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代枭雄曹操经典诗词十首.doc

一代枭雄曹操经典诗词十首.doc

一代枭雄曹操经典诗词十首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一生留存的诗歌并不多,这一首诗歌极为出名。

《步出夏门行》五首之一。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在官渡开战。

这一战,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没干过曹操,一路逃跑,投奔了冀北、辽东一带的乌桓族,以图恢复实力,东山再起。

但曹操为了消灭袁氏残余势力,斩草除根,进一步巩固北方疆土,于建安十一年率领军队攻打乌桓,这首诗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上碣石山时写的。

这首诗写的是,曹操率军北伐,登山了碣石山,极目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如此辽阔、如此壮观。

想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如今他曹操也站在秦皇、汉武游览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联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生命不息。

从这首诗里看一看出,曹操取得了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于是乎,站在高山顶端,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在这首诗中,曹操把情与景紧密相连。

通过观望波涛汹涌的沧海,寄托曹操很深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清晰地看到,他心中有着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讲,曹操是一个英雄,一点也不为过。

2、【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对于曹操的这首诗,真实创作时间不好确定,在《三国演义》的四十八回里,这首诗是在赤壁之战的前夕,曹操在长江上看到一只乌鹊,加上又有点醉了,吟出了这样一首诗。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

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二十四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诗的一开始,曹操就说自己很愁,为何而愁呢?是因为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同时,他还提醒哪些人,岁月流逝很快,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别他么犹豫了,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我这里又有床,又有被,还有媳妇搂着睡,还等什么。

曹操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的政策,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这首诗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加上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这首诗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整首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可见,在曹操那个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3、【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五首之一。

大约是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准备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写的,按照曹操生卒年来计算,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在那个时代,医疗条件不发到的时候,能活到五十三岁,确实已经很了不起,这不由得让曹操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

这首诗意思是说,人的生存寂灭是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既然已经知道结果,就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不断进取。

这样一首充满对生活真切体验的哲理诗,闪耀出哲理的智慧的光芒,迸发出奋进的激情,振响着乐观的声调,显示出曹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4、【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解析】公元一八九年,曹操独自率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最后战败。

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的军阀混战。

这首诗就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的是,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最终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最后曹操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余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

读罢这首诗,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历史画面,关东各军阀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这个大奸贼。

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

曹操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

可见,草草还是充满了满满的正义感的。

5、【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孟冬即阴历十月,这首也是步出夏门行五首之一。

阴历十月的天气,到处一片肃杀。

北风呼呼地吹着,草木萧瑟,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

曹操首先写了初冬的气候和景物,北风刮个不停,严霜又厚又密,鸡鸣雁南飞,猛禽藏身迹,熊罴入洞眠,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下地耕田了,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非常美妙的图景。

这首诗反映了大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也表达了曹操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

6、【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解析】公元二零六年,也就是建安十一年。

这年的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在鞍马间写了这首诗。

曹操为什么要亲征高干呢?这是因为建安九年的时候,高干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第二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占山为王。

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讨伐高干。

这首诗的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

同时,我们读这首诗,也能感受到曹操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

他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

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也做了如实的记录。

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他在这里却没有一点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曹操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的呈现了出来。

从这一点说,曹操的真诚十足,是一个不矫揉造作的人,故称为英雄本色。

7、【薤露】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解析】《薤露》也属于乐府歌曲,是《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

关于这首歌曲,据说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

薤露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汉代建立以来,有的人徒有其表,干不成什么大事,他招引董卓入中原,最终害得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

曹操用这样的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

他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言之有物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这首诗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8、【气唱出】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欲。

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解析】气唱出这首诗一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曹操驾驭六条巨龙在天空乘风遨游,远游到四海之外,和仙人仙女一起饮用琼浆玉液,一解胸中哀愁。

然后带着心事游蓬莱,专心于成仙之道,接受长生不死的神药。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仙诗。

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说始于战国后期,最早的求仙诗是秦始皇的《仙真人诗》。

自战国后期齐燕方士鼓吹长生不死术以来,祈盼长生、求见神仙遂成为古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般认为,游仙诗始于晋代的郭璞,其实,早在郭璞之前,曹操的《气出唱》已完全具有这一品质。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绮丽的想象描述了曹操渴望长生、冀求神仙的念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