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管理岗位设置办法

1管理岗位设置办法

黄冈师范学院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办法根据国家和湖北省关于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精神及《黄冈师范学院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为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干部队伍,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岗位范围管理岗位范围主要包括学校党政机关、直属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教学学院专职党政管理人员等。

学校党政机关及直属单位中专业性强的图书资料、出版编辑、医疗卫生、会计审计、专职档案、工程技术、实验技术等部门的负责人可按管理岗位聘用,其他人员符合专业技术岗位条件的按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属于工勤岗位的按工勤技能岗位聘用。

各二级单位下设机构的负责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行政级别,占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职数或管理岗位职数。

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校医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原则上计入专业技术岗位职数,不计入管理岗位职数,但聘用程序按管理岗位的规定进行。

教学学院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兼职党政管理人员,计入专业技术岗位职数;专职辅导员可根据其条件确定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不计入管理人员职数。

后勤产业集团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原属事业编制的干部可根据其现岗位和条件确定相应的管理岗位,记入个人档案;原属工人编制的,按工勤技能岗位聘用。

聘用到管理岗位的工人,占用学校管理岗位职数,不占用工勤岗位职数,按工勤系列发放工资,按相应管理岗位的职级发放校内津贴,工人身份不变;在管理岗位工作满五年的工人,可以按相应的管理岗位职级兑现工资和校内津贴,工人身份不变;经本人申请,也可按工勤系列发放工资和校内津贴。

二、岗位设置(一)设置原则1、科学合理,按需设岗。

从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出发,对管理岗位统筹规划与科学设置。

2、总量控制,保证重点。

优先满足教学院系管理需要,充分保证重要业务部门的管理需要,适当控制其他管理岗位。

3、优化结构,精干高效。

对管理岗位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培养一支精干高效、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年轻化的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4、动态调整,逐步到位。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一次规划,留有余地,逐步到位。

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动态管理,适当调控。

(二)管理岗位总量1、根据湖北省的有关规定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管理岗位总数控制在学校岗位总量的15%。

2、各单位管理岗位数为学校核定下达的管理岗位编制数。

由党委组织部门任命的正(副)处级调研员不占各单位管理岗位职数,但占用学校管理岗位总职数。

在学校核定管理岗位数后,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突破使用。

(三)管理岗位等级1、管理岗位共分为8个等级,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级至十级职员。

2、由省委省政府任命担任校级正职、校级副职领导(或非领导)职务的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级、四级职员。

由学校任命担任处级正职、处级副职领导(或非领导)职务的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级、六级职员。

由学校任命担任科级正职(或主任科员)、科级副职(或副主任科员)职务的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七级、八级职员。

3、管理岗位三级、四级职员,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确定;五至十级职员由学校聘用。

五级、六级职员岗位数量一般按低于1:2的比例设置;三级至六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35%以内;七级、八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九级、十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为15%左右。

三、岗位职责1、五、六级管理岗位基本职责:负责学校机关处室(部)、直属单位或学院级教学单位的管理工作;负责拟定本职岗位工作中重要的公文或文稿;指导七级以下职员工作;完成聘用合同、学校及所在单位交付的其他工作。

2、七、八级管理岗位基本职责:主持科(室)的管理工作,或独立承担某一方面专门性管理工作;独立起草本职岗位工作中重要的公文或文稿;指导九级以下职员工作;完成聘用合同、学校及所在单位交付的其他工作。

3、九、十级管理岗位基本职责:承办具体的行政事务工作,起草本职岗位工作中一般性公文或文稿;完成聘用合同、学校及所在单位交付的其他工作。

4、六级及以上职员的具体岗位职责由党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拟定;七级及以下职员的具体岗位职责,由人事处会同相关部门拟定。

四、任职条件(一)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1、遵守宪法、法律和校纪校规,爱国爱校。

2、具有良好的品行、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具备拟聘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办事认真细致,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任期工作目标。

3、坚决贯彻学校决定,顾全大局、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廉洁奉公,模范遵守学校制定的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正确处理国家、学校、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4、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

5、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6、因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岗位聘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本人条件,直接聘用到相应的职员岗位。

7、年龄要求现任干部聘用七、八级职员岗位、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直属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的,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50周岁以下;现任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聘用七、八级职员岗位、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直属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者,40周岁以下;工人聘用七、八级职员岗位、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直属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者,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聘用一般管理岗位者,不得超过法定的退休年龄。

(二)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资格1、七级职员(1)现任正科级干部;(2)已在副科级岗位上工作3年及以上的副科级干部;(3)未能竞聘上岗的原中层领导干部;(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5)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龄,近三年考核中两次为优秀且获得厅局级以上表彰或奖励的一般干部;(6)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龄的工人。

2、八级职员(1)现任副科级干部;(2)未能竞聘上岗的原中层领导干部和正科级干部;(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龄的一般干部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硕士双证齐全),2年以上工龄的一般干部;(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龄,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5)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龄的工人。

3、一般管理(九、十级职员)岗位(1)现任一般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工龄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龄的工人。

五、岗位聘用(一)聘用原则1、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聘约管理的原则。

2、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3、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4、在学校核定的岗位数和结构比例限额内,因事设岗,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聘用条件和聘用程序进行。

5、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聘用组织1、学校成立管理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在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开展工作。

2、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处)负责管理岗位聘用的具体事宜。

3、各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职员岗位的聘用工作,负责聘用本单位九级、十级职员;处理本单位职员岗位聘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聘用程序1、学校公布拟招聘岗位、职数、岗位职责和聘用条件。

2、符合各岗位条件的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3、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岗位三级职员、四级职员由上级确定并聘用;4、由学校任命担任处级正职、处级副职领导(或非领导)、科级正职(或主任科员)、科级副职(或副主任科员)职务的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级、六级、七级、八级职员,由学校直接聘用;5、科员、办事员分别对应管理岗位的九级、十级职员,由各单位根据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相应岗位数量,负责确定拟聘人选,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处)备案,由学校聘任。

(四)新进校人员的聘用新进校拟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由学校人事处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以及本人和拟聘岗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其职级。

六、“双肩挑”人员的聘用1、“双肩挑”人员是指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经批准同时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岗位的负责人。

学校严格按照《湖北省高等学校工作人员两类岗位任职实施细则》(鄂人社岗[2009]5号)的规定,确定“双肩挑”人员的范围和比例。

2、“双肩挑”人员应为六级及以上职员,列入管理岗位系列,按管理岗位管理,实行“一岗双责”,需同时完成两类岗位的任务,参加“双重考核”。

对于其中任一岗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取消其“双肩挑”资格,重新确定新的岗位。

3、对于“双肩挑”人员按其所聘两类岗位中工资标准较高的岗位类别确定其工资。

对于未经上级机关核准,但实际上在两类岗位任职的人员,按照其聘用合同所列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

七、聘约管理和考核按《黄冈师范学院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首次聘用中未聘、辞聘、解聘等有关事宜按上级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附则1、在国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规定之前,受聘的职员可保留或按有关规定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学校不予聘用。

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任职经历记入个人档案。

2、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学校以前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