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模拟题精编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模拟题精编

课后巩固练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城非鱼浓雾锁城。

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

雾太大了。

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

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

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

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他什么也看不到。

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

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

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

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

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

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

总会走出去吧。

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

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

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

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蹿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

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

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

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

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

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

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

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

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

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儿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

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

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

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吗?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标题类题)“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

答:解析:题干指向很明确,“标题”“意蕴丰富”,因此属于“标题意蕴”理解题。

①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孤城”既指道路被封锁形成的“孤城”,也指主人公内心的“孤城”,一语双关。

②分析标题的表层义: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③挖掘标题的深层义: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要忙于工作,没有人交流。

答案:标题“孤城”,一语双关。

①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②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2.(主旨意蕴类题)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路历程。

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

答:解析:本题的切入点很小,情节方面已经明确,就是分析主人公为什么雾天想“回家”,又为什么雾散之后“返城”即可。

答案:①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

②当李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家。

③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有他对事业的追求。

④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

⑤现实中,许多人常常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

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使人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羊的冬季纪东方大风刮了七天,大雪下了七夜。

战备公路边三四米深的大沟平了,不但平了,连公路上也积了半米厚的雪。

暴风雪把路封了,阿拉嘠哨所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军”前沿。

大清早一起床,王平均连长召集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长开会,讨论一连人的吃饭问题。

司务长愁眉苦脸抖搂所有的家底:米够吃一天,菜窖里还有三个大萝卜,一棵瘦白菜。

全连已经吃了五天的盐水煮饭,今天山下再送不上来给养,战士们就要饿肚子了。

山对面,不足200米直线距离就是另一个国家的哨所。

边境,前沿,战备紧张,难道真的要让我们的战士饿着肚子去站岗吗?王连长急得满脑门子汗,在屋里转了三个圈,忽地甩脱披着的皮大衣,下决心地扔掉手里的烟,说:“不行,我带一班下山。

背也得背给养上来。

”司务长红了眼圈:“这事责任在我,没有在暴风雪来之前安排好,我去。

”一班长腾地站起来:“这条路我最熟,还是我带人去。

连长你要指挥战备,不能离开。

”门忽地开了,寒风追逐着雪花,低吼着扑向地面,打了个旋。

一个小战士闯进来,报告都没有打,结结巴巴地说:“连长,连……长,后院,后院。

”“有情况!”连长顺手掏出了手枪,一班长伸手去摸墙架上的冲锋枪。

小战士更急了,“不是,不是……敌人,是……”转眼工夫,刚才愁眉苦脸的一屋子人迅速集合,成战斗队形把后院包围得水泄不通。

一只羊躺在后院的栅栏门前,可能是冻的,也可能有伤,已经奄奄一息,无助的大眼睛睁开又闭上,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

营房后面就是山,山上经常有老百姓放羊,国境那边的这边的都有。

羊是吃草的,羊吃草不分国境,哪边的草都可以吃饱肚子。

昨天晚上的风太大了,估计是风雪中羊跑迷糊了,从山上摔下来。

连长松了口气,摇摇头,把手枪插回枪套:“嗨,一只羊。

”一班长如释重负地关上枪机:“嗨,一只羊。

”司务长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嗨,一只羊。

”对呀,一只羊!大家的眼刷地都亮了,亮得红彤彤的,好像把山上的雪都照亮了。

一只羊啊。

一只无主的羊。

看看门前奄奄一息的羊,大伙看看司务长,司务长看看一班长,一班长又看看连长。

连长说:“先把它弄到炊事班,其余人回连部。

”连部继续开会。

战士们也在开会。

话题自然离不开羊。

有的说,当然是杀了炖一锅,全连美美地吃一顿,留着羊头和骨头,熬成老汤,吃上三天五天没有问题。

有的说,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

不能违反群众纪律,尤其是边境,闹不好会引起国际纠纷。

对方马上反驳,现在牧民有的是羊,不在乎少一只两只。

再说,咱们自己不说,吃到肚子里谁知道?不要假积极。

双方争得气呼呼,但又谁也不能说服谁。

想吃肉的似乎已经闻到了伙房里羊肉的香味。

怕犯纪律的把脸贴在窗户上,悄悄把玻璃上的冻雪画出一只羊的样子。

晚上开饭的时候,还是米饭盐水萝卜。

那只羊没有成为晚饭,而是在灶房里溜达,嘴里叼着连里仅存的细菜——半棵瘦白菜,没有菜心只有菜帮的当地产的小白菜。

据说,连长派通讯员卫生员给羊当“保镖”,挡住了炊事班长举起的菜刀。

半棵白菜也是连长特批的。

司务长心疼得差点和连长吵起来,那是他给连长留的最后的一点特殊“伙食”。

王连长的胃病犯了,吃萝卜吃得直吐酸水儿。

据通讯员说,连长一夜没睡,打了十几个电话。

最后一个电话没有说完就断了,大雪结成的冰凌把电话线压断了。

第二天,雪停了,一班长集合队伍准备下山背粮。

临出发的时候,一幅场景让他目瞪口呆:最少有两三百只的羊群争先恐后地涌来,密密麻麻的羊蹄印在雪地里踩出了一条瓷瓷实实的“天路”,后面是旗里拥军模范乌日格愣大叔赶着爬犁,爬犁上是粮食、冻羊肉。

麻袋最下面,还有一口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过年都难得的细菜——真真正正的内地大白菜。

那只羊一直养在连队,乌日格愣大叔说不是他家的羊,一冬天也没有人来认领。

一只羊温暖了我们整整一个冬天。

直到我复员下山,那只羊还在山上。

(有删改)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了阿拉嘎哨所的军人在大雪封山、给养缺乏时发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工作认真负责、思想坚定、纪律性强的连长形象。

B.“寒风追逐着雪花,低吼着扑向地面,打了个旋”一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渲染了气氛。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在发现是一只羊误入后院的情节中,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连长等人的心理。

D.战士们就“杀羊饱吃一顿”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情节展现了战士们不同的性格,也表达了对想杀羊吃肉战士的批判。

解析:选D。

“……也表达了对想杀羊吃肉战士的批判”说法不正确,“战士们就‘杀羊饱吃一顿’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没有表达对想杀羊吃肉战士的批判的意思。

4.小说围绕“一只羊”展开情节,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解析:首先弄清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揣摩概括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了阿拉嘠哨所军人在大雪封山、给养缺乏的情况下最终善待了那只无主羊的小事,表达了对阿拉嘠哨所军人纪律严明、精神高尚的赞颂,同时也蕴含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大主题。

答案:①作者借哨所军人在大雪封山、给养缺乏的情况下最终善待了那只无主羊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对身处困境但纪律严明、精神高尚的边防军人的赞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