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汇报

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汇报

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汇报我校关工委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市、局等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一如既往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文件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按照“要切实把关工委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实现常态化”的要求,探索了一种以党政领导为主导,以退休老同志为主体,以关心学生及青年教职工健康成长为主题,以“服从全局、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关工委的育人功能,齐心协力育苗,春风化雨润德。

现将学校关工委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网络健全,职责明晰。

我校关工委领导班子由一校长亲自担任关工委主任,校级领导、校级中层、学校工会、退教协理事长分管关工委具体工作。

现我校关工委领导班子有15人组成,主任一名,由X校长担任;常务副主任2名,分别由学校分管德育的X副校长和已退休的树锦焕书记担任;副主任1名,由退协理事长X老师担任;秘书长1名,由德育主任X 担任;委员10名,分别是XX(已退休)、X(已退休)担任。

现任关工委工作网络健全,常态化建设领导班子力量雄厚。

大家根据精神要求,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将关工委工作有序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

党支部重视关工小组工作和关工小组的建设,加强学习。

坚持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关工委全体成员会议,组织全体退休教师学习有关关工委工作的文件精神和上级布置的工作要求。

职责分明的关工委领导班子,促使学校的育人工作有序、稳步地推进。

二、创新途径,凸显亮点,育人无痕。

学校开拓思维,创新载体,使关工委工作常做常新,每年都有新亮点。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及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帮困助学、关爱特殊学生等活动,成效显著。

我校还加强关工委与校外辅导站的配合力度,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借助校外教育辅导站的资源,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

亮点一,融于常规,扎实推进:学校把关工委的育人工作与学校常规活动有机整合,创新了活动途径,丰富了活动资源,充实了活动内容,增强了活动实效。

校关工委每学期都请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退休老干部——吴成就是其中之一。

每学期,学校都会邀请吴成爷爷来校,到与之结对的“吴成中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多彩而有意义,比如“聆听革命故事”,比如“看看战争遗物”,比如“说说心中英雄”等等。

吴成爷爷以革命战争时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来教育、启发孩子,受到孩子们的广泛欢迎。

他在自己的家里开辟了家庭教育基地,结对中队每到节假日,都会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前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这块基地已经成为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导航站。

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爱国教育,懂得承担的责任。

重阳节,学校会结合三年级德育主题——“红红中国结”,邀请校外辅导员,已退休的陆惠丽、陆静秋等老师进校,跟三年级学生讲重阳来历,讲重阳风俗,讲重阳敬老的细节。

三八节,学校会结合“三八节,献出我的爱”主题,邀请社区校外辅导员来校,一起策划、组织一次趣味活动,在活动中引领学生们去学会爱别人,爱自己。

国庆前夕,学校结合“爱国”教育的主题,会邀请校外辅导员黄源老干部来校布置“黄源画展”,通过参观、聆听、互动等环节,学生不仅了解了黄奶奶的爱国情怀,更从黄奶奶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无私。

诸如此类的活动很多,比如邀请他们参加中队主题队会观摩;邀请他们做“我为党的生日开party”主题队会的嘉宾,;邀请他们参加“红领巾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红领巾心向党”主题讲座等等,不一而足。

亮点二,爱如己出,真情感人:说到倾注一生,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的老师,南小人脑海不约而同涌现的是她——华赞平。

华赞平,南小教师,一生从教,孤寡一人,一腔热忱,倾注学生,直至老去,她都没忘把爱献给学生,献给她终生热爱的教育事业。

临终前,她惦记的还是那些因家境贫困无法求学的孩子;临终前,她牵挂的还是她曾倾注一辈子关爱的教育事业。

她有心事未了,她有话要说,她郑重留下遗嘱——毕生积蓄不赠亲人,用于设立“华赞平助困基金”,帮助某小学家境贫困的学生。

所以,每年六月一日,学校都会迎来华赞平老人的后人,他们谨遵老人遗嘱,如期把“华赞平助困基金”送到学校。

每一次,学校都会举行简短捐赠仪式,告诉孩子们华赞平奶奶的故事,告诫他们珍惜关爱,不负厚望,努力成才!现在,这笔钱发挥了更大作用,除了用来帮助贫困生,还用它购买经典童书,放置学校书架,让华赞平老师的爱,润泽更多孩子的心灵。

有着如此情怀的老教师何其多!得知学生喜欢丝网花编结,又苦于没有辅导老师,退休教师X老师主动提出来校担任社团辅导老师,不计报酬,有的只是想着自己还能发挥余热,继续站立讲台是一种幸福。

于是,每到社团活动时间,王老师都会早早到来作准备。

让人难忘的是,每一次活动前,王老师都会在家试着把要教的内容先做一遍,并记下操作过程中的难点、注意点。

她的这份认真劲,让我们着实敬佩!学生们编制的丝网花在校庆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来宾的一致赞赏,有的甚至提出,能否也来学学。

