了2天。
因为今年311的考试大纲变了,所以这一阶段又听了凯程的补录网课。
学习时间基本上是早7:00~11:40,12:20~1.30听网课,2:00~2:30继续听网课,2:30~5:35背书,晚上复习政治和英语。
11月份第三遍复习,复习安排和上面差不多,但是这一阶段加上了看论文和看热点,我主要关注了幼儿教育的问题、幼师的师德问题、核心素养、高考改革、教育公平、减负、素质教育、手机的使用、远程教育等。
这一阶段继续缩小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改为上午专业课,下午政治,晚上英语作文和真题的学习12月份第四、五遍学习,在这一阶段我知道还有20来天就考试了有可能来不及全面把专业课过两遍,所以我就精简学习只抓重点,但是其实北京师范大学的初试考试还是很注意全面性的,今年考得名词解释中有一道靠调查研究报告格式什么的,我就没有记,挺遗憾的。
在考前前5天我复习完了第四轮,最后一轮也是按照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的顺序开始复习第五轮,这一遍的复习一直拖到了进考场前的那一刻,初试那两天一共睡了4个小时。
关于真题的学习,其实专业课我没怎么做真题也没有进行模拟考试(因为我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而且北京师范大学也没有选择题,都是主观题,我觉得没有必要就没进行模拟考试,不过大家有时间的话,最好进行模考,这样你就能知道如何谋篇布局),我只听了真题课,了解了真题的答题思路,针对每一道真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总结:大家如果跟着某个老师学习,也许刚开始他的很多观点你不能够接受或者不适应,大家不妨先认可这个老师,而不是首先就对这个老师持一种否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