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演讲稿4篇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教师更需廉洁自律》。
听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廉洁自律与我们普通教师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人甚至会开玩笑说:“我想腐败也没有腐败的资格呀。
”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我们有着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那就是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权力。
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时下,家家只有一个宝贝子女,老师的话对家长有如圣旨,言听计从,不容置疑。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开学前《淮河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快开学了》的文章,某些老师读过后如针芒在背,很不舒服。
究其原因,是因为文中委婉的批评了某些教师收受家长送的礼物,且根据礼物的多寡有无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的不良现象。
毋庸回避,这些现象在某些学校教师身上确实存在,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老师利用职务之便,把发财之手伸向了学生家长,公开在节日里暗示学生家长要“有所表示”,并根据家长送礼的多少来决定对学生的亲疏。
对于学生家长的吃请馈赠,皆来者不拒、欣然笑纳。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吃请收受之后自然要利用手里的“权力”关照某个学生。
殊不知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师德,损害了我们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七条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都说过一句类似的朴素真理:“无德无以培德”,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应该装着公平和公正。
可是,一旦我们接受了家长的吃请馈赠,在批改作业、上课提问、安排座位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关照某位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教师世俗势利,一切说教都会显得虚伪空洞苍白无力,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鄙视。
教师收受礼物不仅让教师清廉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容易让学生沾染请客送礼的不良社会风气,这是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绝不允许的!否则,学生和家长都不会真正尊重你,你也不配得到任何人的尊重。
党中央、国务院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是灵魂!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支柱,一旦师德整体滑坡,我们民族的精神大厦就会轰然坍塌!因此,我们教师身上担负民族的巨大期望,责任重于泰山!本学期开学典礼上,我代表七中全体教师员工向社会、向学生、向家长郑重承诺: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廉洁自律,自觉抵制社会上一切不正之风。
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坚决拒绝家长的宴请,拒收家长的钱物,不委托家长办私事。
用我们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用我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举起明天的太阳!老师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继续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优良传统,净化校园这块纯净的圣土,共同维护教师廉洁奉献的师德操守!为我们的民族撑起我们傲岸的脊梁!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一定能够做到的。
因为,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民族兴旺千古事,文弱铁肩一任担。
廉洁自律高风举,桃李争春赋诗篇!我们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
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一生清贫。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过得却是清苦的生活。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
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中不可避免地有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存在,教育行业这块净土也随之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一些为师不廉的现象。
教师要恪守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保持廉洁从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要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做到廉洁从教,首先要从我做起。
一、要发扬奉献精神,坚守高尚情操,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
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的,以培育青少年成才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的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就是对教师奉献精神最好的诠释。
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
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之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
以这种情感来对待和坚持献身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人民教师应有的高尚情操。
