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地下洞室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三章地下洞室工程地质研究

松散围岩变形破坏形式 (a)拱形冒落;(b)局部塌方造成偏压;(c)侧鼓;(d)底鼓
一、地形地貌条件 二、地层延性条件 三、地质构造条件 四、地下水 五、地应力和岩爆
水电资源大多数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岸坡陡峭,河 谷狭窄,流量较大。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往往需要将 发电机群设置在地下洞室中,而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 关系到地下工程的成败与否,一旦选择不当,工程代 价巨大。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地下厂房方案的比较选 择。大跨度、高边墙的地下厂房系统必然会遇到复 杂的地质条件和大量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最受关注 的是围岩稳定问题。
+ 洞室开挖之前,岩土体一般处于天然应力平衡状态, 称为原岩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硐室开挖后破坏了 这种平衡。地下开挖以后,由于围岩质点应力、应 变调整而引起的天然应力大小、方向和性质改变的 作用称为应力重分布;经应力重分布作用后形成的 新的应力状态,称为重分布应力状态。
+ 通常将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一部分岩体叫 做地下洞室围岩(简称围岩),狭义上,围岩常指 硐室周围受到开挖影响,大体相当于地下硐室宽度 或平均直径的3~5倍范围内的岩土体。
埋深大于20r0
洞室开挖后由于应力的重分布,将使洞室周围产生应力集中现 象。当周边应力小于岩体的强度极限(脆性岩石)或屈服极限(塑性 岩石)时,洞室围岩稳定。否则,周边岩石首先破坏或出现大的变 形,并向深部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形成松动圈。在松动圈形成的过 程中、原来洞室周边集中的高应力逐渐向松动圈外转移,形成新 的应力升高区。该区岩体被挤压紧密,宛如天然加固的岩体,故 称承载区。
式中: 应力
rrθ-0-------自自2-洞P洞水h室中平半心轴径算算起起σ的的θ径极向坐距标离中的角度 Ph、PPvh---分别表示垂直与水平正应力, 如Pv果=γ岩H 体的初始应σ力r 反由重力形成,则
Ph=λγH (H为洞室平均埋深)
στrrθ、--σ-剪θ--应-分力2别r0为径向4应r0力和切6向r0应力距;离 r0
+ 碎裂岩体是指断层、褶曲、岩脉穿插挤压和风化破碎加次生 夹泥的岩体。这类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常表现为塌方和滑动 (图)。破坏规模和特征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破碎程度和含泥 多少。在夹泥少、以岩块刚性接触为主的碎裂围岩中,由于 变形时岩块互相镶嵌挤压,错动时将产生一定阻力,因而不 易大规模塌方。相反,当夹泥量很高时,由于岩块间失去刚 性接触,则易产生大规模塌方,如不及时支护,将愈演愈烈, 直至冒顶。
洞室开挖后,地下形成了自由空间,原来处于挤压状态的围 岩,由于解除束缚而向洞室空间发生松胀变形。这种变形超过 了围岩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便发生破坏。脆性岩石的变形破 坏的方式包括张裂坍落、劈裂、剪切滑动、岩爆弯折内鼓等; 塑性岩石的变形破坏包括挤出、膨胀、涌流和坍塌等
围岩变形和破坏失稳的形式,除与岩体内的初始应力状态及 洞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围岩的岩性和结构特征。
2、承载圈,可以承受上覆岩体的自重以及侧向地应力的 附加荷载,在设计支衬时,应当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既尽量利用围岩支衬代替人工支衬,这样就可以节省设计费 用和提高施工速度。
3、松动圈和承载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地质条件和 时间而变化;同时与施工方法和速度密切相关,其中关键是 确定松动圈。
在生产实践中。确定洞室围岩松动圈的范围是非得重要 的。因为松动圈一旦形成,围岩就会坍塌或向洞内产生大量 的塑性变形,要维持围岩稳定就要进行支撑或衬砌
应当指出,如果岩体非常软弱或处于朔性状态地,则洞空开 挖后,由于塑性松动圈的不断扩展,自然承载圈很难形成。在这 种情况下,岩体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开挖洞室十分困难。如果 岩体坚硬完整,则洞室围岩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围岩稳定,不形 成松动圈。
塑性松动 圈
弹性承 载圈
原岩应力区
1、松动圈,可以确定山岩的压力的大小,并借以确定隧 洞支护或趁砌的设计要求。
(5)松散状岩体是指强烈构造破碎和强烈风化的岩体或新近堆积 的土体。这类围岩的力学属性表现为弹塑性、塑性或流变性。 其变形破坏形式以拱形冒落为主。当围岩结构均匀时,冒落 拱形状较为规则(图(a))。但当围岩结构不均匀或松软岩 体仅构成局部围岩时,则常表现为局部塌方、塑性挤入及滑 动等形式(图(b)、(c)、(d))。
+ 这类岩体破坏形式主要有:沿层面张裂、弯曲内鼓、 折断塌落等。
层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a)水平层状岩体;(b)倾斜层状岩体;(c)直立层状岩体 1—设计断面轮廓线;2—破坏区;3—崩塌;4—滑动;5—弯曲、张裂及折断
+ 这类结构围岩的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沿结 构面的滑移掉块。
坚硬块状岩体中的块体滑移图 1—层面;2—断裂;3—裂隙
1、完整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
2、层状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
3、块断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
4、碎裂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
5、散体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
+ 坚硬完整岩体的强度高、稳定性好,其变形和破坏可 根据弹性理论计算。该类岩体在高地应力区,洞室 开挖后可能产生岩爆现象。
+ 岩爆系指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围岩突然以爆炸形式 表现出来的破坏现象。
+ 岩爆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高储能体(高 强度、结构完整的脆性岩体)的存在,且其应力接 近于岩体强度是岩爆产生的内因;某附加荷载的触 发则是其产生的外因。附加荷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机械开挖、爆破以及围岩局部破裂所造成的弹 性振荡;一是开挖的迅速推进或累进性破坏所引起 的应力突然向某些部位的集中。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洞室围岩应力的重分及布变形与破坏特征
第三节 洞室位置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 第四节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五节 隧道施工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1. 定义:人工开筑。
2. 地下工程的特征:开挖前处于应力平衡 状态,开挖后洞室周围的岩体发生卸荷 回弹和应力重分布,可能因此发生变形 和破坏。
3. 研究意义:正确估计围岩应力和岩体强 度,及时合理地对地下工程进行维护, 是保证地下工程安全、经济地修建和运 营的前提。
一、地下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 (一)基本概念 (二)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三)塑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1、围岩松动圈与承载圈 2、松动圈与承载圈的应用 二、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类型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