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不懈怠勇于进取创佳绩第十生产区过去的一年,我区上下紧紧围绕场六届五次职代会精神和农业生产责任制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在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生产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全年集体承包种植实现粮食总产541.5万斤,单产2150斤,利润总额实现218.5 万元,亩效益867元,圆满完成农场年初下达的考核指标。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一、求真务实讲实效、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一年来,我区始终把握“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探索和运用切合本区实际的农业生产措施,狠抓落实,效果明显。
在品种布局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个品种的面积比例,缓解了因品种单一、收获期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机械调度难、作业质量差的局面,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在生产措施落实上,按照分公司的工作要求,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克服弱点,立足实际,以工作效率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落脚点,抓好各阶段生产措施的落实;在新技术应用上,克服好高骛远心态,不盲目追求,力求实际和可操作性,以成功的点,来带动面上工作,推动农业发展。
二、狠抓落实求突破、努力促进农业生产水平上台阶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为此,我区全年生产工作中心重点环节严格按照“事前谋划、事中督查、事后验收”的生产要求,力求做到工作有布置、实施有方案、查后见效果,确保管理技术不打折扣地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管理抓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我区生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根据农场“五定”管理模式,对协管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奖罚分明,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针对物资产品易漏现象,制定了《物资管理和产品管理办法》,约束了管理者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管控作用,确保了集体资产不流失;三是加强季节性用工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对易操作可核定的用工费用,一律采取一包到底的办法进行核算,其他用工由生产区结合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按工时的办法进行核算,此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今天,场六届六次职代会顺利召开,明确部署了2015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我区将以此次职代会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新发展。
今年,我区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是:小麦单产900斤、水稻单产1150斤,亩成本控制在1400元以内,亩效益600元(不含粮补)。
为实现上述指标,我区将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突出质量保效益质量是实现目标任务的先决条件,2015年我区将把质量意识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工作的全过程。
小麦生产从目前一套沟系清理抓起,到后期的化除、施肥、防病治虫以及最终的产品安全入库;水稻生产从秧池育秧开始到移栽时的平田整地,移栽质量和栽后的水浆管理,把好施肥、打药质量关。
上述这些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这样才能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目标的实现。
二是强化管理促效益2015年我区将克服2014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严抓管理人员责任心,狠抓协管人员平时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力度,严格奖惩,不和稀泥,同时建立成本制控核算体系,制定统一的费用控制标准,严格用工程序和报账手续,防止不合理费用产生,切实将管理抓细抓实,向管理要效益。
三是推进创新增效益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进步,为切实加快创新发展,新的一年我区将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方法,尤其是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我们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将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如农机方面,将进一步引进推广大马力旋耕机、大功率的植保机械和秋播精准化播种机等;生产方面,抓好小麦浸种催芽和先开沟后播种,水稻的基质育秧和旱整水栽等环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各位代表,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工作大局,集聚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为第十生产区农业生产再创佳绩而努力,为推进农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深刻总结谋求跨越第四生产区2014年是我单位推行部分田块股份制集体种植的第一年,由于在推行模式上欠成熟、在成本控制上欠认识、在阶段管理上欠实招、在推行技术创新上欠到位、在安排品种布局上欠统筹等等原因,导致经济效益较低,拖了全场集体种植面积的后腿。
这其中虽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不能成为我们推托责任的借口和理由,也不会成为制约我们推广集体种植、推进资源整合的障碍。
2015年,我们生产区一班人决定一定要深刻总结出其中存在的管理粗枝大叶、放任自流等差距和不足,痛定思痛,认真反思,知耻而后勇,做到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制定新方案,落实新措施,彻底打好翻身仗,积极谋求新跨越。
具体是重点落实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一、管理体制上“站”到位。
要严格按分公司责任制要求,实行管理人员分片负责,协管人员软包制,明确划分管理人员各自分包面积范围。
确实站到自己应该在的地方去,站到位。
包干区域最终效益与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挂起钩来。
二、物资使用上“用”到位。
目前从第一次用肥和第一次化除开始,我们就采用了本生产区两台大型植保机械对集体种植田块进行统一施肥治药。
管理人员按分片分包的范围跟机到田头,物资统一运送到田头,一块田作业结束后记好使用的物资数量,由协管人员和分包干部签字入账。