二、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我们决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就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艰苦而复杂的,这种职业不会为我们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富有,但是我们在精神上却是充实的、快乐的。
当我们眼看着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四有”新人,当我们的桃李遍天下,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一种成就感。
这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是物质金钱换不来的。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安贫乐教,爱岗敬业。
当然,我们也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清贫的形象将得到改变,物质待遇会有极大改善,教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会赢得社会的丰厚回报。
干部清正廉洁演讲稿【干部清正廉洁演讲稿】大家好!康德曾说,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
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今天我要讲的是耒阳市一名普通的审计工作者,他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惊天的伟业。
然而,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铁面无私,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廉”,他就是刘铁锋。
人们无法忘记长江边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壮举。
但在这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刘铁锋和耒阳市审计局的九名同志也在进行着一场“抗洪”斗争,他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堵住了粮食经济大堤的漏洞,为国家挽回了将近五千万元的损失。
xx年6月10日,老刘到湘阴县参加全国粮食系统亏损挂帐审计。
打开帐本,有一个数令他十分震惊:该县粮食局机关虚报挂帐、扩大成本费用达600万元!他把情况向该局领导通报后,湘阴县粮食局的领导慌了,他们没有料到这些人工作如此认真,业务如此精通。
特别是刘铁锋,看似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眼睛却如此犀利。
粮食局的领导心里明白,随着审计的深入,他们所面临的后果谁都无法预料!一天下午,一领导很“关切”地对老刘说:“你快退休了吧?也该为自己想想了。
做事何必太认真呢?听说你家境不好,这里有XX块钱,算是给你的额外补助吧!”说着,塞给他一个红包。
是啊,老刘的家境用清贫两个来形容毫不为过:子女三人都已下岗,妻子又长期患病,药罐子从不离手,他一个人的收入是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
在有的人看来,占有这样的“肥缺”,只要稍微闭一闭眼,抬一抬手,就不愁没有飞来横财。
但是,老刘想到的是领导的信任、人民的重托,他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6月23日下午,刘铁锋由于劳累过度,引起支气管扩张而大出血。
这些人认为机会来了,马上为老刘办好了住院手续,特别安排一名护士专门护理他,并把800元营养费放在他枕头边,让他安心治病。
老刘只在医院住了一晚上,输了两瓶液,第二天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出现在粮食局财务科门口。
在金钱、人情面前,刘铁锋同志体现了一名审计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准则,也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在湘阴县审计的2个月里,耒阳市审计局的同志没花该县粮食局一分钱招待费,没接一个红包。
7月2日,老刘家里传来噩耗:80多岁的老岳父因故去逝!晚上,老刘匆匆赶回家中,跟悲痛的妻子交待一番后,第二天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7月4日上午8:15分,当老刘再次出现在湘阴县粮食局财务科门口的时候,同志们被深深地感动了,给了他一个最热烈拥抱!这一抱既是对老刘心灵的慰藉,也是发出的冲锋号角。
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战,审计出亏损面由自报的2亿元,下降到1亿5千万元左右,替国家挽回了4758万元的损失。
成绩上报到省里,他们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经过这次审计工作,他赢得了一个“铁面审计”的绰号。
是的,有人说他是个“铁脑子”,不会为自己想:20xx年,刘铁锋审计出某单位违纪违规资金达1000多万元。
该单位想免除处罚,暗中送给他一个红包,并许诺可以安排他一个儿子到该单位上班,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有人说他有一副铁石心肠,xx年,他审计一个金融单位,查出了很严重的经济问题。
这个单位领导希望他隐瞒事实真相,便请来一个特殊的人做他的工作。
这个人是他的亲戚,在他最困难时给过他很多帮助。
面对自己的恩人,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正义还是占了上风。
刘铁锋就是这样一个坚守铁的纪律,坚持铁的原则的人。
他用铁的事实证明,让审计这双“眼睛”明察秋毫,让热血谱写审计监督的篇章,让清廉荡涤经济领域的污泥浊水,让公正成为维护法律尊严的武器!【干部清正廉洁演讲稿】一代廉吏包拯、于谦、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远。
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从政得民心,倡树正气促和谐》。
廉洁从政、倡树正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上下五千年,始终贯穿着一条“爱国家爱人民、重风骨重气节”的主线。
中华民族正是沿着这条清风浩荡、正气浩然的主线走过来的,而历朝历代清官廉吏、志士仁人的闪光事迹,就是铺设在这条主线上的瑰丽花朵。
他们适应不同时期政治、社会的发展,或表现为磅礴气概,忠心为国;或表现为清廉不苟,志行高洁;或表现为刚正不阿,纠劾奸佞;或表现为抑制豪强,彰善惩恶;或表现为与民兴利,勤谨奉公……尽管现象有殊风貌各异,但其以“清廉”为本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
从古至今,“清廉”始终是从政为官者的道德追求和行为标准,是一种品格,一种内涵,一种精神。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拒腐防变、正本清源的有效举措。
而被人民群众代代传诵的清官廉吏的事迹与情操,正是生动的廉政文化示范教育素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绝唱荡气回肠;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关注民瘼诚心可鉴;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高风亮节彪炳汗青。
其他诸如“子罕拒玉”、“羊续悬鱼”、“杨震四知”等成语典故,都真实地记述了清官廉吏的高尚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