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一、理想志向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
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爱我中华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
(鲁迅《〈呐喊〉自序》)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
(屈原《离骚》)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
(司马迁《屈原列传》)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崇高母爱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
(《我与地坛》)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五、以民为本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
(贾谊《过秦论》)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
(杜牧《阿房宫赋》)六、学习问题1、强调“学不可以已”。
(《劝学》,选自《荀子》)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上)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上)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同上)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七、胸怀豁达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八、博爱情怀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
(史怀哲《我的呼吁》)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九、仁义英勇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
(司马迁《鸿门宴》)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
(张溥《五人墓碑记》)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
(李朝威《柳毅传》)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
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十、追求真爱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
(《卫风.氓》,选自《诗经》)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诗集》)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十一、人格独立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
(屈原《离骚》)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
(鲁迅《灯下漫笔》)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
(余秋雨《道士塔》)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关汉卿《窦娥冤》)十三、尊老爱老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
(关汉卿《窦娥冤》)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
(李密《陈情表》)十四、勇于承担错误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
(莫泊桑《项链》)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五、其他1、解放思想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鲁迅《拿来主义》)3、做事要果决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4、培养人才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
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虚荣心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
(莫泊桑《项链》)6、金钱观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
(巴尔扎克《守财奴》)7、知恩图报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8、品行谦虚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
(罗贯中《失街亭》)9、追求真理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
(苏轼《石钟山记》)1.烛之武夜缒出城说秦伯。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运用角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
机智善言胜百万雄师。
2.吴王夫差击破越王勾践。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蘸,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人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韶果劝夫差与越达成讲和协议退兵。
放虎归山,终埋祸根。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以私利误国,卑劣无耻。
为敌为恶说情者居心叵测。
3.越王勾践失败之后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年后终灭吴国。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愤发图强终能成大事。
4.越王勾践失败之后深刻反省,内修法政,礼贤下士,善待人民,团结国内各种力量,十年磨砺,国富民强,国人请战。
越人不逞匹夫之勇,同进同退,三干越甲终吞吴。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团结就是力量。
爱人者,人恒爱之。
反省而后谋动,成功之道也。
5.邹忌以比美智谏齐王,齐王欣然接受,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终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
说人易,听人难。
海纳百川,有客乃大。
6.触龙智谏赵太后,以生活说起,从荐子人手,使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终使长安君质于齐,建功于国。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商鞅变法,从移木立信开始,内立法度,富国强兵,外连衡使诸侯互斗,轻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诚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
移风易俗、除旧布新。
改革是强国之道。
善借外势更能成功。
8.秦始皇一统天下,焚百家之言,以愚百姓;收天下之兵,以弱人民。
毁坏名城,残杀豪杰,自以为稳固。
陈涉将数百之众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强秦毁于一旦。
(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失民心者失天下。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9.项伯夜驰救张良,报项羽军情,与刘邦约为婚姻。
(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吃里扒外,不辨敌友。
义气误国,以私利失大利。
10.刘邦用张良计,智脱凶险,立诛告密者曹无伤;项羽不听范增言,妇人之仁,放虎归山。
(司马迁《鸿门宴》)主要运用角度: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善用人者得天下。
当断不断,反受其害。
当机立断,始能成大事。
资料来自中语在线11.樊哙急闯军门,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而刘邦未有封赏质问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