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哈尔滨市三联中学李晓宏一、教材分析有一幅对联这样写道: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

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痛苦”几乎是一种通病,这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中有这样一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的环节。

”这四个环节中尤以“构思立意”最为重要,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可见立意就像一篇文章创作的灵魂,决定着全篇的精神,反映出创作者的内涵和思想境界。

然而如何立意,又往往是学生认为最难的地方。

主题确定得是否新颖、是否有深度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低的关键。

立意方法的实质其实是思维方法问题。

确定新颖、深刻的主题要靠独特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

我们只有从封闭、单向、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培养和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富有个性的立意方法。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经过一年多的作文训练,学生已经开始选有材、立有意、思有路、写有序,并且凭借着感性认识,或有意或无意地提高着作文的水平,但是受定势思维的禁锢,千篇一律、千文一面仍是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⑴使学生了解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并学会多角度立意;⑵通过多角度立意训练,开启创造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合理的有梯度的思维训练,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动脑、动口、动手,将想、说、写和谐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⑴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思维训练,以求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拓宽主题,立意出新。

⑵多角度立意的方法。

3、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为主轴,练为主线。

理论讲解,撷精提要。

巧导多练,思、说、写结合。

借助多媒体课件,深化课堂的内涵,拓展课堂的外延,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情驭教,以情传道,以情动人。

4、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思维的训练中掌握方法,总结多角度立意的要点,提升立意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一组错误的数学题导入。

(幻灯片:1+1=1 3+4=1 8-1>8 5+2=0)师:同学们,按照常理,这些数学题都是错误的,谁能变换思考的角度,使它们可以成立呢?想想看,看谁最聪明?学生思路示例:(1)一群羊加一群羊还是一群羊,所以;(2)3天加四天等于一周,所以;(3)我们实行8小时工作制,如果能注意劳逸结合,每天拿出一小时来休息娱乐的话,那么效率要比原来的高,所以;(4)在学校学习5天,周末玩儿两天,把学的知识都忘了,所以;……师:这个小小的数学游戏,让我们的课堂成了智慧火花不断绽放的地方。

那么谁能说说刚才的数学游戏,让你明白了什么?(设计意图:以一组数学游戏,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只要我们学会变化一个角度去思考。

顺理成章的提出本课的主题——多角度立意。

)(板书课题:多角度立意。

)(二)解读课题1、明确“立意”的内涵及在作文中的重要地位。

“立意”也就是写作文时,自己对人、事、物的看法、主张、见解等。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幻灯片)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幻灯片)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意”就是文章的“主心骨”---灵魂。

2、明确什么是“多角度立意”,为什么要“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就是从不同角度、层次、方面思考。

中考作文出偏题、难题、怪题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在人人都能写得出的情况下,“竞争”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能力的高低上,谁的文章立意新、深、巧,谁就高人一筹。

知道吗,连古人都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苏轼在一首诗中也揭示了这样的哲理,你们知道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明确相关知识,做好认知储备。

)(三)方法引路立意的实质就是思维方法的问题。

要有新奇的立意,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

1、顺向思维法。

幻灯片展示《滥竽充数》的故事,谁能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寓意:要有真才实学,不要不懂装懂。

这个立意就是顺应材料的指向或按常规指向去思维的结果。

这种立意的方法就是顺向思维法。

(幻灯片)它的优点是:稳妥。

但是容易陷入思维的定势,落入俗套。

古人云: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

(幻灯片:友情提示)2、反弹琵琶法(1)方法指导要想打破思维定势,标新立异,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南郭的身上有没有可取之处呢?请立意。

示例:南郭在齐泯王上任后,能知难而退,避难被杀的悲剧,可见:识时务者为俊杰。

示例:南郭能知难而退,总比某些占着位子却不谋其政的人强。

同学们刚才的立意,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标新立异,反其道而行之,这种立意的方法就是反弹琵琶法。

(幻灯片)它的优点是:打破常规、新颖。

(2)小试牛刀:(幻灯片)请你任选其一,运用“反弹琵琶法”进行立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开卷有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弹琵琶也要成曲调,要坚持“求异不求谬”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对立面、反面都是合理的. (幻灯片:友情提示)3、发散思维法客观事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除了正面和反面外,还有很多侧面。

同学们,想想看,针对《滥竽充数》这则材料,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呢?明确:齐宣王、齐泯王、众乐师、竽等。

