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2019版课程标准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第1条做出要求:“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
教材在编排上,按学生的认知顺序,先认识常见金属及物理性质,再认识金属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合金。
课题2则安排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其中金属的化学性质介绍了三点,每一点都与前面知识息息相关。
第一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在第二单元课题2有铁在氧气中燃烧;在第五单元,有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第二点,金属与酸反应,在第七单元有介绍镁与稀盐酸反应。
第三点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在第五单元课题1有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因此,本节内容看似内容繁多复杂,其实与前知联系起来,相当于是一次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在进一步学习,更利于掌握新知。
对于本节课而言,重点突出而难点已经不难了。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认识常见的合金,了解合金比纯金属有更广泛的用途。
认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溶液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及解决。
在探究某些纯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等事例,进一步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