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这一做法,确保每一斤肥料和每一瓶农药都能够真正用到地里并且用到位置。
三、阶段计划上“做”到位。
新的一年,我们将一着不让,从每一个生产环节抓起,严格按照农业中心各项技术要求执行。
管理干部沉到田间地头,和协管人员一道,坚持高标准抓各个阶段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把每一项生产措施做到位,落到实处。
四、成本控制上“管”到位。
在确保统一物资供应渠道的前提下,我们将对农用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发放。
农药化肥使用全部采用植保机械,按田块明确使用数字,现场点数签字入账。
在人工使用上,须经生产区统一安排,主任和技术副主任实地勘察批准,分片包干人员实地点数确认。
在部分可再利用农用物资管理和使用上,由协管人员负责统一回收,交由分包干部点数收回管理。
五、年终效益上“争”到位。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增效潜力,尽最大努力使这2000余亩集体种植田块效益实现最大化。
产品收割时我们将采取集中有序收割、协管人员错开各自协管地块,交叉协助收割的方法,确保颗粒归仓,将产品统到场头。
总之,2015年,我们将严格服从场党委、分公司领导及农业发展中心的管理,尽心尽力推进资源整合,认真反思、周密策划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切实把集体种植田块的经济效益搞上去,把全单位的各项工作追上去,年终向场党委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勇当排头兵善打攻坚战努力提高项目建设与服务水平项目办公室作为农场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在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前,一定要主动作为、积极负责,勇当排头兵、善打攻坚战,为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一、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切实增强抓好项目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项目建设是近年来农场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可以说,农场发展在项目、活力在项目、生存也在项目。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密联系农场实际,认清农场发展形势,做到立足一个“早”字,狠抓一个“严”字,突出一个“实”字。
“早”就是早争取项目,早开工建设,早达标验收,从项目争取到申报立项,从图纸设计到招投标,从工程建设到达标验收,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一步紧一步,步步紧逼,力求在第一时间内获取项目信息,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开工前期的全部准备工作,同时,我们将抓住春季工程建设的最佳时段,按照既定的计划要求,确保各个项目工程步入快速、安全、高效的建设轨道。
“严”就是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与科学推进机制,履行必备的手续,切实加强对“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与控制,尤其是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切实保证项目工程顺利通过达标验收,确保将项目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标志工程。
“实”就是实施倒逼制度,实行倒排工期,明确项目责任人,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达序时,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工程推进有措施、有手段、有成效。
二、争取项目政策,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将项目工程做成民生工程、精品工程、标志工程。
我们将依托农场的基地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以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为重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项目政策及资金,积极争取集团公司社会事业补贴项目及资金,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和项目申报的意见征求工作,确保申报项目的争取和落地,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做到:方案有研究、图纸有会审、开工有报告、重点有技措、技术有复核、事前有交底、事中有检查、事后有验收、整改有复查、过程有跟踪、跟踪有结果、上岗有资质、转包有证书、通知有回复、材料有确认、进场有见证、工序有“三检”、变更有手续、增加有签证、安全有周检,确保各项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和通过验收。
今年的主要任务:社会公益性项目在全面完成上年建设任务的同时,完成社会事业补贴项目(文化广场建设、英才桥拓宽改造、前进居委会大吕庄桥拆建、公益墓地配套道路建设、王庄居委会王庄至何庄道路建设、裕源北路改造及老机关大院下水道疏通工程、饮用水主管道改造、健康东西路改造升级与环境整治)以及2015年危房改造维修加固等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
农业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抓住新一轮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我们将严格把好“工程设计、工程招标、工程质量、规划变更、财务结算、工程资料”等六道关口,确保将该工程做成精品工程、标志工程。
另外,还将配合农发公司做好优质稻米、河道疏浚等项目的实施工作。
三、注重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推进项目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法治化。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前提是依法管理,而依法管理的前提是必须懂法。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制不断健全与完善的今天,我们不能再以“朴素的感情”与“传统的方法”等老框框、老方法,来取代当今科学化、现代化、法治化的项目管理要求。
项目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管理,质量是项目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和质量技术标准,积极推行项目工程法人制、招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注重加强集团公司项目管理相关文件以及与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依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
新一年农场建设的战鼓已经擂起,大幕已经拉开。
让我们在农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及广大职工居民的大力支持下,信心百倍,敢于担当,从头抓起,从实做起,努力为项目建设以及新农场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