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的教学设计欢喜庄小学高国岩一、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要求:1.读课文,为1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教师教学准备: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1.激发兴趣: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
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看!(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
──它就是珍珠鸟。
(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2.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
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3.对比文本: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珍珠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扫除障碍:课下预习。
2、整体把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1.切入重点:快速,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
──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2.感悟情景: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
(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3.挖掘文本: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你发现了吗?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
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1.看图质疑: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
你有什么疑问?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2.规范要求: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①“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②“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规范要求:(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脉络:“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
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通过换角色读8──12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
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
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5.回归中心: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美好的境界)五、立足文本讨论拓展1.感悟写法: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支生花妙笔,你同意吗?讨论交流:作者的生花妙笔究竟“妙”在哪里?课文如此打动你的原因何在?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2、名家引路: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大屏幕示:冰心的话:“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
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作者冯骥才的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拓展练笔: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4.升华主题: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
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珍珠鸟》的教学设计欢喜庄小学高国岩一、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要求:1.读课文,为1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教师教学准备: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1.激发兴趣: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
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看!(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
──它就是珍珠鸟。
(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2.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
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3.对比文本: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珍珠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二、再读文本整体感知1.扫除障碍:课下预习生字。
2、整体把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1.切入重点: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
──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出示: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扣住“趴”“好熟”“咂嘴”“做梦”感悟“信赖”带来的甜美、幸福,相机指导朗读。
2.感悟情景: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
(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3.挖掘文本: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你发现了吗?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
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1.看图质疑: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
你有什么疑问?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2.规范要求: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大屏幕随出示两个问题:①“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②“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以及建议的学习方法:勾画词句、换角色读、写批注、……)规范要求:(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脉络:“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
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师:作者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诉说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咱们先看看对于这种怕人的大鸟,作者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呢?1.细细品读1-5小节,勾画“我”精心呵护照顾珍珠鸟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情景预设:2.组织交流句子,谈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
(1)“它们被安置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织的笼子里,笼人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引导学生抓住“简易”、“干草”,理解“舒适又温暖”的意思。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像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点拨:作者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给珍珠鸟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家,让它们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里轻松自在地生活,可见作者的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