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唐代边塞诗鉴赏 男儿何不带吴钩
唐代边塞诗鉴赏 男儿何不带吴钩
唐代边塞诗的思想主题
1、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建功立业、 2、久戍思归,离愁别绪 久戍思归, 3、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边地苦寒,
从
军
行
炯
西京--长安 西京 长安 牙璋--兵符 牙璋 兵符 凤阙--皇宫 凤阙 皇宫 百夫长— 百夫长 下级军官
初唐 杨
烽火照西京, 烽火照西京, 西京 牙璋辞凤阙, 牙璋辞凤阙, 雪暗凋旗画, 雪暗凋旗画, 宁为百夫长 百夫长, 宁为百夫长,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策马自沙漠, 沙漠 长驱登塞垣 塞垣。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的景象。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 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 主要内容:反映边塞风光和边界战争生活 主要内容:反映边塞风光和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在唐代, 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 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 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男儿何不带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唐代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基 本概况及代表作家、 本概况及代表作家、 作品。 作品。 2、把握时代特征, 把握时代特征, 理解唐代边塞诗所 蕴涵的时代精神。 蕴涵的时代精神。
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的概念:
产生时间:唐朝开元、 产生时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更吹羌笛关山月, 更吹羌笛关山月 羌笛关山月 பைடு நூலகம்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金闺万里愁 金闺
写得虽是“边愁”,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是儿女情愁。 是儿女情愁。
3、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边地苦寒、 征人怨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万里黄河绕黑山。
㈠、第一问: ㈠、第一问: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 第一问 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 分 扬与 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2分) 第二问:例一, 第二问:例一,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 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 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 这里的景物描写, 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 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 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 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 然引入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 然引入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 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 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 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 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 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 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 诗题为 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
唐代 边塞诗的风格
景象奇丽 意境阔大 慷慨雄壮
唐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
一、边塞风光:大漠、长城、黄 边塞风光:大漠、长城、
沙、长云、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 长云、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 孤城、受降城、 孤城、受降城、玉门关等
二、军营生活:旌旗、烽火、羽 军营生活:旌旗、烽火、
书、金鼓、矛、刀、铩、干、戈、号角、战 金鼓、 号角、 辕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 ,《折 车、辕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 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落梅花》、《关山月 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 故乡亲人的凄苦。 故乡亲人的凄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醉卧沙场君莫笑, 几人回? 几人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 可怜无定河边骨, 梦中人。 梦中人。” 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 满关山。 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不知何处吹芦管, 尽望乡。 尽望乡。” 李益
一、边塞诗派产生的社会原因 边塞诗派产生的社会原因
1、交流融合:盛唐时期国势强大,疆 域辽阔,同边地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文 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交往密切。
2、边事增多:唐代,有四外族与唐抗衡:突 厥、吐蕃、回鹘、南诏。诗人们多有到塞外 出使做事的机会,他们向往从军边塞为国立 功,向往新奇的边疆景物和生活,一部分仕 途失意的诗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 出路。(王维、王昌岭等都到过边塞)
心中自不平。 心中自不平。 铁骑绕龙城。 铁骑绕龙城。 风多杂鼓声。 风多杂鼓声。 胜作一书生。 胜作一书生。
投笔从戎 保家卫国
从军行
不 破
坚定的信念 铿锵的誓言
王昌龄
黄 沙 百 战
孤 城 遥 望
青 海 长 云
楼 兰 穿 不 甲 金
玉 门 关 山 雪
暗
2、久戍思归、离情别绪 久戍思归、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奈金闺万里愁。 无奈金闺万里愁。
盛唐与中晚唐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犹是春闺梦里人。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感慨: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中晚唐国势衰微, 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 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逢病军人] [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卢纶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 李益 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 从军北征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里征人三十万, 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 夜上受降城闻笛 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每愁
诗人忧心之重, 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 愤尽抒笔端。 愤尽抒笔端。
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 即可尸位素餐, 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 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 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 不聊生; 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 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盛唐与中晚唐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盛唐——雄奇壮美、意境阔大 雄奇壮美、 盛唐 雄奇壮美 中晚唐—苍凉悲壮、萧瑟凄苦 中晚唐 苍凉悲壮、 苍凉悲壮
迁移训练 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 分 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 、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分 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如何表现士卒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思亲之情? 思亲之情?
缕缕笛声,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形出黄 昏独上 之情, 极缠绵 悱恻 曲笔: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似征人的叹息,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万里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