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齿轮设计基础知识题库

齿轮设计基础知识题库

齿轮设计题库一 选择题:(1) 一般参数的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B 。

A. 齿面点蚀B. 轮齿折断C. 齿面磨损D. 齿面胶合(2) 在闭式齿轮传动中,高速重载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C 。

A. 轮齿疲劳折断B. 齿面疲劳点蚀C. 齿面胶合D. 齿面磨粒磨损E. 齿面塑性变形(3) 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 A 。

A. 齿面要硬,齿心要韧B. 齿面要硬,齿心要脆C. 齿面要软,齿心要脆D. 齿面要软,齿心要韧(4) 已知一齿轮的制造工艺过程是:加工齿坯、滚齿、表面淬火和磨齿,则该齿轮的材料是 B 。

A. 20CrMnTiB. 40CrC. Q235D. ZCuSn5Pb5Zn5(5) 对于一对材料相同的软齿面齿轮传动,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D 。

A.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B.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C. 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D. 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6) 对于齿面硬度大于350HBS 的钢制齿轮,其加工的工艺过程一般为 C 。

A. 加工齿坯——淬火——切齿——磨齿B. 加工齿坯——切齿——磨齿——淬火C. 加工齿坯——切齿——淬火——磨齿D. 加工齿坯——淬火——磨齿——切齿(7) 斜齿轮和锥齿轮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Fa Y 和应力校正系数Sa Y 应按 B 查图表。

A. 实际齿数B. 当量齿数C. 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8) 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用45钢调质,从动轮2用45钢正火,则它们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B 。

A. 2H 1H σσ<B.2H 1H σσ= C. 2H 1H σσ> D. 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9) 一对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已知50,2021==z z ,它们的齿形系数是 C 。

A. 21Fa Fa Y Y <B. 21Fa Fa Y Y =C. 21Fa Fa Y Y >齿根弯曲应力是 A 。

A. 2F 1F σσ>B. 2F 1F σσ=C. 2F 1F σσ<(10) 提高齿轮的抗点蚀能力,不能采用 D 的方法。

A. 采用闭式传动B. 加大传动的中心距C. 提高齿面的硬度D. 减小齿轮的齿数,增大齿轮的模数(11) 对某一类型机器的齿轮传动,选择齿轮精度等级,主要是根据齿轮的 A 。

A. 圆周速度的大小B. 转速的高低C. 传递功率的大小D. 传递转矩的大小K,可采取的措施有 A D 。

(12) 在齿轮传动中,为了减小动载系数vA. 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B. 减小齿轮的平均单位载荷C. 减小外加载荷的变化幅度D. 降低齿轮的圆周速度(13)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是以 C 的当量圆柱齿轮为计算基础。

A. 小端B. 大端C. 齿宽中点处(14) 直齿圆柱齿轮设计中,若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m,则可以 B 。

A. 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B. 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C. 弯曲与接触强度均不变D. 弯曲与接触强度均可提高(15) 一对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在确定轮齿宽度时,通常使小齿轮比大齿轮宽5~10mm,其主要原因是 D 。

A. 为使小齿轮强度比大齿轮大些B. 为使两齿轮强度大致相等C. 为传动平稳,提高效率D. 为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承载宽度(16) 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为 B 。

A.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然后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B.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然后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C. 按齿面磨损进行设计D. 按齿面胶合进行设计(17) 下列措施中 D 不利于提高齿轮轮齿抗疲劳折断能力。

A. 减轻加工损伤B. 减小齿面粗糙度值C. 表面强化处理D. 减小齿根过渡圆半径(18) 材料为45号钢的齿轮毛坯加工成6级精度的硬齿面直齿圆柱外齿轮,该齿轮制造的工艺顺序是A 。

A. 滚齿一表面淬火一磨齿B. 滚齿一磨齿一表面淬火C. 表面淬火一滚齿一磨齿D. 滚齿一调质一磨齿(19) 一对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面产生疲劳点蚀时,通常发生在 D 。

A. 靠近齿须处B. 靠近齿根处C. 靠近节线的齿顶部分D. 靠近节线的齿根部分(20) 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齿根弯曲强度计算主要针对的失效形式是 B 。

A. 齿面塑性变形B. 轮齿疲劳折断C. 齿面点蚀D. 磨损K。

(21) 下列 B 的措施,可以降低齿轮传动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A. 降低齿面粗糙度B. 提高轴系刚度C. 增加齿轮宽度D. 增大端面重合度(22) 设计一传递动力的闭式软齿面钢制齿轮,精度为7级,如欲在中心距a和传动比i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齿面接触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 增大模数(相应地减少齿数)B. 提高加工精度C. 提高主、从动轮的齿面硬度D. 增大齿根圆角半径(23) 在圆柱齿轮传动中,材料与齿宽系数、齿数比、工作情况等一定情况下,轮齿的接触强度主要取决于 D 大小。

A. 模数B. 齿数C. 压力角D. 中心距(24) 对于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宜取较少齿数以增大模数,其目的是 C 。

A. 提高齿面接触强度B. 减小轮齿的切削量C. 保证轮齿的抗弯强度D. 减小滑动系数,提高传动效率(25) 设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螺旋角β一般在8 ~25 范围内选取,β太小斜齿轮传动的优点不明显,太大则会引起 C 。

