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

201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1讲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知识精讲】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二者符号表示不同.求解集合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集合的元素,即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元素.2.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和相等.常常借助Venn 图、数轴和函数图象进行有关的运算,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洁.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其特殊常常容易忽略.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基础梳理】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确定性_____、___互异性_____、 ____无序性_____.(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属于___或____不属于____关系, 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__列举法_____、___描述法____、___图示法____、 __区间法_____.(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N+);整 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____有限集____、__无限集___、__空集_.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则____(或____).∅ _⊆__A ;A_⊆__A ;A ⊆B ,B ⊆C ⇒A__⊆__C.若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__2n __个,A 的非空子集有__2n -1_个,A 的非空真子集有__2n-2__个.(2)集合相等若A ⊆B 且B ⊆A,则___A=B ____.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并集:A ∪B={x|x ∈A 或x ∈B}; 交集:A ∩B=___{x|x ∈A 且x ∈B}____;补集:=__{|}x x U x A ∈∉且___. U 为全集,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并集的性质:A ∪∅=A ;A ∪A=A ;A ∪B=B ∪A ;A ∪B=A ⇔B ⊆A.交集的性质:A ∩∅=∅;A ∩A=A ;A ∩B=B ∩A ;A ∩B=A ⇔A ⊆B.补集的性质:【要点解读】要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已知集合M={y|y=x 2+1,x∈R},N={y|y=x+1,x∈R},则M∩N=( )A .(0,1),(1,2)B .{(0,1),(1,2)}C .{y|y=1,或y=2}D .{y|y≥1}【命题立意】集合M 、N 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 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 、N 分别表示函数y=x 2+1(x∈R),y=x +1(x∈R)的值域,求M∩N 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标准解析】M={y|y=x 2+1,x ∈R}={y|y ≥1}, N={y|y=x +1,x ∈R}={y|y ∈R}.∴M∩N={y|y≥1}∩{y|y∈R}={y|y≥1},∴应选D .【误区警示】①本题求M∩N,经常发生解方程组21,1.y x y x ⎧=+⎨=+⎩0,1,x y =⎧⎨=⎩得1,2.x y =⎧⎨=⎩或 从而选B 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 、N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 、N 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 2+1}、{y|y=x 2+1,x∈R}、{(x,y)|y=x 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变式训练】集合{}0122=++=x ax x A 中有一正一负两个元素,求a 的值.【标准解析】因为集合有两个不同元素,所以0a ≠且440a ∆=->,设两个元素分别是12,x x ,因为两个元素符号相反,所以1210x x a=<. 【技巧点拨】本题的实质是一元二次方程解的问题,解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另一种是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答案】由题意知,方程2210ax x ++=为一元二次方程,且有一正一负根, 设两个根分别是12,x x ,则由12044010a a x x a ⎧⎪≠⎪∆=->⎨⎪⎪=<⎩可得0a <.要点二集合的关系【例2】若A={2,4,3a -22a -a +7},B={1,a +1,2a -2a +2,-12(2a -3a -8),3a +2a +3a +7},且A ∩B={2,5},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表示,集合语言的理解、集合的运算,解一元一次、二次方程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标准解析】∵A ∩B={2,5},∴3a -22a -a +7=5,由此求得a =2或a =±1. A={2,4,5},集合B 中的元素是什么,它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有待于进一步考查.当a =1时,2a -2a +2=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违背,故应舍去a =1.当a =-1时,B={1,0,5,2,4},与A∩B={2,5}相矛盾,故又舍去a =-1.当a =2时,A={2,4,5},B={1,3,2,5,25},此时A∩B={2,5},满足题设.故a =2为所求.【误区警示】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变式训练】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10B x x ax a =-+-=,且AB B =则a 的值为______.【标准解析】集合,A B 都表示方程的解集,集合{}1,2A =,是确定,有四个子集,由A B B =B A ⇒⊆而推出B 有四种可能,进而求出a 的值.【技巧点拨】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集合A 的子集有四个,故B 有四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简易入手,思路清晰.集合B 不要写成B ={}1,1a -,因为1a -可能等于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另外还要考虑到集合B 有可能是空集,还有可能是单元素集的情况.要点三集合的运算【例3】集合A={x|x 2+5x -6≤0},B={x|x 2+3x>0},求A ∪B 和A ∩B .【命题立意】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要尽可能借助文氏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问题灵活直观地获解【标准解析】∵ A={x|x 2-5x -6≤0}={x|-6≤x≤1}, B={x|x 2+3x>0}={x|x<-3,或x>0}. 