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消费的政治论文
现在,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年GDP平均增长速率均超过两位数,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而渐渐升高。
而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在越来越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尤其是在校的高中生正处在特殊的年龄增长阶段,所谓的“特殊”是因为在此年龄段的高中生,价值观,人生观没有完全成熟,消费心理会很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和自身的因素而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在东莞,银行存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而个人存款也已超过了1700亿元”,这对于160多万东莞人而言,或许是其富裕的具体标志之一。
在不知不觉中,如今荷包丰厚的东莞人早已成为“时尚”一族,出手既阔绰又大方。
一、调查分析
中学生每年平均零花钱(不含学费、书费、生活费)800元左右,这相当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有些则平均高达3000--5000元,接近某些工人家庭的年收入。
在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占的比重少。
零用钱用途摆在首位的是“买零食”,而购买学习资料,课外书报的比重较低。
“请客送礼”与友情交往的开支居第四,同学生日,节日互赠礼物日趋高级,甚至在酒店摆酒祝福。
对于毫无任何经济来源的中学生来说,这种消费明显是不合理的。
调查还发现中学生消费总体呈现纯奢侈品方向,零花钱多了,不是图书的购买量多了,而是玩的,吃的,喝的多了,男女生共有的消费趋向就是泡吧,如网吧等。
此外,许多学生把大部分的钱花在衣服、鞋子上,喜好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对于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也许还可以承受,但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下面是两个东莞市某些中学生的极端做法高消费折射学生奢侈生活。
个案一:长安某中学的初中女生小麦曾是班里的风云人物,在一些学生眼中她热情而大方。
尽管小麦父母都不是做生意的,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主要以村里分红和房屋出租为来源,但其家境依然相当优裕。
在上学期刚开学不久,小麦背着父母买了一辆高档女式摩托车偷偷地放在外面,平时喜欢骑摩托车上学,偶尔还会带着同班同学出去兜风。
除时不时邀约女同学享受麦当劳、肯德基之外,还隔三岔五请同学上高档餐厅消费,有时甚至直接送钱给其他同学,美其名曰“这几百元你拿去用吧”。
小麦的“慷慨”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当向其家人反映这一情况后,小麦父母才恍然大悟地说“放在家里的两万元现金不翼而飞后,双方都误以为对方拿去用了,所以没有太在意”,但此时小麦已将两万多元挥霍一空。
个案二:长安镇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一项调查中,将目光投向同学们的鞋袜、书包等用品时,才发现小伙伴们穿的多是米奇、耐克、李宁、特步等名牌;用的则是劳文、酷狗、米奇等学习用品。
对此,有不少学生表示“如果自己没有一件名牌,很有可能会被同学笑话”。
二、形成因素
1.中学生消费意识差,容易出现攀比心理。
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吃、穿、用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更显高档,这样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目的是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之风,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2.从众心理在作怪。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有”。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有;别人有MP3我也要有;别人有电脑我也要有;别人有……,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随之出现一些出手阔绰的贵族,于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人们便不惜付出更高的代价。
而且,社会中流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中学生也马不停蹄的追赶潮流。
4.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太阳,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性格。
三、对策与建议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消费,不盲目消费、盲从消费,避免一种攀比之风的形成。
加强自身的理财观念。
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要把钱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
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加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
2.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还也要科学合理,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听之认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买点东西意思一下,表示出父母对孩子的爱,表示做父母的仍然非常疼爱孩子,记得孩子的生日,而对于部分孩子提出的过分要求,就应该果断的拒绝,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
3.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首先,要将健康消费观教育纳入价值观教育体系之中,进一步强化“八荣八耻”教育。
其次,要将健康消费行为教育纳入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系之中,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
最后,要将健康消费课程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着力增强他们的理财素质。
比如,我在前面说的有的学生上课骑摩托车来的这种现象,我认为学校就应该严厉禁止。
4.提高社会上的一些风气。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靡、腐化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