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特里芬难题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定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矛盾的。
即当美国国际收支处于长期顺差时,人们愿意持有美元,但却很难得到它;当美国国际收支处于长期逆差时,人们对美元的需求很容易满足,但却因对美元失去信心,不愿意持有美元了,这种两难就是“特里芬难题”。
2、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缩写为BO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流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3、国际收支平衡表(BOP statement)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
4、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主要是指各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如金融机构、进出口商、国际投资者等出于自身特别的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避税收、逃避管制或投机等而进行的交易活动。
5、调节性交易(Regulative Transaction)。
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于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货币稳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交易。
所以又称弥补性交易。
6、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三个项目。
7、支出转移政策,目的在于将国内外支出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国内产品上,以增加本国收入。
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和选择性政策。
8、J曲线效应是指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国际收支状况在贬值之初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入才会增加,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的这一运动过程,其函数图像酷似大写英文字母“J”,故名“J曲线效应。
9、丁伯根法则(Tinbergen Rule):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n种独立且有效的政策工具。
10、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以贬值手段改善贸易收支逆差的充分条件在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需满足以下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2、国内外商品都具有无限供给弹性;
3、以国际收支均衡为初始状态。
11、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由于不便进行直接贸易管制,支出转移政策转变成为特定的固定汇率政策。
这表明,要实现内部和外部经济的均衡,就只能依靠支出调整政策这一种工具,政策工具数目少于经济政策目标数量。
12、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
13、国际清偿力是指该国无须采取任何影响本国经济正常运行的特别调节措施即能平衡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其汇率的总体能力。
14、基础汇率(Basic Rate):选择出一种与本国对外往来关系最为紧密的货币即关键货币(Key Currency),并制订或报出汇率。
本币与关键货币间的汇率称为基础汇率。
大多数国家都把美元当作关键货币,把本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作为基础汇率。
15、套算汇率(Cross Rate),又称为交叉汇率。
它是在基础汇率的基础上套算出来的本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16、即期汇率(Spot Exchange Rate),也称现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后,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
这一汇率一般就是现时外汇市场的汇率水平。
17、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也称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18、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的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稳定。
目前许多国家仍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9、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可自由浮动,官方在汇率出现过度波动时才出面干预市场。
20、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21、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
从计算方法上看,它是在现期名义汇率的基础上用过去一段时期两种货币各自的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来加以校正,从而得出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汇率水平及汇率变化程度。
22、外汇倾销:是指在有通涨的国家中,货币当局通过促使本币对外贬值,且货币对外贬值的幅度大于对内贬值的幅度,借以用低于原来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倾销商品,从而达到提高商品的海外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最终改善贸易差额的目的。
23、管理浮动(也称不清洁浮动)指政府为了使市场汇率向对本国有利的方向浮动,通过外汇交易干预市场
汇率,保持汇率不会过度波动。
24、爬行钉住是一种自动调整汇率的制度安排。
货币当局首先确立本币与钉住货币的平价,同时规定每次调整幅度。
其特点是汇率持续小幅调整,调整时间和幅度由官方规定。
25、汇率目标区:在限制汇率波动性的同时,允许某些国家币值变化来消除不同汇率安排间的差异,通常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作汇率目标区方案。
26、掉期外汇交易是指在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交易,即把原来持有的甲货币做一个期限上的调换。
27、跨式期权:指以相同的执行价格同时购买或卖出相同标的资产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多头跨式期权交易策略,指以相同的执行价格同时买入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
空头跨式期权交易策略,指以相同的执行价格同时卖出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
28、外汇互换也称货币互换,指交易双方相互交换不同币种但期限相同、金额相等的货币及利息的业务。
29、外汇期货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场所内,以公开叫价方式确定汇率,买入或卖出标准交割日期、标准交割数量的外汇。
30、择期交易(optional forward transactions)指在零售外汇市场上,银行在约定期限内给予客户交割日选择权的外汇远期交易。
31、范围外汇远期合约(range forward contracts)也称弹性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在达成外汇远期交易时,对远期交割汇率做出一个弹性约定,设定汇率波动上下限,使合约购买者在外汇远期交割价格上可以有三种选择。
32、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33、欧式期权:即是指买入期权的一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才能行使的期权。
34、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即汇率风险,是指在不同币种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国际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35、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指企业或个人在交割、清算对外债权债务时因汇率变动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以货币兑换为特征,涉及一切以外币为媒介或载体的经济交易。
36、折算风险指涉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货币折算处理而承担的汇率变动风险。
由于汇率波动,选择不同时点的汇率评价外币债权债务,可能造成较大的会计账面损益。
虽然折算风险只涉及账面损失,但仍然可能不利于对涉外企业的业绩评价。
37、离岸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部分,是从事境外金融业务的境外市场。
离岸市场不是指某一市场的地理位置,而是针对市场中交易的货币的性质而言的。
38、欧洲债券:指借款人在外国资本市场发行的非东道国货币标价债券。
39、外国债券:指借款人在外国资本市场发行的以东道国货币标价的债券。
40、扬基债券:在美国市场承销和发行的非美国公司的美元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