如图所示,∴ A∪B={x|-6≤x≤1}∪{x|x<-3,或x>0}=R . A∩B={x|-6≤x≤1}∩{x|x<-3,或x>0}={x|-6≤x<-3,或0<x≤1}.【误区警示】本题采用数轴表示法,根据数轴表示的范围,可直观、准确的写出问题的结果.【变式训练】设全集U={x|0<x<10,x∈N *},若A∩B={3},A∩C U B={1,5,7},C U A∩C U B={9},则集合A 、B 是________.【标准解析】A={1,3,5,7},B={2,3,4,6,8}.【技巧点拨】本题用推理的方法求解不如先画出文氏图,用填图的方法来得简捷,由图不难看出.要点四集合的应用【例4】已知集合A={x|x 2+(m +2)x +1=0,x∈R},若A∩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命题立意】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的工具,常用于其他章节中,并能与其综合应用.本题主要考查能否准确理解集合表示的意义.【标准解析】由A∩R *=∅又方程x 2+(m +2)x +1=0无零根,所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2240,20,m m ⎧∆=+-≥⎪⎨-+<⎪⎩或△=(m+2)2-4<0.解得m≥0或-4<m<0,即m>-4. 【误区警示】解决有关A ∩B=∅、A ∪B=∅,A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变式训练】设A={x|-2<x<-1,或x>1},B={x|x 2+a x +b≤0},已知A∪B={x|x>-2},A∩B={x|1<x≤3},求a 、b 的值【命题立意】可在数轴上画出图形,利用图形分析解答【标准解析】如图所示,设想集合B 所表示的范围在数轴上移动,显然当且仅当B 覆盖住集合{x|-1<x<3},才能使A∪B={x|x>-2},且A∩B={x|1<x≤3}.根据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关系,可知-1与3是方程x 2+a x +b=0的两根,∴ a =-(-1+3)=-2, b=(-1)×3=-3.【技巧点拨】类似本题多个集合问题,借助于数轴上的区间图形表示进行处理,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会得到直观、明了的解题效果.第2讲 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表示【知识精讲】1.若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一致,并且定义域相同,则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2.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求函数解析式比较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和解函数方程等,特别要注意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函数问题,通过设自变量,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并明确定义域,还应注意使用待定系数法时函数解析式的设法,针对近几年的高考分段函数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3.求用解析式y=()f x 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若()f x 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 x 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③若()f x 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④若()f x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⑤若()f x 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4.分段函数尽管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是一个重要的函数形式,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其图象为若干段曲线,不一定连续.【基础梳理】1.函数的基本概念(1)函数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 为 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 x ,x ∈A.(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f x ,x ∈A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4)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2.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3.映射的概念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 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4.由映射的定义可以看出,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要注意构成函数的两个集合A, B 必须是非空数集.【要点解读】要点五函数与映射的概念【例5】设集合{1,0,1}M =-,{2,1,0,1,2}N =--,如果从M 到N 的映射f 满足条件:对M 中的每个元素x 与它在N 中对应的元素()f x 的和都为奇数,则映射f 的个数是( )A.8个B.12个C.16个D.18个【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学生对映射的定义的理解、推理论证能力和分类讨论思想.【标准解析】因为()x f x +为奇数,所以需要给每一个元素x 找到对应的元素()f x ,对应的元素不同表示不同的映射,需要分类讨论.【误区警示】对映射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导致错误,不会分类,【答案】∵()x f x +为奇数,∴当x 为奇数1-、1时,它们在N 中的对应的元素只能为偶数2-、0或2,由分步计数原理和对应方法有239=种;而当0x =时,它在N 中的象为奇数1-或1,共有2种对应方法.故映射f 的个数是9218⨯=.故选D.注:理科的同学可用上述方法,文科的同学可以一一枚举,然后查个数.【变式训练】A={1,2,3,4,5},B={6,7,8}从集合A 到B 的映射中满足(1)f ≤(2)f ≤(3)f ≤(4)f≤(5)f 的映射有( )A .27B .9C .21D .12【标准解析】因为对应关系的存在,(1)f 、(2)f 、(3)f 、(4)f 、(5)f 都必须有确定的值,并且满足“≤”的关系,要么取“小于”要么取“等于”,所以可以根据等号的个数进行分类讨论.【技巧点拨】熟练掌握映射的概念,根据对应法则,找准对应关系,选好分类标准,避免重复和遗漏.【答案】(1)当全是等号时,(即与B 中的一个元素对应),则f 有C 13个;(2)有一个不等号时的映射(即与B 中的两个元素对应),f 有C 14·C 23=12个; (3)有二个不等号的映射,f 有C 24·C 33=6个.所以共有3+12+6=21个,答案选C .要点六求函数的定义域【例6】函数y=)1(log 221-x 的定义域是( )A.[-2,-1]∪(1,2)B.(-3,-1)∪(1,2)C.[-2,-1]∪(1,2)D.(-2,-1)∪(1,2)【命题立意】作者考查我们对于常见表达式的综合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