示例:生1:宣王的“大锅饭”制度让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生2:南郭能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生3:开后门之风给南郭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生4:我想批评其他吹竽者,他们和南郭在一起那么久,肯定知道他不会吹,却不告发他,都充当老好人,浪费了国家财产;生5:乐队里的人怕教会南郭吹竽反而挤掉自已;生6:我要表扬一下齐泯王,他上台就搞改革,使南郭无藏身之地,比他爹强;生7:南郭迫于生计混入乐队,有情可原,他真正的错误在于有了学习的机会却没有抓住。

要是他懂得珍惜机会,用心学习,命运就会不同了。

......真是角度一变,风景无限。

老师很高兴,同学们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这节课老师想向大家隆重推介的一种立意创新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法,就是把材料分解成各个不同的侧面或因素,然后以各个侧面或因素为出发点,进行类比联想。

(幻灯片)友情提示:要注意思维的聚合,从多个立意中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一个。

(幻灯片)小结:一则老成语故事,变换思考的角度,就使我们获得这许多的启发。

让我们永远拥有着“多角度”看问题这一法宝吧!它会让我们的人生更睿智,使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当然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法远不止以上三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有更多体会。

(设计意图:“多角度”绝不是信马由缰的随意发散,而必须以材料为依据,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思维方式,找到富有个性的立意方法。

通过“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教会学生多角度立意的三种方法。

)(四)、思维训练1、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充分挖掘下面材料的内涵。

和氏在楚国的山中采得一块巨大的玉璞,就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宫中的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厉王把和氏当成骗子,砍了他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

和氏又把玉璞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武王又把和氏当成骗子,砍了他的右脚。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

和氏抱着这块玉璞在楚山之下恸哭,哭了三天三夜,哭光了眼泪,眼睛里流出了血。

文王听说了此事,派人劝他道:“天下被国君砍去脚的人多了,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哭得这么伤心?”和氏说:“我不是为自己的脚被砍掉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明明是赤胆忠心的臣民,却被当成欺君的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事啊!”楚文王就让玉工琢磨这块玉璞,加工出了稀世罕见的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幻灯片)明确:可以从厉王、武王,玉人、玉璞、文王、和氏等角度考虑。

示例:生1:轻信武断,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生2: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不能滥竽充数。

生3:不知人善任,就会贻误大事。

生4:权威并非一贯正确。

生5:只看表面现象就轻下结论,是要坏大事的。

生6:玉人们相不出玉来,可见都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但却戴有“权威”“专家”的桂冠,并深得王们的信任。

由此可立意为:不学无术,靠投机钻营的滥竽充数者,也能得到信任,享有盛名。

生7:璞是一种含玉的石。

内玉虽美,但表面的石是粗糙、丑陋的。

由此可立意为:人不可貌相。

生8:有才华,就应当自己展示出来。

生9: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生10:有才能还要有机遇才能成功。

生11:没有文王,和氏璧就不会传于后世。

由此可立意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总结多角度立意的注意事项。

多角度立意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

其标准是正确、鲜明、集中、新颖、深刻。

(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思维训练,落实所学到的方法,明确多角度立意时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实践检测教师播放《猫和老鼠》片段(幻灯片),请学生站在一个长大的角度重新再来看这部童年的片子,并把新的体会和感悟写下来。

(给5分钟写作。

)……学生读,老师与同学一起评价,学生的见解很好,角度也很多,看法也很全面,新颖,有欠缺的,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完善。

一部儿时已看过多遍的动画片,却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精彩的认识,这一切都因为我们学会了——“多角度立意”。

(设计意图: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激发灵感的火花,让学生产生思考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猫和老鼠》几乎伴随了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通过前面的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学生们一定能超越“趣”看到更深、更新的东西。

)小结:老师准备了一个美丽的苹果,想把它作为奖品送给刚才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同学,有信心吃到苹果的同学请举手。

现在我要当着你们的面“手起刀落”了,请大家注意(横切苹果并展示):横切的苹果里藏着一颗星星,这颗星的心里还藏着几粒种子呢,老师在这种子里注入了一种神奇的思维方法——多角度看问题,期望它能在你们的心田深处生根发芽!(设计意图:这不是单纯的给两个学生的物质鼓励,而是一次对全体学生的“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是变化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的活生生的例证。

)(六)课堂总结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上了一堂平凡的作文课,但它却给了我们一生的警醒,平凡的日子背后,有着无数的玄机,我们为什么不经常变换一下角度去审视呢?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多元的,这也是老师与人与文的一点忠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