中国结辅导老师施静娟同样如此。

中国结是学校的特色,为了让这份传统文化很好传承,学校不仅把中国结纳入课程,创设更多学习空间。

已退休的中国结编制能手施静娟老师主动请缨,来校担任指导老师。

从购线注意点,到颜色巧搭配;从工具准备,到编制小窍门,施老师都一一点拨到位。

在她辅导下,一批学生不仅学会了编制传统中国结,更会进行创意编制。

一个个小挂件,一件件中国结贴画作品在学生手中闪亮诞生。

成功的体验更激发了学生爱编中国结的热情,因此,课后,你会看到孩子们三个一群拿着线在专心编制,五个一伙在互相传授着编制的心得……诸如此类的暖心故事太多,每年退休教师都会捐款帮助学校贫困生,更有些老教师把家中的闲书清理出来,捆扎好,送到学校,捐给图书馆。

在这些老教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奉献,更懂得把关爱送给与我校结对的培智学校,送到新疆阿合奇色帕巴依乡中心小学。

每年3月5日,学校关工委和全校学生一起组织“爱心义卖”,所得款项14800多元全部捐献给色帕巴依乡中心小学。

亮点三,蓝青结对,共谱新篇。

“三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经验,更有热心教育、热衷培养下一代的热情,学校领导十分尊重他们,也十分珍惜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

学校邀请退休校长高静娟老师来校,深入课堂,把脉教学,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每周三,高校长都会来校,参与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组织专题教学讲座等等,通过多方位、立体化地培训,引领青年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同时学校还常年聘请其他老教师做导师,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有数学特级教师凌国伟,教科所所长胡麟祥。

我们还请来富有组织领导能力的老领导、老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除此以外,学校成立了“四帮一”领导小组,学校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与贫困学生和特殊学生结对,退休老师也利用回校日开展“四帮一”活动,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全方位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与帮助。

亮点四:对外开放,服务学生。

为充分发挥我校体育设施的效能,同时也为周边学生、居民提供良好的锻炼场所,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市、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下,我校从2007年起,被确定为无锡市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首批试点学校。

多年来,我校坚持将校园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每个节假日,关工委的老师义务值班,配合学校保安、门卫加强校园巡查和设施监管,后勤部门定期做好了设施检修。

同时学校利用专项资金,在开放区域安装了三只360球型摄像头,做到了开放区域全覆盖,在校门口安装电子刷卡机,还增加了两只硬盘录像机,对开放区域进行全程动态摄像,保障了校园开放的安全管理。

几年来,先后进入我校活动的人员达十五万余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条件,受到了广大居民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三、民主管理,途径多样,赢得信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此言告诉我们,育人工作只有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才会形成真正的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仅在家校沟通的形式上创新,更努力为家校沟通注入实质的内涵——邀请关工委成员与家长一起进校园,参与学校管理。

在我们的问卷中,多数家长表示,只要学校需要,他们非常愿意前来做志愿者。

于是,我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家长的兴趣爱好,组织成各种志愿者队伍,定期邀请他们进校园,进课堂。

1、课堂有你而更加精彩。

三年来,已有不少家长自愿来校担任志愿者,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出力。

二(1)班X妈妈,她在塘南社居委工作。

2015年3月,她在二(1)班上了一节“节约用水我先行”的队活动课。

新的老师,新的课堂,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

这节队活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2)班X的爸爸,他根据自身特长,不仅提出来校担任羽毛球队的教练,还来校协助老师做好鼓号队的培训工作。

四(6)班X的爸爸,他自幼喜欢足球运动,当他得知学校还没有足球队时,便建议学校组织一支足球队,由他担任教练。

每周五社团活动那天,他都提前来校候课,准时带孩子们训练,从不间断。

2013年暑假,在南长区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我们这支球队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六(3)班X妈妈,自己是医生,今年3月,她来校为高年级女生,进行了一场“拥抱青春期”的专题讲座……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家长自己也特别珍惜这份独特的体验。

2、亮民主管理新举措,迎家长督学进校园。

2015年4月,在这万物勃发的春季,我校推出了“家长督学”的新举措。

家长代表、关工委代表组成的督学团队以新的身份,投入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为学校的更优发展出谋划策。

在学校督学活动中,他们挂牌上岗,进食堂看管理,与学生共进午餐;进课堂,与学生同上一堂课;到操场,一起参与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课后,他们与学生交谈,了解在校情况;翻看学生作业,了解课业负担;找老师或行政交流,了解学校发展……家长、老教师们组成的督学组,他们进校参与了学校管理,协调了家校关系,指导了家庭教育,优化了教育环境,如此举措,也有利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民主管理向纵深发展。

学校邀请督学上岗的新闻先后刊登于《现代快报》、《江南晚报》。

3、中国学生营养日,邀家长参观食堂。

鉴于目前饮食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学校的食堂也格外关注。

他们为食堂的卫生担忧,为食材的来源担忧,为用油担忧,为食堂操作担忧……重重忧虑呈现在了家长QQ群里,呈现在了调查问卷上。

为了增加学校饮食的透明度,学校聘用已退休的老教师吴广兰老师专门负责学校食堂管理。

学校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各班的家委会成员,利用班级qq群组织推选,选出每班一位家长为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