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报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2006年12月被列为海事大学重点课程(群)建设项目,2007年5月被列为“市教委重点课程”。

该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党中央历来都十分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这门课从1985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即1985年方案,1998年方案和2005年方案。

每一次改革都是在中央政治局直接过问,党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每次改革,都有力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面貌的改变,促进了课程体系的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根据2005年方案的改革精神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设计了教学日历,已经运行了五个学期,并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断完善。

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的要求,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思考。

(一)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用两句话概括既全面又准确。

第一句话是教师是第一课堂的主导者;第二句话是教师又是第二课堂的参与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以下简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老师,这门课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不是党务干部,又不是行政管理者,也有别于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我们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五路大军的重要成员,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三观”的神圣使命,是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实施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台上应起主导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仅完成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参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课堂活动获得的各种学生思想、行为的信息,也是联系实际,针对思想,结合特点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资源。

总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这个岗位,既是职业,更是事业。

作为职业要求教师忠于职守,敬业爱岗;作为事业,要求教师不懈追求,全力以赴。

(二)教学上的规性和延伸性之间的关系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在课堂上到底应该讲什么”。

按理,有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这应该不成问题,但对本课程而言,这确实又很成问题。

我们平时总是会听到同学有这样的意见或建议:“希望教师不要照课本讲”等等,对教师而言,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中要求讲的东西不能不讲,这是教学规;对许多学生而言,你如果讲这些我就是不爱听。

这确实是一对矛盾。

所以,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即既要围绕教章(节)的主要思想,但又不能拘泥于现有条目的束缚,要在容的深度、广度、即时性等方面入手,针对同学的思想实际拓展教学容,充实课堂信息,兼顾教学规性和延伸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就是用生动语言,切合青年大学生实际的实例,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同学,让他们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使课程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教师知识积累中“博杂”与“专精”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对教师的两种相反的要求:一种是要求我们“做杂家,什么都要懂和通”,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博一些;一种是要求我们的授课要讲出水平、讲出深度,要旁征博引,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了解要“达到专家的水平”,要有专门的研究,要“专精”。

确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容十分地庞杂,本身就包括道德修养和法律两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掌握两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而且要将两门课程的容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要比较高的。

我们在实践中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但要精通两门课程的知识,而且要将两门知识融合起来。

(四)教学容的与时俱进与教师自身知识积累的相对稳定的关系随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大体上每隔7-8年就要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不断充实新容,体现新成果。

同时,在这一周期的期间,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容的局部的增减、调整,实际上几乎每年都有。

因此,任课教师普遍感到教学容体系的更新快、变化大,常有无所适从之感。

在这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知识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将新的要求和理论充实到教学容中去,不能和时代脱节,更不能说过时的和错误的话,对学生造成误导。

因此处理好教学容与时俱进与教师自身知识积累相对稳定的关系非常重要。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常上常新的课程,对大学生的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会不段跟上时代的要求,为大学生的成长起到领航的作用。

二、课程建设目标容(一)课程建设的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环节的建设,将本课程建设成容科学、方法多样、手段先进、考核手段合理有效的重点课程,并建设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1、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本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关乎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优秀而杰出人才的大计。

因此,要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采用符合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才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该课程上好,把党和国家对青年的要求化做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实践。

2、抓好教学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本课程采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在紧紧围绕教材容的基础上,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辩证关系,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争取实现网上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3、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本课程建设成市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容1、充实、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媒体课件。

2、不断完善教学大纲。

我们已经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还有进一步补充完善的需要。

3、集体备课,分工负责,编写出统一的教案,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

4、编写出教学案例汇编一册。

5、探索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方面,考核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以往采取的是让同学写论文等当堂考核的方式,我们要探索出适合本门课程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争取编制试题库。

三、课程体系、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体系基本上按照中央统一的要求,按照教材的体系备课,教学容在教材容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更新。

在教学方法方面,各位老师不断创新,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一)从孝文化教育开始要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能完全按照国家统一教材灌输。

必须恰当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依存和超越关系。

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当得知还要上德育课,各种心态油然而生:疑惑、漠视、嘲笑乃至厌恶,不一而足。

如何使课程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大学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然而难与易是相对的,只要下工夫研究探索,就能创造出既有理论性、思想性,又有艺术性、审美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该课程。

那么,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从人类最基本品德——尽孝报恩谈起。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体现。

《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组成的,说明一切教育都要从孝开始。

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曾这样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

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的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

”马克思·韦伯也曾把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做过比较分析,他说:“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

”实际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孝”不仅是中国基本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现代文化的灵魂。

现代社会文明需要孝道。

一个孝道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人,其他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到和做好,因此,孝是人类必须要做到和做好的第一件大事。

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就是要从孝文化教育开始,真正做到入耳、入心,真正有效。

(二)审美分析法我们在绪论课点名结束后,就对全班学生的进行审美分析归类。

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类:1、称谓美辞2、助字美辞3、身份美辞4、形容美辞5、德性美辞、行为美辞6、寄托希望起名法7、寄学识渊博之望起名法8、寄济世安民之望起名法9、盼望智力超群起名法10、向往姿容俊美起名法11、希望幸福富足起名法12、希望健康长寿起名法13、祝愿一帆风顺起名法14、崇尚优良性格起名法15、崇尚贤良品质起名法等等。

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和兴奋。

从此开始,引出从美好的上看到家长对子女深深的爱心,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之心,再通过古今中外的生动事例阐明人类的父母之爱,对儿女的深情和期望,激发学生作为子女感恩父母,进而报效国家的动力。

(三)大学生写给父母的感恩信通过感恩教育,我们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或养育者写一封感恩信(同时我们附上“致海事大学学生家长的公开信”),虽然书信已经不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主要形式,作为初入大学的青年学子可能也从来没有对父母表达过感恩之心,但是通过写给父母或养育者的写信作业,同学们第一次认真回顾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所有辛劳,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付出的心血,以及在自己身上寄托的深情厚望。

我们同时请求家长给孩子回信,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子女作人生引导。

很多学生收到了家长的回信。

有的父母信中表示,收到子女的感恩信后,边读边掉泪;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家信时哽咽失语。

有的家长给学校来信,说这种教育方法太好了,你们的精心教育。

这种把理性说教和情感震撼结合起来的方法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创造了各种具有科学性、形象性、艺术性、审美性、生动性、悦纳性的方法。

如:三分钟青年论坛、现代礼仪小品操练、互相赞美法、案例讨论法、演讲比赛法、心理测试法、创新思维训练法等等,学生们对本课程的认同度和评价很高,可以说好评如潮,在这方面我们还会不断地探索。

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如手机信息(随时释疑解惑)、博客(俞平王红丽苑琛)等,将课堂的交流延续到生活中,24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做学生的贴心人。

四、教材、教学资料和实验、实习条件的建设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2006年8月第一版主要参考资料: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著者书林,高等教育,2006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著者许汝罗, 王永亮,高等教育,2006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疑难问题解析)》,著者勇,高等教育,2006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解析)》,著者戴艳军, 慧民,高等教育,20065、宏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20046、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案例解读》,复旦大学,20057、国生编著《北大名师告诉你这样学习最有效》,文化,20068、烨子主编《北大人生规划》,新华,20029、国富、徐大建主编《珍惜人生-当代大学生伦理案例评析》,人民,2005五、师资结构的合理化和师资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教研室任课教师知识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