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衡水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打有小孔的小球穿过圆环.细绳a的一端固定在圆环的A点,细绳b的一端固定在小球上,两绳的联结点O悬挂着一重物,O点正好处于圆心.现将小球从B点缓慢移到B'点,在这一过程中,小球和重物均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绳a的拉力()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解析】对联结点O进行受力分析,受三个拉力保持平衡,动态三角形如图所示:可知小球从B点缓慢移到B′点过程中,绳a的拉力a F逐渐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2.如图所示是旅游景区中常见的滑索。

研究游客某一小段时间沿钢索下滑,可将钢索简化为一直杆,滑轮简化为套在杆上的环,滑轮与滑索间的摩擦力及游客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滑轮和悬挂绳重力可忽略。

游客在某一小段时间匀速下滑,其状态可能是图中的()A.B.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设索道的倾角为α,若不考虑任何阻力,对滑轮和乘客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sinα=(M+m)a对乘客由于满足Mgsinα=Ma可知绳子与索道垂直。

若索道与滑轮之间有摩擦,而乘客不受空气阻力,则当匀速运动时,绳子在竖直方向;若同时考虑滑轮与索道之间的摩擦以及人所受的空气阻力,则绳子应该在垂直于索道与竖直方向之间,则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假设“嫦娥四号"在环月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有关“嫦娥四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地月转移轨道进人环月轨道,可以通过点火减速的方法实现B.在减速着陆过程中,其引力势能逐渐减小C.嫦娥四号分别在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和环月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比不相同D.若知其环月圆轨道距月球表面的高度、运行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答案】D【解析】【详解】A.“嫦娥四号”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环月轨道,需点火减速,使得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故A正确;B.在减速着陆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引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量,“嫦娥四号”分别在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和环月椭圆轨道上运行时,中心天体不同,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比不相同,故C正确;D.已知“嫦娥四号”环月段圆轨道距月球表面的高度,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但不知道月球的半径,无法得出月球的密度,故D错误;说法中不正确的,故选D 。

4.在x 轴上固定两个点电荷1q 、2q ,其静电场中x 轴上各点的电势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q 和2q 为同种电荷,且均在1x x <的区域内B .1q 和2q 为同种电荷,1x x =和2x x =两点在两电荷之间C .1q 和2q 为异种电荷,且均在1x x <的区域内D .1q 和2q 为异种电荷,且均在2x x >的区域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目图,结合电势与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可知,在2x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因两点电荷的具体位置不确定,则点电荷的电性也无法确定,因此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 AB .若1q 和2q 为同种电荷,则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两电荷连线上的线段上的某一点,即2x 处于两个点电荷之间,故AB 错误;CD .若1q 和2q 为异种电荷,则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在两电荷连线的线段之外的某一点,由1x 电势为零,且1x 到2x 电势逐渐升高可知,1q 和2q 均在1x x <的区域内,且靠近1x 的点电荷为负点电荷,远离1x 的点电荷为正电荷,且正电荷电量的绝对值大于负电荷电量的绝对值;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5.如图甲所示,一倾角θ=30°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物块与一轻弹簧相连,静止在斜面上。

现用大小为F =kt (k 为常量,F 、t 的单位均为国际标准单位)的拉力沿斜面向上拉轻弹簧的上端,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块的质量为2.5kgB .k 的值为1.5N/s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5D .6s t =时,物块的动能为5.12J【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当0t =时,则可知: 5N f F mgsin θ==解得:1kg m =故A 错误;B.当2s t =时,由图像可知:0f F =说明此时刻5N F =,则:2.5N/m k =故B 错误;C.后来滑动,则图像可知:6N f F mgcos μθ==解得:235μ= 故C 错误;D.设1t 时刻开始向上滑动,即当:f F F mgsin θ=+即:16N 5N kt =+解得:1 4.4s t =即4.4s 时刻物体开始向上滑动,6s 时刻已经向上滑动了,则合力为:f F kt F mgsin θ=--合即:11N F kt =-合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2 0F F t mv +'⋅∆-合合= 即:()04 624.41v +⨯-⨯= 解得:3.2m/s v =即当6s t =时所以速度大小为3.2m/s ,则动能为:22111J 5.12J 223.2k m v E ==⨯⨯= 故D 正确;故选D 。

