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样本
部
最终结果。该审查和评价活动是在审计计划的
审
指导下进行的。最终审计报告的形式一般是
计
详式审计报告,对审计的概况、审计的依据、
报
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等作出详细说明。
告
期中报告:是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报告。
优点:及时反馈信息,快速行动。 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由书面报告 和口头报告两种。
❖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作用
1.沟通的时间、地点、管理层参加人员、职位及个性 特点;沟通当日与双方参加人的时间既定安排是否 冲突。
2.沟通的目的
3.交流的内容及所要采取的方式,交流中应重点强调 的事项
4.考虑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可能提出的意见及所要 采取的答复或措施。
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后,李处长与三泰装备厂协调 此次审计工作的财务经理联系确定,三泰装备厂组 织管理层法定代表人、主管财务副总、财务经理三 人将参加此次沟通协调会,李处长据此作了以下准 备工作:
管理层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 议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 ❖ 目的: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 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
(二)结果沟通的作用 1.明确责任 2.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3.为组织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 4.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三)结果沟通的方式
1.书面沟通 对于像审计结果这样的重要事项,内部审
二、贵厂资产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1.2.3.
三、贵厂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1.2.3.
问题:李处长所作陈述是否妥当?应如何完善此次审计结果沟 通?
案例三:三泰公司审计室李处长在多年的内部审计工 作实践中,认为在内部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多种人际 关系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 的关系,而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充分的交流与 沟通会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并有助于建设性地发 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李处长将在审计工作中双方的 冲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要考虑所做审计建 议的成本与效益的对比。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及内容 1.标题; 2.收件人: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 3.正文:
(1)审计概况 (2)审计依据
(3)审计结论: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 查明的事实或问题,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做 出的评价。
(4)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 的处理、处罚意见,供组织管理层参考。
(5)审计建议
4.附件:
包括对审计过程与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 明、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5.签章: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由内部审计机构签章。
6.报告日期:应当是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 的日期。
❖二、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
❖二、审计报告的保管
1.建立有关制度,限制未经批准的人员随便 接近审计报告。 2.建立审计报告的借用登记制度,防止借出 的审计报告遗失。
案例
案例一:三泰公司审计室根据2005年度的审计计划安 排,于2005年3月20日至4月5日对其所属的三泰装 备厂进行了内部审计,李处长拟定于4月8日上午就 审计情况与装备厂管理层进行沟通。为此,李处长 制定了具体的审计沟通计划,在计划的制定中李处 长着重考虑了以下因素:
(3)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 建议是否明确、恰当,是否存在错误表述。
❖ 三、审计报告的相对保证
内部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 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做出 的相对保证。
第三节 内部审计结果的交流与沟通
❖ 一、审计结果沟通的性质
❖ (一)审计结果沟通的含义及目的 ❖ 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
1.向分管审计工作副总汇报审计情况,并请副总届时 参加沟通会
2.与后勤服务部门联系用车计划
3.对审计报告草稿审阅修改并完善
4.将审计报告草稿复印一式六份,拟于沟通会上供参 加人员阅读
5.填制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单以备签
问题:1.制定沟通计划是否必要?2.制定计划时考虑 的因素是否全面?3.沟通前准备工作是否必要?
计机构应当采用书面方式进行沟通。书面沟 通文件统称为沟通函,包括管理建议书和其 他各种致管理层函,对外不具有公证性。
2.口头沟通
3.其他适当的方式 通过图片、曲线和图表等
(四)结果沟通的时间
审计报告提交前
二、结果沟通的内容及方法
(一)结果沟通的内容
1.审计概况 2.审计依据 3.审计结论 4.审计决定 5.审计建议
(二)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持有异议,审计 项目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
(三)与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沟通
就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四)沟通的技巧
原则:平等、诚恳、恰当、充分
第四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呈报与保管
❖ 一、审计报告的呈报
在审计报告完成之后,内部人员应将审计 报告送交相关人员,呈报对象主要包括:被 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的管理层;组织外部相 关机构和人员。
1.复核人。复核工作应由内部审计 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具有丰富经验 的人员承担。审计报告的最终复核人应 由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担任。
2.复核的基本内容包括:
(1)检查是否实施所有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 的审计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是否遗漏重要的 事项;
(2)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达到标准,审计依 据是否恰当,审计判断是否准确,是否支持 最终的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
❖ 1.通过内审报告全面总结内审过程和结果, 及时反馈内部工作完成情况
❖ 2.通过内审报告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 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状况
❖ 3.通过内审及时与组织适当管理层沟通情况, 认真指导组织适当管理层开展各项工作
❖ 4.是整个内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三、审计报告的编制原则
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和建设 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案例二:三泰公司审计室根据2005年度的审计计划安排,于 2005年3月20日至4月5日对其所属的三泰装备厂进行了内部 审计,李处长等三人于4月8日上午就审计情况与装备厂管理 层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中,李处长作了如下陈述:
现在由我将此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各位报告如下:
一、贵厂会计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1.2.3.
第一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定义和编制原则
❖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及分类: ❖ 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
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 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 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分类
最终报告: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查和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