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走进生命科学》新学期第一课

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走进生命科学》新学期第一课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列举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能够简要描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前景;
(3)理解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世纪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生命科学发展相互渗透,协同发展;
(2)通过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现状,感受生命科学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与乐趣,体验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态度;
(2)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感受生命科学的美好前景,树立投生科学研究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草,观察和收集各类药物标本。

人们用肉眼观察着生命世界,直到显微镜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铺展在人们眼前。

他画了很多非常精细栩栩如生的图片例如这张跳蚤。

他还观察到了软木塞中的空腔,并将它命名为细胞。

由此人类开始从细胞层面认识生命,生命科学的研究从之前整体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

(P2,最后一句)这是人类对生命认知的飞跃。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838年,德国的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2年,德国的施旺又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有细胞构成的。

因而进一步宣称,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他们的发现很重要,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生物来自一些无生命的物质,后来1855年,德国医生魏尔肖提出:只有已经存在的细胞才能形成新的细胞。


根据多位科学家的观察和结论,逐渐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细胞。

它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
问题:我们刚刚所说到的这些成就运用的方法都是描述法和比较法,所以会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要科学的验证它是否是真理,应该运用什么研究方法?
没错,运用实验法的代表人物是孟德尔和摩尔根,他们揭示了遗传学的发展规律,这将在我们的第三册中学到。

相关主题