A. 啮合不良B. 制造困难C. 轴向力太大D. 传动平稳性下降(26) 斜齿圆柱齿轮齿数、模数不变,螺旋角加大,则分度圆直径 A 。

A. 加大B. 减小C. 不变D. 不一定(27) 对于圆柱齿轮传动,当保持齿轮的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时,可以 A 。

A. 改善传递的平稳性B. 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C. 提高轮齿的接触强度D. 提高轮齿的静强度(28) 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润滑良好的条件下,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为 C 。

A. 齿面塑性变形B. 齿面磨损C. 齿面点蚀D. 齿面胶合(29) 在下面各方法中, C 不能增加齿轮轮齿的弯曲强度。

A. 直径不变,模数增大B. 由调质改为淬火C. 齿轮负变位D. 适当增加齿宽(30) D 是开式齿轮传动最容易出现的失效形式之一。

A. 齿面点蚀B. 塑性流动C. 胶合D.磨损(31) 齿轮表面的非扩散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

A. 跑合阶段B. 稳定磨损阶段C. 剧烈磨损阶段(32) 与同样的直齿轮传动的动载荷相比,斜齿轮传动的动载荷 B 。

A. 相等B. 较小C. 较大D. 视实际运转条件,可以大也可以小(33) 两个齿轮的材料、齿宽、齿数相同,模数mm m 21=,mm m 42=,它们的弯曲强度承载能力B 。

A. 相同B. 第二个比第一个大C. 第一个比第二个大D. 承载能力与模数无关(34) A 、B 两对齿轮传动,齿面硬度和齿宽相同,A 对齿轮对称布置,B 对齿轮悬臂布置,它们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K 的关系是 B 。

A. B A ββK K >B. B A ββK K <C. B A ββK K =D. A βK ≥B βK(35) 选择齿轮的结构形式和毛坯获得的方法与 B 有关。

A. 齿圈宽度B. 齿轮直径C. 齿轮在轴上的位置D.齿轮的精度(36) 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取得大些,则传动的平稳性将 B 。

A. 越低B. 越高C. 没有影响D. 没有确定的变化趋势(37) 低速重载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 B 。

A. 轮齿折断B. 齿面塑性变形C. 齿面磨损D. 齿面胶合(38) 齿轮因齿数多而使其直径增加时,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它的弯曲承载能力 B 。

A. 成线性增加B. 不成线性增加C. 成线性减小D. 不成线性减小(39) 双向运转的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 A 。

A. 轮齿疲劳折断B. 齿面点蚀C. 齿面磨损D. 齿面胶合(40) 设计一对齿轮传动时,若保持传动比和齿数不变而增大模数,则齿轮的 A 。

A. 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提高B. 弯曲强度不变,接触强度提高C. 弯曲强度不变,接触强度不变D. 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不变(41) 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在传递的转矩、中心距和齿宽不变的情况下,若将齿轮的齿数增加一倍,则齿根的弯曲应力Fσ'与原来的F σ比较,有 D 的关系。

A. F F 21σσ=' B. F σ'接近于F 21σ C. F F 2σσ=' D. F σ'接近于F 2σ(42) 锥齿轮传动中,两轴线之间的交角用得最广泛的是 C 。

A. 60B. 75C. 90D. 120(43) 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 A 。

A. 大端模数B. 小端模数C. 平均模数D. 求出平均模数后圆整所得的模数(44) 直齿锥齿轮的当量齿数v z 等于 B 。

A. z/sin δB. z/cos δC. z/tan δD. z/cos δ3(45) 锥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按当量圆柱齿轮的公式进行计算,这个当量圆柱齿轮的齿数、模数是锥齿轮的 B 。

A. 实际齿数,大端模数B. 当量齿数,平均模数C. 当量齿数,大端模数D. 实际齿数,平均模数(46) 锥齿轮的当量齿数 C 实际齿数。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可能大于或小于(47) 在闭式减速软齿面锥齿轮传动中,若载荷平稳,则应以 C 作为齿轮的设计准则。

A.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B. 齿根弯曲静强度C.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D. 齿面接触静强度(48) 锥齿轮传动与圆柱齿轮传动相比,具有 B 等特点。

A. 制造容易,安装复杂B. 制造、安装都复杂C. 工作时噪声小D. 齿轮尺寸较小(49) 下列锥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中,不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D 。

A. 12d d i = B. 12z z i = C. 12sin sin δδ=i D. 12cos cos δδ=i (50) 在正交直齿锥齿轮传动中,其传动比i 与其当量圆柱齿轮的传动比v i 之间的关系为C 。

A. i i v =B. i i v 1= C. 2i i v = D. 21ii v = (51) 图10-1所示为一锥齿轮传动系统,锥齿轮1为主动轮,单向转动,转向如图所示。

那么,在传递力的过程中,锥齿轮2工作面上的接触应力为 B 变应力,齿根弯曲应力为 A 变应力。

图10-1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不对称循环(52) 在开式齿轮传动中,齿轮模数m 应依据 A 条件确定,再考虑磨损适当增大。

A.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B.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C. 齿面胶合强度D. 齿轮工作环境(53) 依据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实现正确啮合,它们的A 必须相等。

A. 模数mB. 齿数zC. 分度圆直径dD. 轮齿宽度b(54) 齿轮传动中,动载系数v K 主要是考虑 A 因素对齿轮传动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