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怎么写及范文

开题报告怎么写及范文

2020开题报告怎么写及范文Contract Template开题报告怎么写及范文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一、毕业论文的题目。

题目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①准确、规范。

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

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

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

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

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三、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

即文献综述,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四、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

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五、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列出参考文献。

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七、听取导师评价。

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姓名:刘某某导师:李某某专业:法学年级:XX级时间:20xx年10月22日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新中国成立至今,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

与此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突出。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干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品德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其一,刑事法学领域:(1)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我国当前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学科内进行探讨。

其中,犯罪学领域侧重于事前的社会预防和事中的治安预防;刑法学领域侧重于事后的刑罚预防。

这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手段实现对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规制,而犯罪预防内在手段的运用,即借助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引导未成年人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2)冲破思辨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

犯罪是一“综合病症”,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剖析。

刑事法学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我国的学者长期以来惯于思辨式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考察。

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态势、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为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

我国未成年人有3亿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发生,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犯罪预防对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持续进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2、实践意义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作系统解读,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

我们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犯罪破坏社会和谐,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影响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未来国民的素质,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非常。

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本文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有针对性地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提出未成年人个人预防措施和社会治理对策。

这些建议和对策,立足于我国实际,更加突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而言的。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非常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保持高度重视。

197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所写的《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这为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为深入。

尤其是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严重,其数量递增,而年龄递减,这一态势引起理论界的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努力,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成果显著,相继有多部著作出版和多篇文章发表。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研究视域狭窄。

犯罪现象复杂多样,既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方面有关又与个人的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密不可分。

因此,犯罪学研究必须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法学和社会学方面,缺乏从众多的学科领域出发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研究选题过于集中。

笔者对近些年出版的未成年人犯罪著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发现,虽然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很多,但论述内容相近,研究思路模式化。

我们说,研究选题关注学术热点无可厚非,但应对同一问题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总的来看,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犯罪学领域内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缺乏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

虽然一些学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犯罪预防问题有所涉及,但过于分散和零碎,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

3、研究方法以思辨和论证为主,欠缺实证研究。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犯罪问题的研究,重思辨和论证而轻实证。

康树华、周路、戴宜生等多位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这个问题。

理论研究的对象――犯罪现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脱离了实践的研究无异于空中楼阁。

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而非主流。

(三)研究目的1、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全面解读,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预防等问题的系统梳理,弥补犯罪学理论研究上的不足。

3、通过对未成年犯罪预防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激发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进而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工作。

4、通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剖析,设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治理的方案,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

(四)本人学术准备情况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查阅文献资料和购买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为开题报告的撰写和论文的正式写作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其中,主要著作包括:1、陆志谦、胡家福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2、冯云翔、娄鸿雁著:《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3、许邦银、张晶主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4、姬素兰等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5、董新臣主编:《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西苑出版社20xx年版;6、袁作喜、冯锐著:《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与防治》,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7、王亚东、鲍遂献主编:《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8、康树华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犯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9、张利兆主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xx年版;10、张小虎主编:《犯罪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年版;11、李春雷、靳高风著:《犯罪预防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12、冯树梁著:《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13、鞠青著:《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14、黄教珍、张停云著:《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和教育对策》,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15、莫洪宪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16、[美]路易丝?谢利著:《犯罪与现代化》,何秉松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17、[意]龙勃罗梭著:《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版;18、沈壮海著:《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版;1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编委会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20、苏宁著:《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21、鞠文灿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22、陈永弟:《借鉴与参考――部分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掠影》,上海三联书店20xx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