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征ppt课件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征ppt课件

在快速受力的情况下易于显示弹性,在缓慢受力的情况下 易于显示塑性; 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易于显示塑性。
.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 划分的依
据——地
震波在地球
内部的传播
特点
两个重要的波速不 连续界面:
莫洛霍维奇不连续 面(简称莫霍面) 和古登堡不连续面 (简称古登堡面)
一个低速带
古登堡面
地震
地核 地幔 . 莫霍面
2. 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总是随着深度而增加,地下深处的 压力称静压力或围压,可表示为=hhgh,即静压 力等于某深度h和该深度以上地球物质平均密度 h与平均重力加速度gh的乘积。
.
一、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3. 重力
地球吸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就是重力,主要取决于地球 的引力。
重力场的强度用重力加速度来衡量,重力加速度也简称 重力。 重力随纬度升高而增加。
第三章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地壳 地幔
.
主要内容
一、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本章重点)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四、地壳(本章重点)
.
一、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内部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 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1. 密度
地球内部的密度由表层的2.7~2.8g/cm3向下逐渐 增加到地心处的12.51g/cm3,并且在一些不连续面 处有明显的跳跃。
4. 温度
外热层:由于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温度可变的地球表层, 平均深度约15m。 常温层:外热层的下界处温度常年保持不变,这一深度带 称常温层。 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每向下100m所升高温 度。
.
一、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5. 磁场 地球周围的磁场也
称地磁场。
地磁场由基本磁场、 变化磁场和磁异常三 个部分组成。
地震产生穿透固体 地球的地震波
P波到达液体或 部分液体层界面 时折射
P波到达固体边 界时再次折射 所有波的折射会产生 地表地震仪不能记录 到P波的阴影区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
地 球 内 意部 图圈 层 划 分 示
2.
岩石圈 地 幔 上地幔 软流圈
莫面
大洋地壳
上地幔
地幔
最硬的矿物 金刚石
.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2)矿物
① 矿物的形态:
依据晶体在三维空间的发育程度,晶体习性大致 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片 状
(1)一向延长型: 晶体沿一个方向

特别发育,呈柱状、针状和纤维状等。 石英、 母 辉锑矿、角闪石等;
(2)二向延展型: 晶体沿两个方向
丰度值: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特点
1)元素分布极不均匀: 丰度最大者: O —— 46.6% 丰度最小者: Rn —— 7×10-16 %
2)地壳的主要化学组成(见右图)
.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2) 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的单质或化合物。
相对更发育,呈板状、片状、鳞片状
和叶片状等。云母、长石等
(3)三向等长型: 晶体沿三个方向
发育大致相等,呈粒状或等轴状。黄铁矿、 石榴子石、磁铁矿


柱 状


.

状 电



轴 状

.
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石膏
辉鍗铅矿
孔雀石
黄水晶晶簇
绿松石 石英晶簇
.
自然铜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2)矿物
② 矿物的物理性质
指矿物的光学性 质(颜色、条痕色、 透明度和光泽等)、 力学性质(硬度、解 理与断口等)和相对 密度、磁性、压电性 等。
.
菱面体方解石沿着解理面破裂的特性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2)矿物
②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
A -矿物的颜色
定义:对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可见光 390-760nm,其间波长由 长至短依次显示红、橙、黄、绿、青、
大陆地壳
.
岩石圈
外核 内核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
莫洛霍维奇不连续面 低速带
(部分熔融)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圈
软流圈和岩石. 圈的相对位置
地 球 的 内 分部 圈 层 划
深度(km)
地壳
(固态)
岩石圈
软流圈 (固态)
地幔
下地幔
(固态)
外核
地核
内核
(固态)
.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1. 地核:古登堡面(2885km)至地心部分。
(1) 主要由铁、镍和少量硅、硫等元素组成; (2) 密度高; (3) 进一步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外核呈液 态,内核呈固态,过渡层呈液体-固体过渡状态。
.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2. 地幔: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① 质量大,是地球的主体部分; ② 60km至250km之间存在软流圈,物质
部分熔融(1%~10%),具较强塑性或流动性, 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③ 地幔岩由相当于超基性岩的物质组成, 主要矿物成分可能是橄榄石和一部分辉石 与石榴子石。
.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莫霍面以上至地表部分。
(1) 地壳中元素的组成与分布
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地壳中最丰富的10种元素:O、Si、Al、Fe、Ca、
磁偏角、磁倾角和磁 场强度是地球上某点 的地磁要素。
地磁场成因的自激发电机模式 .
一、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5. 弹塑性
地球具有弹性的证据:(1)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 (2)固体地球表面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可发生固体潮。 地球具有塑性的证据: (1)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使地 球赤道半径加大;(2)岩石的塑性变形 影响地球弹性与塑性的重要因素:时间和温-压条件。
蓝、紫等色,它们的混合色为白色
矿物的光学效应——反射、吸收、透射
矿物对光全部吸收时,矿物呈黑色 对所有波长的色光均匀吸收,矿物呈不同程度的灰色 基本上都不吸收则为无色或白色 选择吸收某些波长的色光,矿物呈现吸收色光的互补色
Na、K、Mg、Ti、H,占地壳总质量的99.96%. 其中O、 Si、Al、Fe四种元素即占88.13%。 丰度值: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一、地壳的化学成分
1.克拉克值(clarke): 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之百分数。 表示方法:质量百分数——质量克拉克值 原子百分数——原子克拉克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