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蓓蕾工程,打造书香校园

实施蓓蕾工程,打造书香校园

实施蓓蕾工程,打造书香校园
青山如黛,碧水南流。

在素有自然与人文双璧辉映的蒙阴县常路镇,在美丽的堂阜河畔,坐落着一处整洁精致的学校——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

生于斯,长于斯,美丽的自然风光给它带来了灵秀的气质,丰富的人文资源给了它平添了许多儒雅风度。

近年来,我们以开展“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广大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健全了人格,发展了个性。

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学校特色也就得到了彰显。

下面就是我们“实施蓓蕾工程,打造书香校园”的一些有益探索。

一、大力宣传,广泛发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我们通过黑板报、广播站、校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让学生、家长、老师了解《临沂市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实施工程》的内容,明确了这项活动主题:“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

明确了活动的目的: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部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明确了活动的内容:读书、诵经、阅报。

二、保证课时,保证报刊,保证书籍,鼓励借阅
我们规定,每周1-2年级设1课时阅读课,3-6年级设2课时阅读课。

课时从地方课时或语文课时中调剂,中高年级可分排也可连排,学校统筹安排,列入课程表中,雷打不动。

1-6年级学生一人一报,各学区每天早读都要统一留出10分钟读报刊的时间。

另外,学校努力创造适应学生阅读要求的物质条件,积极充实学生读物。

目前,中心校图书存量15000余册,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人均达到90多册,我们还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

近年来,我们每年订阅的图书报刊册数都在24000余册(份),平均每生10册(份),是全
县订阅数量最多的学校之一。

我们还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

各班还建立了图书角,通过集体购书,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

三、培训师资,活动带动,注重方法,注重长效
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

因此,建设一支阅读型、研究型、有书卷气的语文教师队伍是开展“蓓蕾读书工程”的重要保障。

自去年以来,我们先后派出语文教师50余人次到外地学习参观,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县召开的有关会议,通过参观和学习使大量鲜活的思想涌进了学校。

中高年级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为了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这些班相继开辟了“我的故事”、“生活一景”等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班里后黑板上写出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表达的积极性。

阅读课的进行还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我们引导老师们采取了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读写方法。

我们要求教师要有详细可行的备课,学生要有形式多样的作业。

现在,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都建立了读书笔记,随时记录阅读所得。

有的学生写的非常丰富,内容真实生动。

如中心校六年级一班赵志强同学,学了《詹天佑》一课后,他举一反三,读了若干篇关于詹天佑的文章,写了好几篇精彩的心得体会。

实践中老师发现,在阅读课上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推荐优秀图书”这个栏目。

因为这个栏目开阔了视野,让他们知道了很多优秀书籍和作家,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件有趣的小事或许能说明这一点。

有一次,在中心校六年级二班的阅读课上,陈颖向大家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几个感兴趣的同学借来读后,非常遗憾,在阅读交流课上说:“这本书好是好,可就是读完了,也没有读出钢铁是如何炼成的!”李雪同学大胆地向大家说明这木书的寓意,同学才恍然大悟。

以后这个班同学读书更认真了,囫囵吞枣的事再也
没有发生过。

一项活动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还要善始善终,这样才能开展得深入,开展得有成效。

为此,我们着力构建了开展"蓓蕾读书工程"的长效机制。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定:
1、明确“蓓蕾读书工程”的地位,今后语文实践活动将以“蓓蕾读书工程”为主的大量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蓓蕾读书工程”开展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评估。

“蓓蕾读书工程”开展情况评估分值占语文实践活动成绩的3/4,然后折算计入教师综合评估成绩。

这就向广大教师传递了这样一种信号:学校开展“蓓蕾读书工程”的信心和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四、开辟阵地,营造氛围,组织比赛,锻炼学生
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我们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005年,我们投资5000余元,为各学区配置了高标准的阅读专栏。

我们引导学生坚持做好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等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

整理后,定期在阅读专栏里张贴。

学生看到自己的读书心得等成果在专栏里张贴后,可高兴了,学习上也信心百倍。

中心校还制作了中外十大文学巨匠简历牌,在校园里墙壁上悬挂。

这引起了同学的浓厚兴趣。

他们纷纷向图书室借阅关于十大大学巨匠的著作。

一时间,中外名著呈现出“洛阳纸贵”的局面。

更为可贵的是,实施“蓓蕾读书工程”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他任课教师也围绕“蓓蕾读书工程”主动开展了许多有益活动。

中心校美术老师杨丽配合五年级的《三国演义》欣赏课,在美术课上开展了“画画三国人物”活动,受到同学的欢迎。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学校的美术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可以成为一项亮点项目。

一项活动开展得扎实不扎实,导向很重要。

自2004年以来,我们每年都组织开展“师生朗诵比赛”,目前已举办了三届。

“师生朗诵比赛”成了开展“蓓蕾读书工程”的风向标。

连续三届比赛,有260名学生参加,点多面广,锻炼了一大批优秀朗诵能手。

李雪同学参加县里的演讲比赛取得了好成绩。

从前后
三届比赛来看,学生进步很明显:选材范围逐步扩大,朗诵技巧日渐熟练。

这些进步都得益于我们实施了“蓓蕾读书工程”。

五、坚持不懈,成效显著,荡涤心灵,书香满园
俗话说,“学琴的孩子不学坏,练武的孩子不怕摔”。

对小学生来说,外部环境的影响对成长很重要。

自开展“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以来,我们用丰富健康的书籍读物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让学生畅游书海,读书明理,读书明志,修身养德,得到了比语文知识更宝贵的收获。

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见面问的是“今天,你看了什么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老师课下也很少闲谈,都在忙着查阅资料,以便为学生答疑解惑。

师生书卷气浓了,校园书香四溢,阅读成了我校一大办学特色。

2005年在全县阅读考试中,我镇小学三个年级共60人参加,46人获一等奖,14人获二等奖。

去年母亲节期间,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从报上看到省城某校开展“护蛋一日,感念母恩”活动,很受启发。

于是,他们向全镇发出倡议:感谢妈妈,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此事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大的反响。

有的同学回家后主动帮妈妈喂兔子,有的同学回家后主动帮妈妈洗衣服,有的同学回家主动打扫卫生。

家长们高兴地说:“学校用了啥好办法?让孩子这么乖?真奇了?”
在巴金老人去世期间,关于巴金的报道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图书室里,关于巴金的著作,被借阅一空。

有的班级还举行巴金作品朗诵会,整个校园沉浸在对巴金老人的深切怀念中。

巴金老人的去世,在很多大学校园里都是很漠然的一件事,但是在我们这座山村小学孩子们的真情低婉徘徊。

我们说,有些教育不是靠说教能解决的,心灵需要的是滋养,而滋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蓓蕾读书工程”就是很好的一个媒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