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24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潜.力(qiǎn) 提.防(dī) 麻痹.(pì) 情不自禁.(jīn)B. 刹.那(shà) 琴弦.(xuán) 干涸.(hé) 叱咤.风云(zhà)C. 应.用(yìng) 殒.身(yǔn) 戏谑.(xuè) 茅塞.顿开(sè)D. 剖.析(pōu) 悄.然(qiǎo) 奖券.(juàn) 挑拔离间.(jiàn)2. 下列形近字组不正确...的一组是( )A. 猝然纯粹形容憔悴B. 盘桓永恒残垣断壁C. 概括灌溉慷慨激昂D. 湍急踹开妄加惴测3.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到条件差一些的单位工作,我都不放弃我的专业。
B. 经常去网吧熬通宵,不仅耽误学习,而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C. 只有见过大海的人,就会了解它的壮阔。
D. 因为老师没来,这节课不能上,所以一定要把作业写好。
4. 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们二人是好朋友,多少年来一直相敬如宾....。
B. 张立在学习中很讲究方法,常常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运动会上体育委员急切近利....,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我与他只是萍水相逢....。
没想到危难之际他能舍身相救。
5.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谁又能否认我们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B. 校园里充满了同学们欢笑的声音。
C. 他是一位出色的有丰富训练经验的国家队教练.D. 一望无际的原野麦浪滚滚,非常美丽动人.6. 下列各句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李乐对年逾古稀的奶奶说: “经常爬爬楼梯,跳跳绳,对您的健康有好处.”B. 陈伟同学看见前面的一女士的丝巾飘落到地上,喊道: “哎,前面的,丝巾掉了.”C. 田莉对上门推销产品的人说: “谢谢,我们暂时不需要”D. 同学邀请王平去家里玩,王平说: “好,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幽静的山区里,云雾像条的白龙变曲着身躯,静静于布满茶园的墨绿山脉的腰间, 的民舍隐藏在白龙的腹部之下.A. 茂盛灵敏安息纯朴B. 蓊郁轻灵栖息朴拙B. 繁茂灵动安息质朴 D. 蓊郁灵动栖息纯朴8. 对下面句子主要信息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湿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A.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B.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是沙尘暴预报系统.C. 我国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不包括对沙尘暴的预报.D.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9. 对下列句子重音和停顿的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试时,要仔细地审题.(“仔细地”是语法重音,表示性状程度)B. 王洪是园林专业的.(“王洪”和“园林专业”都可做重音处理,但强调的意义不同)C. 这个苹果不大好吃.(此句不同的停顿,表达不同的意义)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停顿分别在“不传”“无惑”之后)10. 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书的写作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B. 书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落款三部分。
C. 请示的作用在于请示工作并请求上级批复.D. 规划、方案、安排、打算都属于计划的范畴。
1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B.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人物、地点。
C. 《四库全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12. 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命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A. 前三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依次是项羽、曹操、班超。
B. 末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而又无法挽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无奈之情.C.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咏怀曲.D. 此曲反映了历史是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历史,而英雄事业不过是过眼烟云.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一)①在封建社会里,也和今天一样,人人都要穿衣裳。
但是,有一点不同,衣裳的质料、颜色、花饰有极大讲究,不能随便穿,违反了制度,就会杀头,甚至一家子都得陪着死。
原来那时候,衣裳也是表示阶段身份的。
②以质料而论,绸、缎、锦、绣、绡、绮等等都是统治阶级专用的,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
以此,“布衣”就成为平民百性的代名词了。
有些朝代还特地规定,做买卖的,即使买得起,也禁止用丝质材料。
③以颜色而论,大红、鹅黄、紫、绿等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因为这些颜色的染料国内产量少,得从南洋等地进口,价格很贵。