6.如图,我国第五代战斗机“歼-20”是目前亚洲区域最先进的战机, 当它沿倾斜直线匀速飞行时,气体对它的作用力方向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匀速飞行时受力平衡,即向下的重力与气体对飞机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平衡,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所示,一根上端固定的轻绳,其下端拴一个质量为2kg 的小球。

开始时轻绳处于竖直位置。

用一个方向与水平面成37︒的外力F 拉动小球,使之缓慢升起至水平位置。

g 取210m/s ,关于这一过程中轻绳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小值为16NB .最小值为20NC .最大值为26.7ND .最大值为20N【答案】AC【解析】【详解】 应用极限法。

静止小球受重力mg 、外力F 、绳拉力F 绳,如图。

AB .当力三角形为直角OAB ∆时cos3716N F AB mg ︒===绳最小故A 正确,B 错误;CD .当力三角形为直角OCB ∆时26.7N tan 37mg F CB ︒==≈绳最大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大小为v 的速率沿顺时针匀速运行,一个小物块从传送带的右端点A 以大小为2v 的速度向左滑上传送带,小物块滑到传送带正中间时速度减为零。

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22v gμ B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292v gμ C .要使小物块从传送带左端点B 滑离,小物块在右端点A 滑上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3vD .增大传送带的速度(仍小于2v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相对运动的时间变长【答案】BD【解析】【详解】A.物块向左滑动时,做加速度大小为a g μ=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传送带的长为22(2)422v v L a gμ=⨯= 故A 错误;B.物块向左滑动时,运动的时间122v v t a gμ== 这段时间内相对位移22124v v x vt g gμμ=+=相 当物块向右运动时,加速的时间为2v v t a gμ== 这段时间内的相对位移为222222v v x vt a gμ=-=相 因此总的相对位移为292v gμ,故B 正确; C.要使物块从传送带左端点B 滑离,物块在右端点A 滑上传送带的速度至少为v '==故C 错误;D.增大传送带的速度(仍小于2v ),物块向左相对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不变,向右相对传送带运动的时间变长,因此物块与传送带相对运动的总时间变长,故D 正确。

9.水平面上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甲和乙,它们分别在水平推力1F 和2F 作用下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都先后撤去推力,以后两物体又各自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在同一位置,两物体的动能—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B C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B .两个水平推力的大小关系是1F 大于2FC .在两物体的加速阶段,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D .物体甲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物体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AC【解析】【详解】A .依题意及题图可知,在动能减少阶段,两物体均做匀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易得甲受到的摩擦力1f 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2f ,故A 正确;B .在动能增加阶段,两物体均做匀加速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合力,由题图知1122F f F f -=-得12120F F f f -=-<故1F 小于2F ,故B 错误:C .在加速阶段,两物体受到的合力相等,易知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C 正确;D .整个运动阶段,由动能定理可知,甲、乙两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別等于1F 和2F 所做的功,根据功的公式容易得到,1F 做的功小于2F 做的功,所以物体甲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物体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D 错误。

故选:AC 。

10.在图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电阻R 1、R 2、R 3、R 4的阻值均为4Ω。

已知通过R 4的电流i 42sin100πt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端电压的频率可能为100HzB .a 、b 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56VC .若a 、b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仪减小R 2的阻值,则R 1消耗的电功率减小D .若a 、b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仪减小R 1的阻值,则R 2两端电压增大【答案】BD【解析】【分析】【详解】A .通过4R 的电流422sin100A i t π=,则角速度100rad/s ωπ=频率为50Hz 2f ωπ== 变压器不会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故a 、b 两端电压的频率为50Hz ,故A 错误;B .通过4R 的电流最大值为22A ,则有效值为42A I =根据并联电路的规律可知,通过3R 的电流有效值为2A ,副线圈的输出电流:24A I =根据变流比可知,原线圈的输入电流21212A n I I n == 1R 两端电压为1118V R U I R ==副线圈两端电压2224424V U I R I R =+=根据变压比可知,原线圈的输入电压112248V n U U n == 则a 、b 两端电压1156V ab R U U U =+=故B 正确;C .若a 、b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仅减小2R 的阻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副线圈的输出电流增大,根据变流比可知,原线圈的输入电流增大,则1R 消耗的电功率增大,故C 错误;D .若a 、b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仅减小1R 的阻值,则原线圈输入电压增大,根据变压比可知,副线圈输出电压增大,则2R 两端的电压增大,故D 正确;故选B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