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 热点知识专题复习 文化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 热点知识专题复习 文化的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

复习线索——以文化的作用为线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丰富的形式。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国家、民族的历史中。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此,我们要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其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个人的成长中。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3年高考政治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文化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一、【知识整合】二、【答题模板】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⑦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四、【热点链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⑴从文化的内涵角度,谈谈你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认识。

答案: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社会主义文化。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⑵从文化的社会作用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要的反作用。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②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创新试题】2012年5月9第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高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荧幕带领全国观众“尝遍”全国地方美食。

回答1—2题。

1、该纪录片展现了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展现中国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这说明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D.美食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2、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

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

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④文化是第一生产力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3、右面的漫画反映的观点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4、人民网载文指出:“英雄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一样,都是当代中国的闪亮坐标。

一个大国的崛起,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

没有足够强大的精神支撑,大国之路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也不可能得到世界的理解和认同。

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③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具有继承性,要不断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全国上下无不为之痛惜。

互联网上众口一词“向罗阳致敬”“英雄一路走好”,深深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哀悼、敬佩之情,也体现了英雄对人们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这说明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有序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下列诗词与文化寓意对应正确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其特色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回答7-8题。

7、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激发了国民争看莫言作品的热潮,“莫言”成了畅销的代名词。

市民抢购,书店断货,出现一书难求的局面。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文化市场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等弊端B.说明消费者盲目跟风,没有坚持理性消费C.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潜力巨大D.表明我国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8、出生于山东高密的莫言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莫言的感言说明①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文化修养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③传统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文学创作要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9、2012年7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活动优秀图书推荐工作会议,来自全国50家重点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共聚一堂,谋划书目推荐工作。

举办主题读书活动的依据是A.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品德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10、在2012年8月25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十佳电视制片”表彰大会上,民族史诗大剧《木府风云》以其和谐大爱的主题、演员的精湛表演以及服装、道具方面的精良制作,一举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收视美誉双丰收。

《木府风云》获得收视美誉双丰收是基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塑造着人生②优秀文化总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③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影视剧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2012年7月5日,成都市政府发布了《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成都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到2015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着力提升文化要素聚集力、文化产业带动力和文化产品供给力,把成都建设成四川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

⑴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成都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成都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成都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必将提升该市的文化竞争力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成都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⑵有人认为,只要政府规划合理、政策支持到位,就能直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

答案: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政府的合理规划和政策支持,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题中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简单地说“能直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则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同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文化发展客观规律。

1、B2、A3、B4、C5、B6、D7、C8、C9、B 10、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