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型风流压力传感器说明书
1.4 环境条件 1.4.1 工作条件
a) 工作温度: 0 ℃~40 ℃; b) 相对湿度: ≤95 %; c) 大气压力: 80 kPa~106 kPa;
1
d) 风速:≤(0~8)m/s; e) 机械环境: 无显著震动和冲击的场合; f) 有煤尘和瓦斯存在的场所。 1.4.2 最恶劣的运输贮存条件 a) 高温: 60 ℃; b) 低温:-40 ℃; c) 相对湿度: ≤95 %; d) 振动: 50 m/s2; e) 冲击:500 m/s2。 1.5 类型 1.5.1 防爆类型: 矿用本质安全型。 1.5.2 防爆标志: ExibI。
传感器在井下如显示“8.88”等其它不明字符或反复显示“00.00”时,应首先检查传感器与分站 间的距离是否过长。如传感器离分站过远,二者间铺设的电缆距离过长有可能造成上述故障。此时, 只需适当缩短二者间的距离或在二者间增加分站即可使传感器恢复正常。若出现上述故障时传感器的 位置就在分站附近,则需将传感器取下带回地面检修。
6
8 运输、贮存
8.1 运输方式不限,但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动与冲击,避免雨雪直接淋袭。 8.2 产品应贮存于没有雨雪侵入、通风良好,空气中不含有酸、碱等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场所。 8.3 存放期超过一年的产品不出厂或使用前应逐台检修,更换锈蚀的元器件,并重新进行出厂检验。
9 开箱及检查
9.1 开箱时注意安全,以避免设备损坏。
开机后传感器的数字显示应与实际温度值相一致,若有偏差,可将配套遥控器对准传感器显示 窗,轻轻按动遥控器上的选择键,使显示窗内的小数码管显示“2”,传感器即进入精度调校状态。若 需增加,则按动摇控器上的上升键(△);若需减少则按动遥控器上的下降键(▽),直至传感器的显 示值与被测环境的实际温度值相同为止。 5.2.3 自检
6 典型故障处理
5
6.1 传感器接受不到遥控信号 当出现传感器接受不到遥控信号现象时,首先应确认遥控器内的电池是否有电。如有电,则应及
时将传感器带回地面,检查、更换传感器线路板上数码管旁的(SFH)红外接收头。 6.2 小数码管显示的功能位数字乱跳且无法控制
当传感器显示窗内的小数码管(功能位)出现数字乱跳且无法控制时,可更换传感器线路板上数 码管旁的(SFH)红外接收头。 6.3 传感器显示“8.88”或其它不明字符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的此项功能主要用来检查传感器自身的工作是否正常。具体方法是:按动 遥控器上的选择键,使传感器显示窗内的小数码管显示“3”, 此时可分别按动上升键或下降键,调节 报警点。否则传感器即可能出现故障需检修。
特别提醒:每次对传感器部分参数进行调节后,断电之前,都必须先再次按动遥控器上的选择 键,使显示窗内的小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循环至消隐,此时传感器即将重新调校后的参数存入单片机。 否则,将导致此次调校无效。
1.2 主要用途和适用范围 1.2.1 主要用途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老塘漏风,隔墙密闭质量的连续监测。 1.2.2 适用范围
井下煤尘巷道、回风巷的通风配风、瓦斯抽放管道的负压监测。
1.3 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意义 GF□□
(A) 设计序列号 F 代表负压传感器,Z 代表正压传感器 测量范围 风流压力 传感器
1.1 产品特点 1.1.1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在设计中采用了新型单片微机和高集成数字化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 提高了整机性能的可靠性,便于维护与调试。 1.1.2 本传感器在整机的零点、灵敏度调校上实现了红外遥控调校功能,方便了仪器的调校工作。 1.1.3 本传感器在电源设计上采用新型开关电源,大大降低了整机功耗,增加了传感器的传输距离。 1.1.4 本传感器增设了故障自检功能,方便了使用与维护。 1.1.5 本传感器的外壳采用了高强度结构,使整机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
测量范围 -100 kPa~0 kPa
-5 kPa~0 kPa 0 kPa~5 kPa 0 kPa~100 kPa
3.2.4 误差范围:±1%F·S。
3.2.5 就地显示方式:四位红色数码管
左起第一位功能显示:
“1”—调零
“2”—调灵敏度
“3”—自检
后三位测量值显示:(kPa)
3.2.6 信号输出方式: 200~1000 Hz。
9.2 开箱后应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损坏和附件是否齐全。
9.3 附件清单
a) 使用说明书
1 份;
b) 产品合格证
1 份;
c)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1 台;
10.2 防爆合格证号: 10.3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号: 10.4 联系方法见封底。
7
图 1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电路原理框图
2
2.2 结构特征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主机的机壳由不锈钢冲压而成,其前后盖的合缝处设计有既防尘又防水橡