皇帝穿黄袍,最高级的官员穿大红、大紫,以下的官员穿绿,皂隶穿黑。
至于平民百性,就只好穿白了,以此,“白衣”也成为平民百性的代名词。
④至于花饰,在袍子上刺绣或者织成龙、凤、狮子、麒麟、蟒、仙鹤、各种各样的鸟等等,也是按贵族、官僚的地位和等级分别规定的。
平民百姓连绣一条小虫儿小鱼儿也不行,更不用说描龙画凤了,不但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极大讲究,例如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绣着凤的衣服,只有皇后才配穿,即使是最大的官僚,如穿这样的服装,就犯“僭用”“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
⑤北宋时有一个大官僚,很能办事。
也得到皇帝信任。
有一次多喝了一点酒,不检点穿件黄衣服,被人看见告发,几乎闯了大祸。
⑥明太祖杀了很多功臣,其中有几个战功很大的,被处死的罪状之一是僭用龙凤服饰。
⑦本来,贵族、官僚和平民都一样长着眼睛鼻子,一样黄脸皮、黑头发、一眼看去,如何能分出贵贱来?惟一区别的办法是用衣裳的质料、色彩、花饰来作为等级地位的标志;特别是花饰,官服的前胸绣有动物图案,文官用鸟,武官用兽,又按品级分别规定哪一级用什么鸟什么兽,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这样,不用看面貌,一看衣裳的颜色和花饰就知道是什么地位的贵族、什么等级的官员了。
1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不属于...特殊含义用法的一项是()A. “布衣”就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了.B. 大红、鹅黄、紫、绿等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C. 以此, “白衣”也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D. 如穿这样的服装,就犯“僭用” “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14. 对文段说明对象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服装的质料、颜色和花饰B. 我国古代的服装C. 服装是等级地位的标志D. 古代服装与阶级身份15. 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采用了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B. 说明了封建社会里服装有着阶级和等级的差别.C. 揭示了服装与封建统治秩序之间的关系.D. 主要使用了分类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
(二)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②的问题。
中国画的..①, 艺术的发展更有一个民族传统创新,关键在于立足于民族传统..④,则..③之上。
所谓“我自行我法”。
如果离开了民族传统成为无源之水。
其实“法”,也一定是先我而存在的,如果离开了中国画的右史继承,而侈谈创新,势必会南辕北辙,中国绘画发展中历来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师于古而不泥于古,虽变于古而不远乎古。
试看李可染先生的《井冈山主峰图》,浑厚华滋,粗笔重墨,将井冈山之雄峻壮阔,尽情写于笔底。
披图之际,不觉流连低回。
觉得很厚,很有内涵,笔墨功力很深,很有味,意境深远,因此很耐看。
人们可以联想到石溪、龚贤、黄宾虹的画法,但并不觉其旧,相反,却完全发挥了新的笔墨技巧,散发着新的时代气息。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
16. 对文段论述的观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应继承历史,而不侈谈创新.B. 中国画的创新,应立足于民族传统之上.C. 中国画离开了民族传统,就无法创新.D. 艺术离开了民族传统,则成为无源之水.17. 对文段中加点的四个“传统”的具体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四个“传统”的含义都相同.B. 四个“传统”的含义各不相同.C. 四个“传统”中,只有①和②相同.D. 四个“传统”中,只有③和④相同.18. 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 赞美画家的画法有了大胆的创新.B. 画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进代气息.C. 画家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既有时代气息,又丰富了绘画传统.D. 画家敢于否定传统,运用新的技巧进行创作.三、(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之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固.其根本固: 稳固B. 承天景.命景: 大C. 人君当.神器之重当: 掌握D. 克.终者盖寡克: 能够20. 下列各句中,与“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B. 善刀而藏之C.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21. 下列句子中,与“振之以威怒”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B. 竖子不足与谋C.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2.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B.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C. 两段文字语言生动有力,语气委婉,态度恳切,使人易于接受.D. 作者对问题的论述,从正面进行剖析,说明透彻、清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3. 翻译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2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