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韩国设计
——之新锐建筑”Creative space kring”
摘要:无疑,现代设计的文化为当代韩国建筑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其核心的理性主义具体表现在了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技术与艺术、功能与空间形式、传统与当下等等。
而现代建筑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并未出现像中国这样既宽又深的鸿沟。
关键词:现代设计文化韩国建筑文化
Abstract:certainly, modern design for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Korean buildings built good foundation, the core of rationalism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tages of each aspect, such as technology and art, functions and spatial form, traditional and then, etc. But mod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did not appear such as China is wide and deep divide.
Keywords:modern design culture South Korea architectural culture
引言: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韩国设计界比中国设计界的思路似乎要宽许多,对传统文化的保留不仅仅是从复杂形式到简单形式的简单提炼,而是从多方面、多层次来解释传统的,并保留了精华的部分加以再应用。
正文:据世界一些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东亚,即中、日、韩三国,东亚人的想象力是非常伟大的,自古以来睹物思情的超凡能力使这个地狱的人们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字和文字的表达,这方面的成就就远远超过了物质方面所取得的技术性成就。
东方人认同坐地日行八百里、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这样的道理,并以此为价值标准来衡量人的智慧。
我们反过来看,一方面无边无际的想象,一方面又能在各种观照的尺度之间任意的逍游。
新近落成的“Kring”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它位于首尔江南区的“creative space kring”是韩国设计界近来最引以为豪、具有标志性的新悦建筑,这个建筑是以水滴的形式为造型的原点,并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给予深入的表现,这种独特性的形式拓展和演绎方法在视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生活中平静的水滴在不同的时间规范和空间规范之下表现出了律动、平和、变幻、交织、激荡,甚至是吞吐吸旋等多样的表情,相互和谐与相互矛盾的景象在空间处理、界面装饰盒建筑造型上不断出现,展示了当代审美中新发现的一种重要视角,令人叹为观止。
Keum Ho建筑公司投资并建设了这个非凡的文化创意建筑,它于2008年6月向公众开放。
它的创意不仅仅体现在变幻莫测的形式语言的组织上,也体现于其新奇的功能组织上。
“Creative Space Kring”的建筑面积7741㎡,拥有多种功能。
首层包括艺术品交易展览、时尚的推广和发布,还有一个小型影院“Kring Cinema”放映艺术和独立电影,影院由韩国一个名叫“为了艺术的电影公司”经营,其收入全部用于帮助韩国电影业发展新的电影语言;二层设有开放型的咖啡厅,由首尔一家著名的“咖啡名家”品牌来经营,其收入也全部用于资助韩国当代艺术活动,二层另外两个独立的空间是用于展览、讲座和推广时尚的多功能厅;三层是投资方以样板间的方式来描述未来居住风格和高格调的生活方式;顶层建有一个大型的空中花园(Sky Garden),花园式开放性的,为市民提供晚会、音乐会、露天电影和婚礼多种活动,标志着未来建筑和城市进一步通融的发展趋势以及私有领域向公共性蜕变的可
能。
“Creative Space Kring”的功能组织开创了一种新兴文化空间,积极地反映了当代市民文化中艺术存在状态。
“感受”、“分享”、“交互”是用以概括这种组合、复杂和流变中形态的关键词。
“Creative Space Kring”的设计师是韵生同40设计集团的代表人物、韩国国民大学教授兼Gallary Jung Mi So馆长Jang,Yoon-Gyoo,他的合作者是Shin,Chang-Hoon,他们希望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标志性建筑,还想留给人们一个永久记忆的心灵标志。
他们试图在这个项目中集中表现出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皮杜美术馆和纽约MOMA 美术馆的感觉。
在设计中他们应用了分形几何学的一些原理,取得了震撼性的视觉效果。
同时他们还大量应用了新媒体技术和空间相融合,丰富了空间的表情,甚至将艺术品直接融入建筑界面变成了空间的一部分,这些先锋性的建筑观点和技术为这一建筑永远铭刻于人们的心灵奠定了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Kring”的建筑类型是很奇特的,它是当代文化和经济模式发展的新的综合体,是自1980年代以来文化空间不断演变的当下状态。
目前这种状态的驱动主体已经由国家转为民间行为,而民间行为可以被看做一个社会成熟的表现,因为民间行为的背后乃是种觉悟和自觉意识的萌芽与成长。
“Kring”是一个艺术格调出众的创意建筑,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艺术的载体,是各种新悦的艺术形式推广和展示的场所。
商业的和艺术的,私有的和公共的,机会主义的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对立中不断进行相互渗透,终于达成了谅解。
“Kring”的建筑气质也反映出这种特质,室内色彩施以极端自私的“白色”及不断流动的空间形态所传达的“公共性”构成了建筑内部空间的主题格调,对雨滴的个人体验和公共认识亦通过一种主观意向和客观景象的放大同时呈现出来,以此来形成对观赏者情绪变化的影响、诱导。
项目的策划者和建筑师提出的“感动、分享、交互”的建筑空间主张,及表达了面向当代文化的设计者对空间的理解,也表现出了非公共性的社会机构走向公共和开放的一种心理变化。
在传统的城市之中,建筑像个堡垒一样维护着主人的利益和隐私,个人透过厚厚墙壁上所开的空洞窥视着公共领域中的活动,而公共领域中的路人对那些隐蔽在门窗洞口之后的生活和面孔施展着丰富的想象、猜测。
现实中,人只是城市名义上的主人,但却不是每一个空间的主人。
城市被私有的境界所分割,然后将民众驱赶至所谓的公共领地,比如广场、公园和街道。
城市法定的公共空间保护着公共性诉求的底线,因此虽然表面上街道和广场上挤满了看客,而人和人、集团与集团的界限、戒备却在不断的建造活动中被强化着。
现实中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建造”总是将一块土地、一个空间的公共性转化为私有,只有更多的人对此熟视无睹罢了。
“Kring”在建筑空间的公共性气质的营造和公共性质的转变上进行着有效地尝试,其建筑顶端设置的那个宛若花园和广场般的公共空间“Sky Garden”,在建筑的末端向天空敞开了胸襟,也向所有的城市公民敞开了大门。
所有的人可以自由的出入这个空间,在此游览、留影、驻足仰望或孤坐沉思。
现代主义在韩国扎根与其近代以来政治指向的变化不无关系。
站在北美及欧洲体系中的韩国是世界上一直存在着的两大政治体系地理意义上的前沿,正如其国旗上来自中国的阴阳鱼图案之中的小圆点,虽然身处东亚板块,其态度却一直靠近西方,这种政治态度决定了其文化虽然身处东方,但受着西方文化的浸染。
他们在设计教育方面的主张非常鲜明,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在韩国,设计界和艺术界是各自独立的,但我并未看到设计和艺术之间的巨大隔阂,反倒是他们对于中国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在理论体系方面关系如此之密切也表示出愕然,从这种诧异的表情中我似乎看到他们在背后的窃喜。
我以为设计的独立性是一种标志性的觉悟状态,设计的独立并非是意味着本体系的封闭,而是意味着对设计本体存在的认同。
参考文献:1《室内设计师》中国工业出版社第八页到二十页
2网址:/shejishi/2009-01-21/2359326_3.htm室内——韩
国新锐建筑Creative space K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