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四字成语解释及造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四字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面我们来看看高中四字成语解释及造句,欢迎阅读借鉴。
1、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造句: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
形容非常生气。
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
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7、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9、千方百计:方:方法。
讲:办法。
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2、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造句: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造句: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14、草木皆兵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15、赤膊上阵释义:光着膀子上阵。
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赤膊上阵,亲自出马了。
16、乌合之众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
17、四面楚歌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8、用兵如神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
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
19、有勇无谋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有勇无谋,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20、坚壁清野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高中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知识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
文基础知识大全-
中国与西方文化存在根本上的差异,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知识点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差异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有帮助。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
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
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
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
二、解题: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一篇文化批评论文。
文章的题目是论题,就是揭示论述的范围。
如果将它补全了,就是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资源的角度看两种文化的短长,以及由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三、文章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文化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讨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短长。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全文的理论支撑点,即打算从文化结构上,也就是从根本观念上,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考察,因为一切文化现象都受一定文化观念的支配,接着又把自己的方法,律定为在宏观的视野下,用文化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
进而提出了自己潜心研究的结果。
论点的提出,是有一个程序的。
先从“资源一矿藏”人手,揭示出大思路,再提出自己所取的角度和方法:从宏观视野下来考察,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
最后引出考察后所得出的论断。
对于作出论断的依据和来源先交代清楚,提出论断,为后面的分论作出了总体安排。
第二部分(第2—6段),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长短优劣的具体比较。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3段),西方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
第2段,先紧承上段,谈感性生命的极度表现。
接着举例分析。
接着笔锋一转,阐述了西方人这种对于人类感性生命力的探究和追求所发挥的作用。
也是举例分析,在举例中,前后的例
子有层面的关系。
段末笔锋一转,阐述了西方人这种对于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和追求所发挥的作用。
论述西方人在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进行探究,是分开来讲的,两者内部的层次、表达方式(句式、逻辑论证的方法)都是大体一样的。
第3段,谈西方文化这种对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两极的极端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层(第4—6段),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根本观念及其长短优劣。
第4段,中国文化呈现的样式及优劣。
作者从剖析中国人文化观念人手,指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的实质:蔑视竞争、压抑冒险热情。
进而点出了它的后果,用了“不仅……而且”的递进句式,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接着举例说明。
接下去,谈中国理性生命方面的状况。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在理性生命方面的传统精神的实质是注重实践,忽视思辨,这种倾向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
顺下去,通过实例(圆周率、祈年殿)和西方科学建树相比,指出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如同欧几里得、牛顿那样的语文与物理的理论体系。
段末,形象地吐露了自己的感慨:“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
”
这一段也是从源头说起,先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实质,从感性生命方面谈到了理性生命方面。
感性生命方面使得中国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和竞争,只能产生出以延年益寿为指归的健身运动。
再从理性生命方面展开,指出由于只注重实践,忽视思辨,影响了科学体系的建立,应用的仍是演绎论证,从因推导到果。
第5段,中国文化的特征。
在综述以后先谈成就,用了一个“不仅…小也不仅……而且……”的递进句,列举了文学、艺术和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样式或品种,最后归结到古人艺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
再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入下去,比较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与西方知识分子(经院哲学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突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养性、文章著述和处世待人方面的特点。
第6段,在比较中谈中国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受到艺术与工艺的制约,带有艺术化和工艺化的影子,显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各有短长。
这一部分采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各自分述,在分述之中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最后在解释中国文化的特点时再做进一层的比较。
作者从自己琢磨出来的理念出发,通过演绎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验证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7段),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态度。
第7段,采用反面论证的方法,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第四部分(第8段),正确认识和估价中华文化传统现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本段从现实情境出发分析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功能。
先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展开。
全文是从中国与西方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说起的,这种差异是从显性的文化现象浸入到隐性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中间部分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比较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所在,他们的所长与所短。
接下去,是反驳两种对于接受外
来文化和对待自身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论调。
最后探讨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知识点就是这些,大家在课后可以认真练习2016苏教版高二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同步练习来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