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5-1 通行能力分析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5-1 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道路 的性质与功能,通行能力主要反映道路服务数量的多少或 能力的大小,服务水平主要反映了道路服务质量或服务的 满意程度。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一)基本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的能力。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由于实际确定服务等级时,难以全面考虑和综合上述请 因素,往往仅以其中的某几项指标作为代表。如行车速度及 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作为路段评定服务等级的主要 影响因素。同时,由于这几项指标比较易于观测,而且车速 和服务交通量也同其它因素有关,所以取此二者作为评价服 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有一定根据的。
、货车、大车、小车、长途、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 中交通密度、流量,流向及方向分布,横向干扰等。
3)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 层次,交通信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 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 禁限等措施。
4)其它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因素等。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目前服务水平大体按下列指标划分: 1)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2)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3)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公里停
车次数等; 4)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5)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6) 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7) 经济性(行驶费用)。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参数,其具体数值的变化随道路等级、线形、路况、 交通管理与交通状况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化。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实际上主要受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制 约,如交叉口管理不善致使通行能力不高,路段上通行能 力再大也无法发挥作用。
因此,除研究路段上通行能力外,主要应研究与提高 各种类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994年及2000年版《手册》,在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方面 有所加强,还增加了交通走廊与区域交通的分析,对部分修正系 数进行了调整和简化,国情不同,不可能生搬硬套,还须结合我 国的具体条件,采用适合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实际状况的指标,但 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以参考借鉴。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一)服务水平概念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 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 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方便、驾驶员的视野,以及经济 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不同,称之为服务流率 或服务交通量。 服务等级高的道路车速快,延误少,驾驶员开车的自由度 大,舒适性与安全性好,但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交通量就 小;反之,允许的服务交通量就大,则服务水平低。
2)道路设计方面。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的具 体分析,可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主要技术指标和线 形几何要素; 老路或旧街改建的主要依据。
3) 交通管理方面。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按所处部位分类) 1)较长路段畅通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一般称 为路段通行能力,它是所有道路交通系统都必须考虑的; 2)在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 力,如具有平面信号交叉口的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3)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如各类匝 道收费口及其附近连接段的通行能力; 4)交织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如立体交叉的各类匝道、 常规环道上车流的通行能力。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 项重要指标,确定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管 理与养护的需要,也是道路交通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一 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解决以下诸课题的基础和依据:
1)规划方面。 形改善方案;交通枢 纽的规划、设计改建及交通设施配置;城市街道网规划、公 路网设计和方案比选的依据。
日本道路通行能力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能通过道路某 截面的最大车辆数。
美国定义为:一定时段和通常的道路、交通与管制条件 下,能合情合理地希望人或车辆通过道路或车行道的一点或 均匀路段的最大流率,通常以人/h或辆/h表示。
我国的定义: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 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车辆 或行人)数,亦称道路通行能量,用辆/h或用辆/昼夜或辆 /秒表示的,车辆多指小汽车,当有其它车辆混入时,均采 用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车为单位(pcu)。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定值,是随其影 响因素变化而变动的疏解交通的能力。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影响因素 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1)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括交通设施
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 肩宽度、侧向净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
2)交通条件,是指使用道路的交通流特性设计速度、客车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城市道路和公路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小客车为基 本单位,其它车辆均换算为当量小客车(pcu)。
其它各级公路均以中型货车为基本单位,其它车辆均换算 为中型货车。
通行能力是一般指所分析的道路、设施没有任何变化,还 假定其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路面条件下的通过能力,如条件 有任何变化都会引起通行能力的变化。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按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1950年版的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下简称《手册》)中
按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将其划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 (实际)通行能力和设计(实用)通行能力。
1965年版《手册》提出了“服务水平”这一概念,就将通行 能力与服务水平联系起来。1985年《手册》将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受各种条件限制下的实际通行能力、在 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的最大服务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