胶密封围。仪器下面的显示窗为四位红色数码。整个设计新颖、体积小、调节方便。外观结构图见 下图(GF5Z(A)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3 技术特性 3.1 主要特征 3.1.1 采用了新型的单片微机和高集成的数字化电路,整机电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维护、调 试。 3.1.2 具有就地显示及信号输出双重功能。 3.1.3 采用了新型的开关电源,降低了整机功耗,提高了信号的带负载能力,增加了信号的传输距离。 3.1.4 增加了故障自检功能,便于使用、维护。 3.1.5 外壳结构采用了高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增强了传感器的抗冲击能力。 3.2 主要技术指标 3.2.1 本安参数
检修方法:用专用螺丝刀打开传感器后盖,仔细检查传感器电路板上的各集成芯片有无脱落现象, 一经发现应及时予以排除。然后检查电路板上的集成器件 IC3(7805)是否完好。正常时,该器件的 输入端应该在+18V 左右,输出端在+5V 左右。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
7 维护、保养
7.1 维护
7.1.1 本仪器应固定专人使用、维护。使用中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7.1.2 非专职人员禁止随便拆开仪器,按动按键等。
7.1.3 在使用中避免猛烈摔打、碰撞。
7.1.4 井下严禁打开传感器机壳后盖。
7.1.5 维修时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
7.1.6 不得随意改变关联设备(表 1)的名称、型号和数量。
表1 传感器关联产品表
a) 关联设备:采用表 1 中井下分站电源箱的本安 18 V.DC 电源供电。其中最大开路电压 Uo:18.5V.DC;
3
最大短路电流 Io:350 mA.DC。 b) 工作电压:12 VDC~24 VDC(本安); c) 工作电流:≤80 mA.DC。 3.2.3 测量范围:
产品名称 GF100F(A)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GF5F(A)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GF5Z(A)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GF100Z(A)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5.1 使用 5.1.1 连接
使用前用户首先要正确完成本传感器与所挂井下分站的连接。将来自分站的专用的电缆接到传感
4
器上。具体方法是:将电缆航空插头的缺口对准温度传感器左侧上方的航空插座的相应位置,插入并 旋紧,确保连接可靠。 5.1.2 电缆线及所连航空插头的接线及颜色规定:
红色线——电源正极(电缆插头 1 号口) 蓝色线——电源和信号负极(电缆插头 2 号口) 白色线——恒流(或频率)输出(电缆插头 3 号口) 5.1.3 航空插头的序号排列图:
3.2.7 信号最大传输距离 2 km。
3.2.8 传感头寿命大于 1 年。
4 尺寸、重量
4.1 外形尺寸:(190×114×57)mm3 。 4.2 整机重量:700 g 。 4.3 外壳:银白色不锈钢。
5 使用、调校
用前用户必须认真、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对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及主要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接线、使用及操作。
2 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
2.1 工作原理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采用阻变测力原理监测井下被测环境中的负压状况。探头为压阻扩散硅组
成的全桥,当被测环境中的风压变化量进入探头后,测量电桥及相关电路即将该变化量转换为对应 电压信号,然后经 A/D 变换,再送入单片机处理,最终实现就地风压数字显示,同时以频率信号的 形式送往相联的井下监控系统分站,经通信接口装置和电缆,将风压数据送达地面中心站,从而实 现负压的连续时实遥测。 2.1.1 GF 型风流压力传感器电路原理框图
I
目次
前 言…………………………………………………………………………………………I 1 概述…………………………………………………………………………………………1 2 工作原理与结构……………………………………………………………………………2 3 技术特性……………………………………………………………………………………3 4 尺寸、重量…………………………………………………………………………………4 5 使用、调校…………………………………………………………………………………4 6 典型故障处理………………………………………………………………………………5 7 维护、保养…………………………………………………………………………………6 8 运输、贮存…………………………………………………………………………………6 9 开箱及检查…………………………………………………………………………………6 10 其它…………………………………………………………………………………………7
名称
型号
防爆证号
安标证号
井下分站 电源箱
KDF-2 KDF-3 KDF-3X
399144 399142 320031125
20050587 20050586 20042425
生产厂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7.2 保养 7.2.1 本传感器的零点、测试精度都需要定期调校,调校期限为一月一次。若无超差则可继续使用。 7.2.2 使用人则应经常擦拭仪器外部的煤尘、污垢,尤其是传感头部位。保持传感器的清洁、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